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台湾内部民意,可以发现存在一些有趣的矛盾。比如2019年最火红的口号“今日香港,明日台湾”;但台湾民调公司在过去一年做的一些民调,又显示民意普遍不相信中国大陆会真正“武统”。
不信会统,但又怕统,政客们更成天以“统”作为选票机器。中国崛起后台湾近年的全面亲美,很大一部分,就是对于“统”的恐惧。不论台湾还是大陆,民意此刻恐怕都认为“很难有和平统一,统一就是武统”,这部分的改变大陆社会尤其明显,过去“和统”的学者们多数在近年都直言,武统可能性大增。
且不论“中共何时武统”这个问题,其实在讲起“武统”话题时,台湾对大陆政府的猜想,有很大一部分与中共现实政治环境脱节,甚至是一些台湾官员学者都会有这个误区。大陆喊武统,并非一两年,喊久了人们麻痹了是其一,其二是,台湾普遍认为“台湾不主动改变现况”(法理台独)大陆就无法动手。
所以可以明显看到,蔡政府上任后不管是美国还是捷克高官访台、改护照、还是中美贸易战中明显倾向美国,小动作不断又不会触碰那条“独”的红线,就是基于此思路。
然而,在中共的政治环境下解读,并不会认为这些是“小动作”或是“小测试,看对岸怎样”,而会解读为台湾在未来战略上长期成为美国制衡中国的马前卒——那么,若周围环境(如南海)中美有些小冲突,美军会否进入台湾?或是军舰停靠台湾?这些可能性若发生,局面会非常棘手。
这是最基础的战略考量,中共当然会思考,该运用哪一些手段“预防”这个局面?这是为何“武统”喊了这数十年,在当下,可能性越来越高的原因。
“统一进程”一直是大陆在做的,台湾政治人物也不是无知无觉。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就可以说是“拿空间换时间”的典范,换取的是大陆有一种“两岸交流可以带来和平统一”之感觉。就算几年后大陆民意发现好像并不如此,但至少台湾能够在中美之间做到平衡,不得罪美国,也不会让大陆有“美军要入台湾”的紧迫感。
蔡政府上任后经过一段“听其言,观其行”的时间,两岸僵冷,但在2016年、2017年那会儿大陆学界较普遍的说法是,“冷,但再冷也就这样了”。那时武统声音在上涨,但并没有普遍讨论。
真正改变的是中美贸易战之后,台湾一在战略上全盘亲美,二是中美关系进入一个重新评估的时期。这会让大陆政府很自然而然地思考,中美竞争是未来数十年将会持续的,若在中美周围海域、或在其他利益层面发生冲突,出现美国对台湾驻军、美军舰停靠高雄、或是邀请蔡英文赴美国国会这种“出格”的情况,又该如何。
有人会说,若中美贸易战是发生在马政府时期、若蔡政府执政时并未碰上川普(Donald Trump)执政,若今天不是习近平,或许中美冲突会晚个十年发生、对中共而言台海问题也不会如此紧迫。但需要明白的是,只要中国未崩解,中美的冲突迟早会发生,而一旦中美关系紧张,台湾的态度就非常重要。
蔡政府某一些动作,可能是“试探”,可能认为“反正没踩到红线”,但确实都成为中共执政者“必须解决台湾问题”(至少“必须采取些行动”)的脚注。
中国大陆《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写的是,三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将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例如出现“公投台独”,台湾人都知道这个不太可能发生。二是,“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比如美国军舰停靠台湾。
三是,“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这个完全就是中共评估自身实力、并考量美国介入等各种情况之后,自说自话了。“可能性完全丧失”,可以发生在2035、或是2049。完全是中共的解释权。
大陆认为“中国不会崩,会努力解决自身问题,并不断向前走”,是这样的自信让大陆始终认为“统一是大势所趋”。台湾总统嘴上不说,但相信某部分亦有心理准备。马政府采取的方式是“搞好两岸关系,以拖待变”,蔡政府则赌一把“美国定会帮台湾”。
民意也像无头苍蝇,一方面说“美国太强,中国还不敢打”,一方面又成天“看看香港,想想台湾”。
当前局势与台海氛围,确实完全不同于五年前。未来一段时间来看,台湾民意、台湾政治氛围,中美各领域的竞争对抗,都不会有转圜。
“武统”几年内会不会发生,不好说,但现在的中美台关系无疑让中共不满,若中美关系持续如此,民进党也持续连任,这局面,很难想象中共不会做一些“预防措施”。
而马政府与蔡政府的两种方式,在短时间内,难说谁对谁错。唯有时间能解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