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ADA |大庆研究:中国糖尿病研究的世界“名片”(附视频)

↑↑↑ 点击上方“医师报循环频道”关注我们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许奉彦 

发自旧金山


一项研究为何两次在世界大会上亮相?中国大庆研究作为一项关注糖尿病预防并持续30年随访的研究显然是够资格的。

 

美国旧金山时间6月8日11点30分,ADA官方新闻发布会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领衔的大庆研究被选入其中,李教授在现场公布了大庆研究最新数据!本次会议超过全球100家媒体参与报道。


无独有偶,9日8点15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燕燕教授亮相大会口头发言。


李光伟教授


在官方发布会上,李光伟教授介绍,大庆研究的30年随访最新结果显示,糖耐量受损(IGT)人群进展至糖尿病的风险升高。而且与早年保持在非糖尿病水平的IGT者相比,糖耐量恶化并快速进展至糖尿病者发生IGT相关严重长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然而,如果进展得到逆转或者延迟6年或以上,发生长期严重心血管病和微血管病的可能性则大幅下降。该结果进一步表明,IGT人群进展至糖尿病的时间越晚,并发症就越少。

 

陈燕燕教授


陈燕燕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的最新研究结果。她指出,这项研究重点关注IGT人群在6年生活方式干预结束时,血糖状态的不同转归:(1)发展为糖尿病;(2)恢复至正常血糖,即糖耐量正常;(3)保留在糖耐量受损阶段。


陈燕燕教授表示,这样不同的转归,在随访三十年中,对于长期的大、小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从研究结果来看,6年内(早期)变为糖尿病的人群,在随后30年中,心梗、卒中和因心衰住院的大血管并发症,以及严重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等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风险均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和IGT人群。


陈燕燕教授强调,研究意义在于提出了对于IGT人群要进行早期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才能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大庆研究:

让公众既看到风险,更看到希望

精彩采访视频来啦


李光伟教授


“此次大庆研究在ADA年会上有两个重头戏。其一,陈燕燕教授就大庆研究最新结果进行了重点口头报告;其二,大庆研究成为ADA年会官方新闻发布会推荐的20个重要研究之一,精彩亮相。我感到很荣幸,也为大庆研究受到如此关注而感到高兴!”李光伟教授在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庆研究已持续了30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如此长时间的研究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今年大庆研究有新发现!


大庆研究数据显示,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可在未来30年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26%,减少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发生率35%,此外,干预组寿命将延长1.44年,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这个结果非常令人鼓舞!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将带来巨大获益,对于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节省医疗费用都意义非常。”李教授表示,目前糖尿病预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公众风险意识不够,未能引起重视。而大庆研究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信息:生活方式干预,这种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简单有效的方式,就能带来巨大获益。这不仅让公众看到风险,更给他们以希望!


李教授透露,遗憾的是,生活方式干预组仍有44%的受试者在6年内变成了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是肥胖?还是未找到合适的干预方式?如何进行患者管理的个体化?”这将是李教授未来进行深入探索的方向。

面向循环领域相关医务人员,致力于传播循环领域前沿资讯、专家讲座、专家采访、学术新闻、会议快讯。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