香港政府1月14日宣布动用逾100亿港元推行十个民生措施,当中包括落实多项建制派提出的建议。在反送中抗争民愤未息、建制派在区议会选举大败之际,林郑月娥政府此举被质疑利用公款收买人心,为过去半年施政失误“埋单”(买单)。
“经济环境转差,税收及卖地收入减少,加上年中推出纾困措施,政府将在今个财政年度录得财政赤字,是15年以来首次。”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上月警告财政负担加重的话音刚落,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4日联同劳工及福利局长罗致光、运输及房屋局长陈帆召开记者会,宣布推出十项民生津贴措施,涉及动用100亿元公款。
新措施涉款最多的是改革“长者生活津贴”,将目前的高额津贴和普通津贴合二为一,并提高资产上限至50万元。预料约5万人每月可多获派950元,政府额外财政承担增加50亿元。
被质疑为施政失误“买单”
另一措施是将“2元乘车优惠”从65岁放宽至60岁,受惠人数增加约58万人至约190多万人,涉及增加17亿元开支。其它民生纾困措施还包括为低收入户代供5%强制性公积金、逐步放宽法定假期至17天、增设失业现金津贴、增设在职家庭津贴、试行为轮候公屋家庭提供现金津贴、改善政府派遣人员待遇、探讨针对?房的租务管制等。
财政司长即将于下月发表《财政预算案》,林郑月娥却提早一个月推出百亿“派糖”措施,做法引起外界关注。林郑称,新措施可被视为特首《施政报告》的“下集”,凸显她的政府很重视支援弱势社群。
不过正值反送中运动持续7个月仍未平息,有记者提问,现在推出民生措施,是否对政府过去半年施政失误“埋单”(买单)?林郑否认新措施包含其它企图,又称:“这个不单只是为了回应7个月的社会动荡。如果不是7个月的社会动荡,我们可能有更多时间可以想得更快一点、或者想得更详细一点”。
无措施惠及青年 林郑否认另有企图
也有记者关注,为何十项新措施无一触及反修例运动中的主角——年轻人?为何不以“创新思维”回应社会“五大诉求”的其余四项?林郑只是重申依法办事,称除了撤回修例,她对其它诉求的立场已说得很清楚。
外界也发现,林郑今次提出的民生措施,不少原是由11月区议会选举中大败的亲共建制派提出,包括工联会提出的失业援助金、放宽乘车优惠年龄建议;民建联提倡的租金津贴和租务管制等。林郑月娥此举可谓替他们的民生“政绩”增加分数。
为挽救建制派立法会选情?
《苹果日报》引述政界分析,政府今次大手笔派糖主要对象只是“蓝丝”,试图紧箍因为反送中风波而流失的蓝营支持;同时也为区议会选举大败的建制派助攻,为免他们在今年9月立法会选举再次溃不成军。
不过香港民研名誉总监钟剑华对《香港电台》分析,虽然林郑政府有意趁近期示威相对平静,乘机抚平市民不满,但如想将100亿措施视作“赎罪劵”,效果未必明显。因为市民对过去7个月反送中运动种种事件印象太深刻,不满仍然强烈。同时,在反送中事件中,港府向三万警察派出达9亿5千万元额外津贴,今次向过百万人“派糖”100亿元,金额比例不算高。
工党立法会议员张超雄及社会福利界议员邵家臻见记者回应林郑新措施。张超雄指林郑今日的十项措施,不少是多年争取无果、经历反修例风波才得以落实,讽刺林郑教会香港人“理性议政没有用”,而要靠“勇武抗争”。他又强调政府不能因此逃避政治上的责任,“归根究柢,香港今日搞到这么乱,她极烂、极无能的管治是罪魁祸首。”
邵家臻就表示,财政司长陈茂波方才警告政府本年度录得赤字,如今又续推津贴措施,不理财政负担,质疑政府内部施政任意和欠缺一致性,是否已进入“揽炒模式”,完全置下届政府于不顾。
《自由时报》引述路透社报导,香港近10年来首次陷入经济衰退,加上本次津贴,港府自去年夏天以来已紧急投入超过350亿港币,试图维持香港经济稳定,但至今没有正面回应抗争者“五大诉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