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巴黎男人只活了31岁,却凭一幅画就流芳百世






西方绘画史上,

除了文艺复兴时期,

最吸引人的应该就是19世纪了。

各类新兴画派崛地而起,

印象派就是最杰出的例子。

关于印象派的历史,

大家应该都挺熟悉了,

不过对于梵高、莫奈、雷诺阿,

大家可能都看腻了。


雷诺阿作品


不过印象派还分成前中后三个时期,

分别是: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

就是新印象派毋庸置疑的代表人物。



或许对于一些小伙伴来说,

乔治·修拉这个名字还是有些陌生,

但你一定听说过他最著名的点彩画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乔治·修拉《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1884-1886年


这位堪称“点王”的艺术家,

可惜也是个英年早逝的画家,

31岁就离开了人世。

以至于有人认为他的逝世,

标志了“新印象主义”的结束。



乔治·修拉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

还是个很有钱的富N代。

因为家境殷实,

所以从小就得以接触各类名画,

后来长大了些,就天天泡在卢浮宫,

临摹大师的作品,一直画一直画。

他深厚的素描功力就是这样练就的。



乔治·修拉素描作品


在1882至1883两年内,

修拉主要致力于素描,

以黑、白二色熔炼出,

极具个性的绘画语言。

因为他摒弃了传统的素描,

不讲线,而讲形,

熟练地给予平衡的对比,

经常吞没了一切细节的明暗。



他发明了一种新的轮廊,

用它抓住为人所熟悉的形,

把它从一切偶然与意外之中提取出来,

从而获得可以给人以诗歌般的享受。

你看,是不是有些80年代朦胧诗的意境?



修拉捕捉着光和色,

将它们在毛绒绒的黑色,

和迷人的白色中复活起来,

创造出阴影有利于形体塑造,

光亮充满神秘色彩,

过渡灰色显露强烈生命力的世界。



和谐的曲线在相互制约着,

平衡着,各种形状浮现着,明确着,

在铅笔密集的线条网下,

光发出了异彩。

以前人们从来不知道,

存在有这样一种素描。



所以我们后来看到修拉的作品,

虽然觉得有抽象和荒诞的意思,

但是线条极其准确。


乔治·修拉《背坐的模特》

乔治·修拉《擦粉的女人》


有很多人觉得点彩画,

是不是因为眼神不太好,

才那么画的,总有点乱来的嫌疑,

况且印象派画家不乏精神病患者。

但其实修拉基本功十分扎实,

又酷爱研究色彩学,

他就将才能投入到了,

创新的绘画方法研究中。


乔治·修拉《女模特们》


幸运的是,

他马上就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孤独,

因为还有一个疯狂的哥们,

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

也有跟自己一样的志向,

也特别喜欢点点点点点。

他俩一拍即合,遂成基友。


乔治·修拉笔下的保罗·西涅克


其实说得直白点,

点彩画都是由一个个点,

点出来的,像这样:



但点彩派(Pointillism)的创始人,

其实是保罗·西涅克

但为什么西涅克的作品,

作品 修拉 印象派 是不是 素描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