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2016•新课标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A.           B.         C.       D.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7.B    8.C    9.D

【解析】

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

【考点】河流、水循环

(2016•浙江卷)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解析】

庆交通便利;重庆为直辖市,发展汽车工业的人才较为丰富,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汽车市场广阔;同时,材料中“十三五规划”表明重庆发展汽车工业有政策支持。(3)成都与重庆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各有侧重点,能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产品分工,便于区域之间的生产联系,避免同质恶性竞争,有利于整个区域汽车产业的集群、健康发展。

【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工业发展区位选择,区域产业协作。

(2016•上海卷)(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36.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

37.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38.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6分)

【答案】

36、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37、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8、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解析】

【考点】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2)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考点】考查流域特征。

(3)原因:沿渭河城市多大量抽水截留,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

对策:河流水资源利用上,都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考点】考查流域水资源利用。

(2015·四川文综)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第3题。



3.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答案 A

 (2015·全国文综)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5~6题。



 5.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

6.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答案 5.C 6.B

 (2015·全国文综)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2~3题。

 2.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3.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答案 2.D 3.B

解析 第2题,由图可知该“雨水花园”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很容易使上层经过植物及各填充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再加上蒸发,种植土层的水分变化较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种植土层的水分,树皮覆盖能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目的。第3题,地表雨水下渗后途经种植土层和砂层,这两层可过滤、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15.(2015·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答案 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16.(2015·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雨水 冰川融水

解析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补给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3.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答案】2.A 3.C

(2014·四川文综)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答案】1.C 2.B

 (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答案】D

【解析】首先看清图中的各项信息,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海拔,横坐标以0°为界,左侧为7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右侧为1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也与风速、风向分布规律相类似。

(2014·安徽文综)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寒流 暖流

A.B.C.D.

【答案】B

(2014·海南地理)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C

【解析】由于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P地核泄漏物质顺着洋流带到丙地。


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观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河流径流分配状况。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湖泊水补给

答案:B

解析:该河流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故可判断出,该河流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

2.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D

解析:结合上题结论,该河流径流量主要受降水影响,因而该河流的径流量最低应在冬季。

3.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

A.恒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塔里木盆地

答案:C

读下图,回答4~5题。 


4.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答案:B

解析:图中的溢流能反映出地表径流,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反映出地下径流;图中内容不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该设计适合缺水地区,也适合降水较多的地区;该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具有环境效益。

5.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

C.光照强 D.气温高

答案:A

解析:光照强、气温高、风速大都有利于水体的蒸发;空气湿度大,空气中能进一步吸收的水体越少,因而不利于水体的蒸发。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6~7题。 


 6.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答案:D

7.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比时间点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答案:D

解析:据图信息可知,在时间点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其储水量并非最小;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但并非同步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示大多数时间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补给湖泊;时间点处比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河、湖之间水体的补给更快。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答案:D

9.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表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

下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答案:D

解析:此题的最好的解法就是运用选项逐一对照,由图中可知水循环缺少水汽跨空间的输送。

11.图示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有(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由原先的湿地变成耕地,湿地面积减少,将直接影响蒸发减少、地表径流水量减少,下渗减弱。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四河流中,水位变化受汾河水库调节明显的是(  )

A.河 B.河

C.河 D.河

答案:C

解析:水库对河流下游河段调节作用明显,四河流中只有河位于水库的下游。

13.图中季节性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冬季高山冰雪融水减少

B.冬季降水量减少

C.冬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冬季地下水水位下降

答案:B

14.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千米、总水量1 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5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三 棉花生长所需水量以450 mm~620 mm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3)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咸海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少,入湖水量少。

(3)赞同。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答出3点即可)

不赞同。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程度。(答出3点即可)

15.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