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是越剧宗师徐玉兰逝世二周年,远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徐派爱好者吴依楠撰写回忆文章,纪念一代大师。
越剧《是我错》选段
徐玉兰、王文娟、张伶珠
转眼又到了4月的这一天,徐玉兰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年了。
世人熟悉徐玉兰多是《红楼梦》里的那个一出场就气宇轩昂、手甩佛珠,唱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轴"的风流倜傥的宝二爷。其实,作为越剧徐派小生的创始人,徐玉兰留给越剧的财富远在贾宝玉之外。她是最早形成流派风格的少数越剧艺术家之一,早在1945年,就以一曲《是我错》开始有了自己的个性行腔。她也是舞台生命力最为持久的越剧艺术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大多数老一辈越剧名家陆续退出一线舞台的情况下,她却和舞台老搭档王文娟一起,顶着巨大的压力,成立了探索戏曲改革的红楼团,保持了高密度的演出节奏,成为少有的在八十年代留下多个经典艺术形象的流派创始人。2013年6月,92岁高龄的徐玉兰再一次为越剧站台,在大型史诗越剧《舞台姐妹情》中压轴出场,唱出了"暮然回首心潮涌,风雨百年看苍穹,众手浇灌梦之花,喜看那越音万里,四海飘送,一代更比一代强。”
越剧《舞台姐妹情》选段 徐玉兰、王文娟(2013年)
我从小就喜欢徐玉兰老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会经常做梦,做那个和徐老师有关的梦。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美梦会有成真的那一天,但是美梦竟然成真了!我想这或许就是我和老师之间的缘分吧。只是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剩下的只有满满的回忆。
徐玉兰老师是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很多人都说她是一个天才型的演员。早在40年代,她就已经是越坛最红的伶人之一,在47年和48年她曾二度成为"越剧领袖"。她同戚雅仙合演的《国破山河在》"哭祖庙"中创造出的高亢激昂的"弦下腔",在无限温馨的越剧世界里拓开了一片雄豪壮美的新天地,树起了一面唯我独到的旗帜,至今仍为越剧同行望尘莫及。她的嗓子是女小生中难得的,几百年出一个!其音域之宽、音质之美和音色之妙,真正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唱高音,能"高音轻过",用低音时,又能做到"低音重煞"。她的快板干净利落、高昂有激情,她的清板音准准确、层层递进。她除了擅长演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还擅长演喜剧,48年国泰的第一部新戏《钦差大人》就是她的喜剧代表作,八十年代上演并拍摄成电视剧的《西园记》也是她颇具影响的一部喜剧之作。其他的如宫闱戏、时装戏等也无一不精,她过去唱老生,花旦戏也不错(47年反串百花台)。另外她的武戏基础也很扎实,《火烧连云寨》中的赵云、《涌金门》中的武松、《大刀收关胜》中的关胜等武戏都能拿下,她饰演的周瑜一角可谓独步越坛。
《西园记》剧照
1933年饰演的周瑜
徐玉兰老师是一个很有思想,敢做敢当的人。当年她的母亲不同意她去唱戏,甚至要拿刀杀她,她却仍未改变主意,说:“杀了我也要去学戏!”1942年下半年,在施银花的邀请下,徐玉兰去了宁波,共演了2年,红遍了宁波半爿天。其间她勇斗“和平军”,即使“和平军”从腰间拔出驳壳枪来威胁她,也不害怕,把戏帽往地下一扔,与“和平军”对骂:“我宁可吃枪子,也不给不尊重人的黄老虎演戏!” 1952年,不顾母亲和过房娘的坚决反对,坚持带领全团进京入总政,还冒着生命危险赴朝鲜演出:“志愿军不怕死,我们也不怕死!”1985年,徐王两位老师在花甲之年又顶着巨大的压力,自组剧团,自负盈亏成立了“红楼越剧团”,她说:“那时候,我认准了改革的出路,认准了这个方向,就绝不回头!”真的,不得不佩服老师当初的每一个决定以及她的胆识和魄力。
徐玉兰与王文娟在朝鲜
