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清朝大臣因为写书赞美了华盛顿,被曾国藩骂汉奸,贬为平民

我们经常说,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实,林则徐确实是开眼看了世界,但他看世界的水平是非常有限的。虽然他禁烟有功,但对于西方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大中国视角。比如,林则徐认为华夷有别,华人高人一等,中国的皇上乃天下共主。洋人阅兵走正步,不愿意给中国皇帝下跪,林则徐认为这都是因为洋人天生膝关节不够灵活。

所以,林则徐的开眼,最多只开了半只眼,还有一只眼是完全闭上的。

在当时的中国,有没有真正开了两只眼来看世界的人呢?当然有。有一位真正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他因为为中国人介绍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向华盛顿表达了两句敬意,被清朝官员骂成汉奸,还被罢了官。

这位悲剧的仁兄名叫徐继畬(yu2)。

徐继畬是山西人。鸦片战争时,他正在福建做官。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了《南京条约》,按常理来说,清朝政府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这场战争为什么会输吧?可惜没有,道光认为鸦片战争只是个小事,而且他把《南京条约》的内容都当做对英国人的恩赐,他觉得英国人不会再来惹他心烦了,把《南京条约》当成了万年合约。

而对于英国人的武器为什么这么厉害,清朝人也都是呵呵一笑。比如两件总督裕谦,他看了英国人的火炮后说:“这东西中国人早就有了,不足为奇。”结果,没多久他就在英国人不足为奇的火炮下殉国了。

一场战争失败了,大清从皇上到大臣,还是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梦当中,毫无反思。但是,虽然屈指可数,但大清也有真正去认真思考失败原因的人,比如徐继畬。

1846年,徐继畬官任福建巡抚。徐继畬觉得西方之所以这么强大,一定是有原因的,中国决不能就这样麻木下去。从这一年开始,徐继畬开始在各处收集资料,研究西方各国的历史、政治、地理、文化。徐继畬的努力没有白费,两年之后,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作品——《瀛寰志略》。

这个书名很好明白。瀛,就是海。寰,寰宇,代指世界。志,就是记录。略,就是简要的叙述。书名的意思就是世界各国情况简述。

《瀛寰志略》一共有10卷。前两卷介绍亚洲东洋、南洋国家,比如菲律宾、印尼。第三卷介绍印度和西域各国,四到七卷介绍欧洲各国,第八卷讲非洲,最后两卷讲美洲。

也就是说,《瀛寰志略》涵盖了世界的每一个范围,大概除了南极洲,其它六个大洲都介绍到了。这本书在清朝知识界绝对算得上一部传奇,因为当时的大清没有什么世界观,认为自己就是天下,其它什么国家都是大清的臣子。而这本书真实地介绍了每个国家各自的地理、历史情况,其实也就从侧面说明了这些国家和大清什么关系都没有,各自都是独立的国家,而大清呢,也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对清朝人的认知来说就像看见太阳从南边出来了一样。

光这些内容就有点大逆不道了吧?不仅如此,徐继畬用了大量篇幅来着重介绍了美国,美国的立国史、政治制度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最大逆不道的是,徐继畬在书中赞扬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正因为这段赞扬的话,徐继畬丢了官,还被骂成汉奸。

这段话非常精彩,对当时的中国人、甚至对今天的中国人,或许都有很强的冲击力。原文是这样的,基本都是大白话: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简单来说,徐继畬最惊讶的,也是他所赞美的有三个地方。

1、华盛顿本人的气貌雄伟。

2、华盛顿带兵打仗,比陈胜吴广牛,而且割据一方,比曹操刘备牛。华盛顿既然都把江山打了下来,居然自己不当皇帝,更不搞世袭,而是天下为公,开创选举领导人的办法,自己回家种田去了。

3、美国幅员万里,竟然没有一个人封王、封侯,也没有世袭的规矩,国事大家一起讨论。这种事真是古今未有。

徐继畬在赞美华盛顿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赞美华盛顿为美国开创的这样一种政治制度,这种领导人选举、国家大事一起讨论的政治制度,在中国确实是闻所未闻。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一个皇权专制国家的大臣,竟然写了本书,赞美洋人的总统,赞美领导人选举的民主制度,这成何体统?

当时就有很多人骂徐继畬。最有名的是曾国藩,他说《瀛寰志略》这书太给外国人长士气,灭自己威风,有汉奸嫌疑。晚晴文学家李慈铭也骂这本书太不知轻重,伤害了中国的感情。

三年不到,徐继畬就出事了。大清宣传部的一个官员,拿着这书弹劾徐继畬,徐继畬理所当然地就被贬了,免去了福建巡抚的职位。第二年又被贬成了平民,和华盛顿一样,回家种田去了。

《瀛寰志略》在中国的命运也是一样悲剧,没有人知道这本书,大家对于这本书里的观点也没兴趣。

但是,当这本书传到了日本,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命运。日本人看到了这本书,如获至宝,把它当做认识世界的最佳读物。《瀛寰志略》确实是好读物,不仅有文字,全书里还配了42张插图,非常有利于对世界的认识。日本从1859年开始不断翻印这本书,成了日本近代史上重要的启蒙读物,比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的《西洋事情》还要早。也因为这本书开启了日本人的民智,让日本人知道了和西方的差距,开启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之路。

如果徐继畬知道他的作品在日本的命运,他会作何感想?徐继畬或许会好奇,如果自己是汉奸,那日本为什么有那么多日奸呢?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