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文化艺术节】 |作品007~011|文/曾新友|端阳那一场大雨|文/周建好|端午是父亲种的一株水稻|文/肖水荷| 诗人南行

端午文化艺术节    欢迎分享朋友圈



2019首届蒙特利尔国际端午文化艺术节宣传视频

2019 Montreal International Double Fifth Commemoration 



视频意境解读


1、第一个镜头,天坛代表华夏大地;龙围绕天坛盘旋,象征代表龙的传人把华夏文明延绵不断发扬光大。


2、第二个镜头,黄鹤楼代表湖北是楚国文化的发祥地;龙围绕黄鹤楼盘旋,象征着龙的传人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精神,带向更加广袤的世界。


3、第三个镜头,龙在竹林里穿行,象征龙的传人带着中华传统文化飞向广袤的世界。


4、第四个镜头,背景是蒙特利尔市景图,她的上面有一个带着《离骚》的发光的圆球不断发出光芒,水墨泼洒,屈原的化身飘到蒙特利尔时空。这些象征着屈原的化身,带着他的诗歌和精神在蒙特利尔开花,同时《离骚》代表诗文,水墨代表画作,圆球代表国际。象征我们的活动是一个国际端午文化艺术节活动是在蒙特利尔市举办。


5、第五个镜头,桃花代表季节,是五月桃花盛开的时候,在诗文书画征集的活动中,突出我们的主题《万水千山“粽”是情》,同时,用中英文的文字告知所有人,这个活动是:2019蒙特利尔国际端午文化艺术节。


6、第六个镜头,“端午”和“五月初五”的书法字体在动态中显现,象征在五月初五的日子里,在桃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活动主题是纪念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同时告知朋友们,我们活动的支持单位和主办单位是谁。



2019蒙特利尔国际端午文化艺术节

万水千山“粽是情

诗文书画艺术作品有奖征集展



007

投稿编号


端阳那一场大雨(外一首)

          --- 祭屈原


文/曾新友

 

标志屈原永存的日子

密密麻麻的愁绪

“滴滴嗒嗒”

痛哭失声

诉说不停

铁蹄蹂躏楚郢城

踐踏精神揉碎心

水晶宫殿安息时

惊动碧波万千顷

 

至今  天公悬挂一双泪眼

为“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辨认灵魂里的良知

探寻血管里的赤诚

一种灵与肉的涤荡

让世人动魄惊心

 

《龙舟赛》

屈原在汨罗河“噗通”的声音

激起千年的波浪

一艘艘龙船

追着记忆

爆发力量

一腔报国为民的忧思

延绵成心里永恒的惊叹


008

投稿编号


七绝  赛龙舟


文/曾新友


汨罗水涌九州涛,众桨争飞胆气豪。

自古黎民凭爱恨,忠良人品比天高。


作者简介:


曾新友,清远市清远诗社社长、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文艺报》《中国绿色时报》《工人日报》《文学报》《中华日报》(泰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安徽日报》《南方日报》《星星诗词》《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国》《作品》《四川文学》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以诗歌为主的文学作品。在“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以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的评比中已经多次荣获一等奖。荣获2017年首届“中国十佳当代诗人提名奖”。出版有个人诗集多部。

009

投稿编号


端午 是父亲种的一株水稻


文/周建好

 

每年的五月 端午就会拔节

就象父亲种的一株水稻

 

水稻的拔节声沿着父亲的赤脚

一浪牵着一浪往上爬

爬过父亲的膝盖

爬上父亲的头顶

把父亲压成一把镰刀

 

端午的拔节声传到父亲时不知多少年

反正童年就种在我心里

我又在儿子的童年种给他

 

水稻在拔节时把笑容拔高

端午在拔节时把腰杆拔直



作者简介:


周建好,江西省宜春市人,作品入选《中国诗歌精选300首》,《中国诗歌》第七卷,先后在国内外各级报刊发表诗歌400多首。获诗歌大奖若干。现为多家文学网站现代诗歌栏目版主。中国诗歌网现代诗歌版编辑。亚洲凤凰诗社副秘书长。

010

投稿编号


诗人南行                            


文/肖水荷


南行,南行,

撑着小舟飞越千里

在汨罗江畔

追寻诗的力度

屈子那纵身一跳

惊醒了后人

从此诗才有风骨

人才有灵魂


011

投稿编号


行吟诗人


文/肖水荷

 

南行的诗人

在汨罗江上寻找

诗的源头

 

行吟于五月

小舟飞流

句句惊涛拍浪

 

夜夜梦见的曙光

普照凭悼屈子的骚客

翠叶再生

诗却不慎流落

民间


作者简介:

肖水荷,男,汉族,江西省于都人,迄今在《作家报》《未来作家》《华夏春秋》《中国文学》《山东诗人》《山东诗歌》《文学月报》《江西日报》《萍乡日报》《赣南日报》《企业家日报》《普宁文艺》《江北诗词》,新加坡《千红文学报》,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美国《世界日报》、《万花山》《校园生活》《长江诗歌》等八十余家刊物发表作品五百余首篇。诗作入《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中国诗歌精品选》,采访稿入《中国百年作家轶事》。已出个人小册子《忘忧草》《浅唱低吟总关情》。第三部与人合著《劲草》也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系长江诗歌报编辑,江西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等。


诗文书画作品展


001|作者|吴垠(德国)|诗人之醒——遥祭屈原

002|作者|吴垠(德国)|痴——赤子诗心

003|作者|吴垠(德国)|走

004|作者|董方|怀念屈原

005|作者|湖拮|五月五

006|作者|陈锡让|端午节---祭屈原




诗文书画有奖征集


2019蒙特利尔国际端午文化艺术节

万水千山“粽是情

诗文书画艺术作品有奖征集


时逢端阳五月天,炎黄后辈思屈原。端午节也被称作“诗人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一首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先人们迎端午的立体景象。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动情地说道: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文化都是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是华夏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诗人,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被千古传诵,延续两千年,而且历久弥新。


过端午节既有避瘟驱毒、祈福求祥的美好意愿,又有缅怀先贤屈原的深刻内涵。在屈原的家乡,有一句老话,叫端午比年大。一枚粽子,留住的不仅是我们舌尖上的味觉记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文化符号。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粽子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先贤的高洁品格、浪漫诗篇及家国情怀,已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及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2009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寄托着人们内心丰富的文化情感,民族情感和精神智慧,它的本源价值对今天尤有意义。端午文化应该赋予它时代的内涵,在传承弘扬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做的是如何创新,在坚守端午精神中创新, 将这个传统的节日推广到国际舞台,让更多的国际朋友了解我们传统佳节的美妙。

中国 中国诗歌 屈原 文化 端午 端午文化 诗歌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