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烧掉也不卖!Burberry销毁2个亿奢侈品

前不久,快时尚品牌 H&M“烧衣清库存”的新闻烧出了很多行业不为人知的一面。中枪的不仅有H&M,还有那个能让你分分钟穿出年薪百万的Zara。

就在这两天,又有一个品牌陷入“滞销产品通通被烧掉“的丑闻。

而这次烧得让人更加心疼,因为都是来自鼎鼎大名的英国本土奢侈品牌Burberry。

近日,据多家英国主流媒体报道:

在过去1年内,英国高端时尚品牌Burberry总共烧毁了超过2860万英镑卖不出去的奢侈品,以阻击渠道商将商品在“灰色市场”中以低价卖给“错误的人”。

也就是说,Burberry宁愿分文不取地烧毁,也不愿低价出售库存。

这简直是在暴殄天物...

我吃土攒钱都买不起,你却把它们活活烧了~

据The Times报道,Burberry目前市值约为96亿英镑,该品牌承认他们将未出售的产品烧毁,但也表示他们采用的是专业焚烧炉,燃烧产生的热量会得到妥善利用。

好吧,奢侈品就是不一样,连焚烧炉都要高端一些。

Burberry,时尚圈和英国留学圈子里鼎鼎大名的英国本土奢侈品牌,以其浓厚的英伦文化沉淀成为奢华、品质以及永恒经典的代名词。

其经典的格子风衣,成为该品牌最受欢迎的单品。

从王室的凯特王妃↓↓↓

到超模界的Kate Moss↓↓↓

到贝克汉姆的儿子Romeo↓↓↓

再到Wuli凡凡↓↓↓

每个人都是Burberry行走的广告牌,妥妥的带货王。

然而,这并不能挽回Burberry的颓势。

在销售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其库存废品的价值在两年内上涨了50%。

在过去5年里,超过9000万英镑的Burberry产品被销毁,这让不少股东十分不满,并质疑:你烧毁的行为可以理解,但为何不留下些库存,作为限量版的私人投资?

据称,知情人士则表示,奢侈品都会销毁卖不出去的产品,以保护其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设计师品牌不希望其产品在其他地方以折扣价出售,也不希望在“新兴灰色市场”中向“错误的人”出售,从而使品牌贬值。

灰色市场是指非正式交易货物的地方,比如未经制造商授权的折扣买卖市场。

所以…错误的人…指的是…我们这些不配拥有奢侈品的穷人吗?

对此,Burberry的发言人对Daily Mail称,“我们的品牌已经采取了新的策略,以尽量减少我们生产的过剩库存”。

据报道,一些分析人士认为Burberry之所以出现大量库存过剩的情况是因为该品牌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售价过高,在这些地区最便宜的帆布包售价都要达到1000英镑以上。

啥?你卖不出去的锅要中国来背?

也正因为这样,Burberry公司在中国出售的部分商品将从7月14日起实行降价,降幅为4%。公司内部人士也表示,此次降价将涉及部分服装和箱包。

据统计,英国人去年销毁的衣服价值达125亿英镑,其中有30万吨被送进垃圾填埋场。

卖不掉,不打折,也不捐,Burberry的这一举动引发不满,但品牌一直在为此举辩护:行业内都这么干!

的确,H&M和Zara都曾这么做过。

H&M也认了,他们烧掉库存以帮助为瑞典小城瓦斯泰拉(Vastera)供电。

旗下拥有卡地亚(Cartier)和万宝龙(Montblanc)的Richemont(历峰集团)两年内毁掉了价值超过4亿的产品,这些都是从珠宝商回购的没人购买的存货。

很多奢侈品牌不差钱,以Burberry为例,小编看过它 Burberry 160周年圣诞纪念广告 《The Tale of Thomas Burberry》。

据悉,这部三分半钟的圣诞广告耗资1千多万英镑,平均算下来每秒40万人民币(专题),基本等同于你错过一秒,40万没了!

所以,很多人说品牌就是品牌,它倾注的是大师的心血,如果低价处理则是对设计者的侮辱。所以,为了品牌的价值,不降价出售、不捐赠可以说得过去。

但对资源的浪费和部分消费者的不尊重又如何被理解,出现这么多的滞销产品又如何被理解,是品牌在设计生产时的过于自信还是对消费者的购买力的过于自信?

这其实也与巴宝莉的长期商业战略有关。去年11月,Burberry宣布品牌改造,旨在“重新定位”其产品。

这包括将该品牌推向高端市场,关闭不属于“战略”地点的商店,并为奢侈皮具创造出最好的“发展环境”,希望成为英国版的爱马仕,跻身奢侈品牌第一梯队。

为了提高利润,Burberry甚至削减了成本,这简直犯了奢侈品的大忌。

市场反馈也体现出来了,利润是增长了,可销售额几乎没有变化。

Burberry并没有在本质上达到第一梯队的品质要求,价格是上去了,可质量、口碑、设计都没跟上,消费者又不是傻子,自然不买账。

Burberry的这次曝光,直接牵扯出了奢侈品行业内丑陋的内幕。

Burberry并不是唯一一家不得不处理奢侈品过剩的公司。历峰集团,旗下拥有卡地亚和万宝龙等名表品牌,在过去的两年里不得不回购价值4.8亿英镑的手表。

内部人士称,这些手表的小部分将被回收,大部分直接被丢弃。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奢侈品牌既然知道会库存过剩,为何就不能少生产点商品?

伦敦格拉斯哥卡里多尼亚大学英国时装学院院长Tim Jackson说,像巴宝莉这样的奢侈品巨头,通常面临着这样一个悖论。

“为了让股东满意,他们必须扩张生产,即使这样做会‘削弱他们的品牌价值并造成股票过剩’。”

“他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倒是让Biu君想到了当年教科书上“万恶的资本主义倾倒牛奶”的故事。

农场主生产了过剩的牛奶,超过社会总需求,购买力不足,农场主为了保持经济恢复以后价格稳定,只能倒掉牛奶。

但奢侈品毕竟和必需品不同,品牌价值本来就远远高于商品的真正价值,况且现在外部经济较为稳定,购买力充裕,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只有可能是品牌本身的策略出现了问题,抑或是人心太贪的缘故。

只是可惜了这些品质优良的衣服、鞋子、包包,他们生产出来本就是给世人使用的。而现在,我只看到了巴宝莉对自然资源的不尊重和对消费者的玩弄。

真的可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