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是二战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袭击事件,日本联合舰队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将美国拉入了战争中。对珍珠港事件,在大多数人眼中,这是日本一次“愚蠢”的战略决策。它将美国这个强大的战争机器拉入二战,无疑加速了日本的覆灭。
但以日本方面的角度来看,日本偷袭珍珠港,绝非愚蠢的决定,而是日本国内诸多的军事、政治、外交人才,经过长时间反复讨论做出的挽救日本的正确决策。
日本袭击珍珠港
一、二战中的日本
说起二战中日本战败的原因,很多时候都离不开资源问题。没错,日本国土面积小,国内资源少是日本一直以来都面临的困境。
在日本最开始发动“侵华战争”之初,所宣传的“三个月灭亡中国”表面上是日本对其军事能力的自信,实际上也是日本无奈之下给自己定的“目标”。因为在日本军部看来,如果三个月没能快速的灭亡中国,受本国国力的制约,日本将在侵华战争中失败。
而当时日本虽然占领东北以后获得了东北的煤炭、铁、铜等战略物资,但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主要都靠从美国进口。1937年这一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物资就达到了过亿美元,仅仅石油、精炼油、废钢铁、原棉等四项就达到了1.4亿美元。
就单单石油这一项,日本所需要石油来自美国的份额就达到80%,到了1939年石油份额上升到了85%。
侵华日军
也就是说美国完全掌控着日本的资源命脉,一旦美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本的这个战争机器就会立马停运,那些飞机、大炮、舰船就是一堆没用的废铁。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随着战争的延续,日本国内的财政越发紧张。日本的军费支出也越来越多,1937年日本的经济预算为34亿日元,其中直接的军事费用就达到了43%。到了1938年,日本光军事预算达到了53亿日元。比日本1937年的总体经济预算还多。
当时的日本为了维持战争开支,只能增加税收和增加发行国债。根据记载1938年日本“法人所得税约提高80%;个人所得税提高30%;继承税提高10%,并建立财产税,增收酒、烟间接税”。当时的日本已经开始实施战时物资管制。国家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危机。
为此日本能做的就只有扩大战争,加强对他国的掠夺,来获得资源和利益。当时的日本在中国就是通过“以战养战”来维持战争的。
此时的日本军队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陆军主导的“北上”进攻苏联,获得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二是海军主导的“南下”东南亚地区,获得当地的橡胶与石油,但这势必会触碰美国的利益。
二、诺门坎战役,日军彻底放弃北上战略
1939年冬天,日本陆军决定对远东地区的苏联军队发动试探性的攻击,双方在诺门坎地区发生了战争,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开始进攻苏联支持的蒙古人民共和国,而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开始介入。
诺门坎战役中的苏联军队
6月18日,苏联名将朱可夫将军被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开始在诺门坎地区集结兵力对日作战。朱可夫组建了多兵种合成的第1集团军,配备了大量的坦克、飞机和重炮。当时的苏军无论是装备还是火力都比日军强了好几个档次,在这场冲突中,苏军方面炮弹消耗达31000吨,而日军的物资总消耗还不到2000吨,战争完全就是一边倒的形势。战役的结果也是日军惨败。
日本精锐的关东军在苏俄铁拳之下毫无还手之力,日军第23师团的步兵、炮兵联队长全员战死,不算航空兵,确定战死少佐以上35人,而且日本战败后,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道太郎剖腹自杀。
可以说日本陆军大批基层军官都死在了诺门坎。关东军的战败让日军本部认识到了一个事实,现在日本完全不是苏联人的对手。再加上诺门坎战役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作为盟友的德国突然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不但让日本、德国东西夹击苏联的战略流产,而且苏德条约的签订让日本人感觉到了背叛。
于是日本决定不再挑衅苏联,和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
诺门坎战役中苏联军队缴获的日军装备
至此,日本陆军“北上”的战略彻底失败。日本“北上”计划的失败后,想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日本只剩“南下”这一条路可走。
两年后,1941年7月24日,日本进攻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日本的这一行为,严重触碰到了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当时刚刚摆脱经济危机的美国决定对日本进行制裁,要求日本从中国和越南撤军。7月25日,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并且实施石油禁运。
三、美国制裁,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之前,由于美国的制裁,日本国内石油储备只够2年使用,也就是说,两年之后日本必定会在战争中失败。
当时的日本面临两选择:一、就此服软,臣服于美国,承认战争失败,从中国撤军。二、南下争夺太平洋地区,和美国撕破脸,继续进行战争。
首先,如果日本屈服于美国,承认战争失败从中国和越南撤军。日本国内肯定不会同意,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势必会让日本崩盘,其结果是任何人都没法承受的。
如果南下进攻太平洋地区,虽然势必会让日本面临美国的怒火,但日本却能获得维持战争用的资源,让日本短时间能避免战争失败,并且获得翻身的机会。
“珍珠港事件”策划者:山本五十六
也就是说,第一个选择,日本必定会战败,第二个选择,日本则有机会胜利,虽然机会很渺茫,但两者相害取其轻。所以日本决定进攻太平洋地区。
既然日本决定和美国在太平洋进行争霸,那必定要面对美国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当时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在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就说过,美国既然发动了经济制裁,那么随后必定会有军事行动。俗话说“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于是日本海军决定偷袭珍珠港,消灭美国舰队,为日本赢得先机。
四、珍珠港事件,让日本得以续命
其实,日本在发动侵略战争之初,其战败的结果就已经注定,日本军部的高官们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延缓那一天的到来。
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日本海军在大雾的掩护下,全程实行无线电静默,成功到达了珍珠港附近。日本海军六艘航母升起350多架战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部冲向毫无准备的美国舰队,当珍珠港守军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珍珠港就已经成为了一片火海。美国5艘战列舰重伤3艘,其他舰艇也伤了10多艘; 损失188架飞机,291架不能起飞,6400多人伤亡。美国太平洋舰队受到重创。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和陆军对南太平洋诸岛发动了全面进攻。
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舰队势力受损的美国人,大半年的时间内都处于战略防御的状态,日本趁机占领了东南亚和太平洋西南部,势力一直扩张至印度洋。东南亚地区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让日本的战车再次开动起来,使日本短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让日本军国主义续命长达五年。
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
五、总结
偷袭珍珠港事件,对当时的日本而言是极其正确的战略选择。日本军部高层山本五十六曾经在美国当过海军武官,所以他对美国的工业能力和战争潜力是有深刻认知的,他一生都极力反对与美国开战,但就当时日本所面临的情况看来,和美国开战是日本不得不做的事情。
世人眼中珍珠港事件是日本愚蠢的战略决策,但其在逻辑上有着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已经决定对美开战这一大战略前提下,偷袭珍珠港,直击美国海军的“心脏”是极其正确的抉择。
而且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的确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麦克阿瑟,丢下菲律宾的部下“转进如风”,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
可以说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件,虽然现在看来是日本将美国拉入战争浑水之中的昏招,但当时的日本的确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万幸的是日本在东北因为技术原因和运气的原因没有发现大庆油田的存在,要不然日本整个战略就会出现第三种选择,整个二战的结果谁知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