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前线的异乡人,谁懂他们苦难的心声?”英国自疫情爆发以来,已有超过百名前线医护人员染疫死亡,不仅NHS防护设备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改善;之中已有多名在NHS前线的菲律宾医护人员,因为确诊感染而不幸病逝,事件也引发了英菲两国之间舆论争议。
菲律宾是英国医护移工的大宗,不过在脱欧政策造成的不确定性和劳力缺口,许多来自菲律宾及东南亚的医护人力成为英国的重要“进口支援”。但是造成菲律宾大量的人力出口,是从菲国90年代以后系统性的经济产业链,培养医护人才向海外劳力市场输出;另一方面本地医护人员和劳动环境,却是长年来陷入低薪血汗、无以翻身的困境。
出走海外的异乡人,在英国寻找工作的希望,却也同时面临脱欧和外籍劳工政策的复杂问题。尽管菲律宾政府向英国呼吁要“重视医护移工的防护、医疗待遇”,但在菲国本地对待医疗人员的态度,却也未必更优遇。菲律宾政府又是以何等苛刻的待遇,促使护理人员不得不离乡背井,为自己与家人找寻改善生活的可能?
▌在英国病死的菲律宾医护人员
英国疫情大爆发之下,目前已经有25名菲律宾籍护士染疫丧生,占全英国前线医护人员死亡总数的19%。这个信息不只让NHS“个人防护设备(PPE)不足”的议论持续延烧,也引起英菲两国关注菲律宾医护移工疫情之下的境遇。
自3月开始,随着新冠肺炎病毒在英国扩散,前线医护人员检验试剂、防护设备不足的问题浮上台面,政府的应对决策饱受各界批评。原先政府承诺,会借由加速生产、进口等方式,填补防护设备缺口,但直到4月底,相关政策仍未兑现,许多医护人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持续在前线与疑似、确诊病患接触,暴露在感染危险当中;有接触史的医护人员,即便出现疑似症状,也因为检验试剂不足,未能接受筛检以及进一步的隔离治疗,仅收到NHS的“返家隔离休息”指示。
虽然这样的应对方针,是套用在所有NHS基层员工身上,但对于菲律宾又或是其他国家的医护移工来说,却是陷入极为无助的困境。其一是许多外籍医护,在面对没有防护设备之下,担心拒绝治疗会受到解雇,因此仍继续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为英国提供医疗劳动;其二,出现症状返家休息后,身为外籍移工,在当地并没有足够的医护、人力资源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医疗照顾。菲律宾驻英大使表示,过去已接获护士提出相关的投诉,目前也呼吁英国外交部着手进行协调。
“我的父亲在重症病房奋斗了将近一个月,他独自一个人待在英国,我们想在他身边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日子,但我们却没办法做任何事情。”菲律宾医护移工家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了家人“孤独死”的问题。由于英菲两国均受到肺炎疫情冲击,各自都祭出了国内与国际往来的封锁政策,因此菲律宾护理人员在染疫死亡后,家属无法亲自至英国处理后事,只能透过视讯,隔着萤幕经历亲人从死亡、快速火化到丧葬仪式等临终流程。
英国身穿个人防护设备(PPE)的医护人员。 图/路透社
▌英国的外籍医护签证
英国脱欧公投前后,大量欧盟会员国的医护移工,面对移民政策不确定的背景下,纷纷返回母国。这也让NHS无论公私立医院,都出现了人力缺口,于是英国政府开始向东南亚国家征求人力,为医护专科出身、具备技术执照的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工作签证,但是,相关的签证制度却饱受争议。
许多东南亚籍医生、护士虽然拿到了英国的专业工作签证,并且家属也透过依亲的管道,在医疗单位担任厨工、清洁人员等劳力工作,但由于英国脱欧后的排外主义盛行,逐渐收紧外籍移工的居留权益,并且在签证制度底下,一旦外籍医护人员没能收到医疗单位的工作合约,就不再具有居留资格,需要立即返国。