徐玉兰老师是一个对待艺术异常严谨苛刻的人。排演《红楼梦》的时候,她正怀第二胎已有四个月,为了完美的艺术形象,她将自己的腹部用布紧紧包扎起来,导致孩子出生时有鸡胸。79年在云南慰问演出的时候,她的嗓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为了不影响演出,她瞒着医生偷偷服用了多出常规4倍的药量,导致呕吐不止并处于半昏迷状态,最后仍然强撑住病体坚持演出。拍《西园记》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年逾六旬的老人了,拍假山上那场戏时,摄制组的同志考虑到她年纪大了,又穿着厚底靴,站在怪石嶙峋的假山上表演不安全,决定放弃本地拍摄,她说:"艺术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结果光是拍这场戏,她就已在假山上整整站立八个多小时了,别说是一位老人,就是小姑娘也难坚持啊!她为了在镜头前留给观众最美好的形象,连续拍摄二十多个小时不吃饭,只用吸管喝点水,最后脸上贴妆处的皮肤都起了泡。83年,上海越剧院组团赴港汇报演出,范瑞娟老师突发眼疾无法登台,领导安排她临时救场,当时周宝奎老师劝她不要接,因为这是范老的看家戏,但她认为"戏比天大""救场如救火",坚持要演,气得周老骂她"你不跌河里跌沟里!" 而且,既然决定演了,她就不是随随便便的演,她要演出自己的想法,她按照自己对郭暧这个人物的理解,改动了"闯宫"中的不少舞台调度,使得舞台的演出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后来,在老师家里,她还专门给我分析过对这个人物塑造的想法,她连说带唱,那眼神和动作简直把人都看呆了。还有一次,她被邀请去自己的家乡演出,刚好前几天脚不慎骨折,大家都劝她不要去了,但她觉得不去对不起家乡的父老乡亲,于是坚持拄着拐杖赶到现场,在上场的那一刻,她扔掉拐杖,疾步走上舞台。97年庆香港回归,已经76岁高龄的她和金采风合演《送凤冠》,"跪到东、跪到西",观众看着她一次又一次颤颤巍巍地跪倒和站立都心疼得在下面直喊:"不要跪了,不要跪了!".......她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尤其是对待艺术,即使台下只有两名观众,你的演出也要对得起他们。"她说:"就是清唱也要注意自己的衣着形象,小生就要像个小生的样子,一上台你便是全场的焦点。"她的戏服在演出前必定是熨烫平整的,穿上戏服后绝对不会随意乱坐把衣服弄皱。92岁登台演出,她照样给自己勒头,一点都不含糊,她会反反复复地比较,甚至还会在打电话的时候问起哪一套衣服在台上更合适,更漂亮。
《红楼梦》徐玉兰饰贾宝玉、王文娟饰林黛玉
《打金枝》剧照
与王文娟《楼台会》剧照
徐玉兰老师是一个极有修养的人。她为人热情,待人宽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都不会说一句重话和狠话,就算是有意见,她也会慢慢地提,而且相当委婉,说话极有分寸。她性格开朗,豪爽奔放,从不拘泥于琐碎小事,她家的成套红木家具少了大橱和五斗橱,她却风趣地说"文革中被砸了,少了这珍贵的二大件是可惜的,但我们的房间比以前更宽敞了,也有好处。" 刘志霞是原嵊州越剧团的优秀徐派小生,曾获得过"越女争锋"金奖,小生组第一名,徐老师是非常喜爱这名学生的,但后来刘志霞因为一些原因改行唱昆曲了,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觉得异常惋惜,但老师说:"没有关系的,这样也蛮好,将来她昆曲、越剧都能唱。" 她为人乐观,相当坚强,正如小敏哥哥的那句话"天塌下来,她都可以顶着"。2014年,她肺部血管破裂,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在插了一个多月的管子后才慢慢恢复过来,但一条腿不能动了,她却笑笑说:"失去了一条腿,捡回了一条命,还是值得的。" 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过锻炼和康复训练,每次阿姨抱她起来的时候,她都会坚定地说一句"站起来!" 给自己鼓劲。她特别会体贴和关心他人,无论谁和她一起吃饭,她都会不停地夹菜,边夹边说"多吃点",客人们经常是吃完了还要带。有时候护士推着小车来给她打针,她正在说话没有注意到,随后她会马上打招呼:"对不起,刚刚没有看见"。我曾经看到过她提醒一位临时住在她家里的戏迷阿姨按时吃药,她还经常提醒医院的护工阿姨多去休息。在华东医院里,从院长到医生到护士到护工,所有的人都把她当成家里人一样看待。老师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她有心脏病、眼疾、失眠和其他多种慢性病,桌子上各种各样的药有两长排,记得我第一次看见这些药的时候吓了一跳,她连忙安慰我说:"没问题的,都吃了几十年了,不要紧张……" 老师的心态也一直都是年轻的,她从来都不把自己当老年人看待,有人称呼她为"奶奶"的时候,她会说:"不要叫奶奶,叫徐老师好了,都给你们叫老了"。平时她和年轻人一样喜欢追剧,流行什么就看什么,还看得特别认真,哪一句话没有听清楚了她会马上追问,有时还会冷不丁地对某个演员的表演来句评价:"咦,这个好像我们越剧院的人在练功嘛"......
