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始料未及的春天,武汉人感受尤为深刻。因一场疫情而起的紧张、无措、悲伤、奋斗、驰援和奉献,雕刻了光阴。我们此刻所有的经历和记录,都将成为中国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担心被附近的大型商场干掉,一度是武汉小店老板娘戴丽的心病,但最终让小店关门的,却是疫情。不过戴丽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戴丽,80后,5年前与老公从河南商丘来到武汉,在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租下一间60平米的商铺,经营杂货。
从表面上看,这是个不错的口岸——常青花园是武汉最大的“安居工程”项目,14个小区,20万人居住。小店到汉口火车站,坐地铁只有3站,到华南海鲜市场,也只有5公里。
戴丽也有心病,附近大型商场的发展,是对小店生存最直接的威胁。在这里5年,戴丽起早贪黑,做好熟人生意,支持微信点单送货上门……勉强算是把生意理顺了。
图/戴丽 文/锐图-金轲
编辑/小为
疫情爆发前,戴丽的小店门口堆满了年货,准备年前大干一场。
每年春节是小店的生意高峰,戴丽夫妇也有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
戴丽没想到,今年高峰来得比往年早一些。1月20日晚上,小店生意突然火爆,存量本就没多少的口罩被秒光,接着是84消毒水、洗手液、高度白酒……
戴丽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后来才知道,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了,新冠病毒会人传人。
从副食到生活用品,戴丽的小店品类丰富。
继口罩和消毒用品后,戴丽迎来了第二波生意高潮。
居民们开始抢购食物了,小店的存货很快被一扫而空。1月21号起,她忙得手机都顾不上看。她当即做了两个决定,一是再进一批货,二是提前关店,1月23号就回老家。
“挣钱很重要,但命也重要”。
现在,武汉市民已不再为食物短缺恐慌,很多小区开始了蔬菜配送(高宝燕 摄)。
戴丽夫妻1月23日回老家的计划,被封城中断了。
她和丈夫商量了,决定不回去了,万一自己是病毒携带者,岂不是害了家人?小店也准备关门了,“我们在疫区重点位置,太危险”。
除夕的一件小事,改变了她的想法。
“老板,还能卖东西吗?”,除夕下午,一名警察站在店门口,面带歉意,“我马上出警了,想买一箱泡面,晚上值班吃,打扰了”。
戴丽愣了一下,从店里搬出一箱泡面,“大年三十,至少在家吃顿年夜饭啊”。
“没办法,现在这情况已经很危险了,你们也早点关门,照顾好自己吧。”警察说完就走了。
看着警察离开的背影,和空荡荡的街头,戴丽说,那一瞬间,她心里涌现出一点悲壮的情绪。
她转头告诉老公,“今天通宵营业,春节也不休息,一直开门”。
老公有点诧异,问她为啥?她说,不为啥,就是了让这座城市没时间、没条件回家吃饭的人不至于饿肚子。
她还给自己定了三个“坚持”:坚持消毒、坚持不加价、坚持微笑。
24日凌晨,戴丽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下的感想。
小店曾经的“口岸优势”,现在也成了戴丽夫妻恐慌的源泉。
救护车经常呼啸而过,驶往华南海鲜市场方向,穿着防护服的人在店门口走动,喷洒消毒水。连戴丽长期以来的心病,附近的大型商场,也都一一关门。周围被隔离的居民越来越多,这里变成了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2月初,因为防疫需要,戴丽的小店也被要求关门。
店关了,但戴丽的生意没有断。依然有顾客通过微信向戴丽下单。于是戴丽夫妻做起了“外卖员”,为邻里街坊送货。
送货途中的戴丽。
戴丽没想到,加她微信的人越来越多,自己的“移动杂货店”,已累计服务了周围上千户家庭。
“刚开始那几天,还能送货到家门口,往后只能送到小区口”,戴丽说,过年前,她进了一百多箱牛奶和盒装鸡蛋,曾担心会滞销,但现在它们成了最畅销的货物。
戴丽仓库里的牛奶与鸡蛋。
戴丽仓库里的牛奶与鸡蛋。
随着送货量陡增,戴丽借了一辆大电瓶车。她说一开始根本驾驭不了这样的大车,也拖不了那么多货上路,“多跑几次,也都克服了”。
每天忙碌完,回到家里,戴丽都要和河南老家的父母打一个视频电话,让老人家安心,“漏接一个电话,家里老人就会担心我出事了”。
因为忙,戴丽晚上经常也是吃泡面充饥。她说,每次一吃泡面,就会想起除夕那天,那个警察抱着一箱泡面离去的身影。
疫情期间的畅销货
从小店关门至今,夫妻二人依旧在为周边小区居民送货,戴丽的微信,又新加了500多个好友。
“现在每天要送四五十单,比之前还增加了,经常半夜才能回到家”。
戴丽看到新闻上说医护人员缺纸尿裤,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各位白衣天使,感谢你们的守护……我小店有部分纸尿裤存货,我们免费赠送,送货上门。”
戴丽说,她坚持不打烊,不光是挣钱,她也想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我是一个新武汉人,武汉好了,我才会好”。
武汉冷清的街头巷尾,一些小店依然在坚持着,它们连接城市最末梢的需求,也叙说着这座城的温情故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