并且在近期疫情之下,英国人权律师就指出,许多透过依亲前来英国的菲律宾医护人员家属,由于个人并没有专业工作签证的保障,在亲人死亡之后,也不得以从事原先在医院的工作,其在英国的居留资格也会立刻被取消。
虽然现在因为疫情持续延烧、医护人力吃紧,英国政府已在3月就将一年一度的外籍医护签证审核延后一年,但是一年过后,若是疫情缓和、人力需求降低,外籍医护人员恐怕又要再面临煎熬的审核过程。
菲律宾劳工(包含护士)参与英国就职讲座。 图/路透社
▌菲律宾的“护士大出口”
菲律宾的出口劳力一直是国内主要的经济来源,在90年代末期到千禧年之际,菲律宾政府注意到除了原先居家看护、基础建设劳工以外,在当时欧美以及中东的市场都出现了大量的护理人员需求。于是菲律宾开始出现系统化的“护理经济链”,除了原先就有足够的专科体系,更以出口为导向开设许多护理专科学校;在护专学生毕业后,透过仲介将护理人员“输出”到有人力缺口的国家。
不过在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菲律宾的护理产业链一度出现挑战。海外市场的专业人力需求减少,菲律宾国内开始出现了“护士过剩”的窘境,并且护专学校的教学品质也因为弊案丛生而参差不齐。
于是在担心影响到国内出口经济的考量下,从2011年开始,菲律宾以评鉴制度大举淘汰、删减护理、医学专科学校,之后,菲律宾便继续借由系统化的“护理产业练”不断培育护理人才,成为国际上的护理人员“输出大国”。
图为菲律宾通过护理专业考试的护士的宣誓仪式。 图/法新社
图为2008年身穿护士制服的示威者,抗议菲律宾的出口政策。 图/美联社
▌菲律宾护士劳资问题
在菲律宾崛起后,舆论纷纷提出质疑,既然有完整的医护培育制度,为何国内基础医疗品质以及人力仍然不足?甚至还持续出口医护人员到其他国家工作?
菲律宾的护士工会表示,护士不留在国内的原因,除了政府强力推行的出口策略,另一主要原因,来自于国内医疗体系针对护士的工作权益以及低薪问题。
菲律宾国内许多公私立医院,是以约聘或时薪计算的方式聘雇护士,根据各地薪资待遇不同,每月薪资落在4,000到1万披索之间(约2,350~5,800元台币),与国外供给的薪资——例如美国约提供外籍医护7至12万台币——差距极为悬殊。护士不受到国内产业重视,且没有稳定的正职工作、仅依靠加班费或钟点费支撑基本生活之下,多会选择投入至其他国家从事护理工作。
2009年,菲律宾时任总统艾若育 (Gloria Arroyo)基于“政府资源公平”的考量之下,签署一项命令,限制护士的薪资最高只能达到1万披索,这项政策引发护士的反弹。
图为2009年时任菲律宾总统艾若育和参与护理培训的人员。 图/法新社
劳工组织主张,护士相较一般工作,具有较高的职业安全风险,应该要有更公平的薪资以及更稳定的工作待遇。
于是在护士的串联之下,2015年与菲律宾政府展开长达4年的诉讼,希望能将基础薪资提升至3万披索(18,000元台币)。这场官司虽然终于在2019年,由最高法院判定胜诉,但法院判决中提到,若要提升护士薪资,必须要由卫生部透过立法方式,另外编列新增的薪资预算,而政府却在去年的预算案讨论中,以“时间不够处理”回应。
截至2020年4月底,菲律宾护士的薪资依然维持在原先的1万披索。但在不愿处理护士薪资的同时,菲律宾卫生部却在疫情爆发之下,以“本地疫情处于医疗紧急状态”为由,阻止护士外国提供医护劳动,甚至下令,有护士执照者,需到公私立医院,以志工的形式为国家防疫贡献。
菲律宾的护理人员在国内遇到苛刻的劳动环境,不得不远赴海外打拼;但即便到了国外薪资有所提升,仍需面对离乡背井的孤立无援,以及签证随时可能收回等困难处境。并且不只是英国,在疫情爆发之下,更凸显了这些仰赖外国劳动力的国家,背后长期存在的移工权益争议;菲律宾的护理人员,无论在他国又或是家乡,眼前都面临各自难解的问题与困境。
图为英国街头艺术将国民医疗保健系统(NHS)的标志与超人符号结合。 图/法新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