为青年演员化妆
徐玉兰老师是一个大气时髦,非常在意自己形象的人。其他的老一辈越剧艺术家学艺多是因为生活所迫,而她不是,她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有着"书香门第"的遗传因子,年轻时就酷爱"看书、写字、打羽毛球"和"看电影"等业余爱好,在《兰韵集》一书中描述了"因为她书香门第的传代,玉兰小姐喜欢看书和写字,她最喜欢的是王羲之的正楷字和康熙碑,笔力刚劲,诚属难能可贵"。她的穿着打扮在越剧界的老艺术家里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家都知道"老师喜欢漂亮",她以前的"过房娘"就是做服装的,她的戏服在同辈里是最讲究的,当年的戏迷们说"她那闪闪的服装,使每个人的眼前都一亮,真是豪华无比,令人赞羡不止。" 她年轻时的照片里,珠宝、貂狐、绫罗绸缎、刺绣光片样样上身,高腰身、廓形大衣、玛丽珍鞋也穿了个遍,她喜欢高跟鞋,就是90多岁了,在家里穿的拖鞋也是带坡跟的。去电视台录节目,她会把要穿的衣服放在一个包裹里而不是事先换好了走,因为她怕坐在车上把衣服弄皱了。老师常说:"年纪大了,也不要穿得随随便便的,演员要一直注意维护好自己的形象。"所以,很多国内外的一些层次比较高的戏迷都喜欢她,她的香港朋友也非常多。老师即使在晚年住院期间,也一直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一般不化妆她不会同意拍照。凡是来人,她都会提前梳好头发,戴上眼镜,端坐在那里等待。她不仅对自己的形象要求严格,对学生也是同样,她会留意你的穿着打扮,指出今天的这件衣服不合适,这条项链般不般配等等,所以每一次去见老师,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上上下下打量一番才敢出门。
有这样一个传说,徐玉兰的父亲,有一夜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自己在一所古寺里,看见满地都长满了玉兰花,花香芬芳,不觉诧异,醒来的时候,满室里还有玉兰花余香。第二天就生了一个女孩子,于是就给她取了一个名字"玉兰"。2017年4月27日,徐玉兰老师落葬于青浦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内。那一天,我在自家的门前种下了一棵玉兰树,以此来怀念我最喜爱、最尊敬的玉兰老师。
作者吴依楠,上海人,曾和徐玉兰老师有一段忘年之交,彼此感情深厚。2012年-2014年期间,在越剧资料收藏家徐忠东及越艺社朋友们的帮助下,陆续整理出版了《兰韵集》、《徐玉兰唱腔大成》80CD 、《西园记画册》、《徐玉兰艺术生涯八十年》等多项“徐派”艺术的资料。2015年起定居加拿大,出国前,徐玉兰老师将自己的一套《盘夫》戏服赠送于她,希望她能在异国他乡继续传承和传播越剧艺术。2018年8月,吴依楠加入多伦多越剧团,工“徐派”小生。
— END —
本文由吴依楠授权发布
本期编辑:东方笑
☞ 官方QQ群:208896494
☞ 投稿邮箱:iyueju@126.com
☞ 合作咨询:0571-58121705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