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毙本·拉丹十周年:美军40分钟击毙宅内步行者

2011年美国东部时间5月1日晚上(北京时间5月2日上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宣布美军击毙“基地”组织头目乌萨马·本·拉丹(Osama Bin Laden),消息传遍全世界。

十年过去了,这个美国“头号通缉犯”被猎杀给全球反恐战争带来怎样的影响?亲历这场突袭行动的美国高官又是如何看待本·拉丹之死?

“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

“最紧张、最机密、最周密”行动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局长、奥巴马首席反恐顾问约翰·布伦南(John Brennan)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特种部队击毙本·拉丹是其职业生涯中经历的“最紧张、最机密、最周密的”行动。

追踪信使获得重大线索

2010年,在“9·11”恐怖袭击九周年前夕,中情局向奥巴马汇报,他们“极可能”发现了本·拉丹,这是试图找到他的多年来最可靠的线索。原来,情报人员追踪到一名“基地”组织高级信使来到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所大宅,并相信本·拉丹就住在那里。

阿伯塔巴德的这所大宅被怀疑是本·拉丹藏身地

被监视的这处大宅比旁边的住宅占地面积大几倍,而且围墙和阳台栏杆很高,没有互联网连接,里面的人把宅子的垃圾就地烧毁,而且有人员离开后数十公里才会把手机电池装上。

不过,中情局非常谨慎地表示,其情报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但对最终抓获美国“头号通缉犯”的可能性“感到兴奋”。布伦南说:“我们渴望找到这个人(本·拉丹),并为‘9·11’事件的受害者伸张正义。”

阿伯塔巴德是巴基斯坦军事学院所在地,因此住着相当多的巴军高层,守备相对比较多。美方很担心打草惊蛇。

“步行者”就是本·拉丹?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借用高清卫星成像技术及环境遥感数据,情报人员越来越确信,在院子里散步的一个留着胡须的高个子人物——被称之为“步行者”——就是本·拉丹,尽管看不清他的脸。

到2010年12月下旬,奥巴马已经准备好采取行动。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白宫高层开始考虑围绕一个桌面大小的院落模型如何采取行动。

第一种选择是精确的导弹袭击,但可能会让他们没有证据证明击毙了本·拉丹。第二种选择是,在月黑之夜派出直升机袭击,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美军士兵可能会在交火中丧生,或者与巴基斯坦军队发生冲突。这项突袭行动自始至终也没有透露给巴基斯坦政府。

2011年初,随着准备工作的推进,中情局一名高级专家对“步行者”就是本·拉丹有70%的把握,但仍然没有十足把握确定其身份。

美国中情局前局长布伦南

奥巴马与幕僚在战情室观看突袭现2011年4月28日,奥巴马在白宫地下局势研究室会见了高级官员。“他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布伦南回忆道。反对这次突袭的人包括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s)和时任副总统拜登(Joe Biden),但大多数人都赞成这是一次“千钧一发”的难得行动。

突袭行动实际不到40分钟

第二天早上,奥巴马批准海豹突击队在美国时间5月1日下午进行突袭,而布伦南则继续审查该计划。“你总是在脑海中反复思考,确保不仅是你到目前为止所做的事情,还有第二天将要发生的事情,你相信这件事的每一个可能的方面都得到了考虑。”布伦南表示。

5月1日,高级安全和国防官员聚集在战情室做准备。美军两架隐身涂装的“黑鹰”直升机离开阿富汗美军基地,向300公里外的阿伯塔巴德飞去。布拉德·韦布(Brad Webb)准将在笔记本电脑上监控行动,并与特种作战司令比尔·麦克雷文(Bill McRaven)进行实时沟通。

一张著名的白宫照片显示,奥巴马、拜登、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布伦南和其他官员坐在或站在韦伯周围,在突袭行动展开时紧张地观看无人机传回的现场画面。

场画面

然而,执行任务中出现意外。两架“黑鹰”抵达目标上空悬停,等待突击队员空降时,其中一架因气流影响失控(电视剧),虽然受损但是迫降成功。于是美军改变计划,另一架直升机临时降落在大宅院外空地上。

大约20分钟后,“麦克雷文从突击队员那里得到了一句话,‘Geronimo Geronimo,’”布伦南说。Geronimo是美军内部“找到本·拉丹”的暗号。本·拉丹随后被击毙,终年54岁。布伦南回忆说,在场官员的主要反应是松了一口气。“没有掌声,没有庆祝,有的是一种成就感。”

海豹突击队员执行任务

从突击队员落地到撤离,实际不到40分钟,布伦南承认这是一项有高度风险的行动。“但正如总统所言,即使几率是50%,这也比美国以前抓本·拉丹的几率要大得多。”“在正确的时间承担风险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基地”组织今非昔比,仍具威胁

一些反恐专家认为,在本·拉丹被击毙十周年后,“基地”组织与2001年“9·11”恐怖袭击美国时的规模几乎没有相似之处,但即使在截然不同的领导结构下,它仍是一个威胁。

接班人扎瓦希里为人低调

本·拉丹死后,埃及圣战分子艾曼·扎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接替他成为“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的存在远没有前任那么“有魅力”。

现年69岁的扎瓦希里非常低调,一些人甚至猜测他是否还活着。美国哈弗福德学院反恐专家巴拉克·门德尔松(Barak Mendelsohn)表示:“‘基地’的核心已成为过去的影子。扎瓦希里最大的成功是让‘基地’组织活了下来。”

本·拉丹接班人扎瓦希里

门德尔松说,“基地”组织的领导层现在不是一个连贯的决策中心,而更像是一个“顾问委员会”,召集并协助世界各地的圣战分子。目前,“基地”组织基本上将其活动范围局限在从马格里布到索马里,再到阿富汗,以及叙利亚和伊拉克。

智库反极端主义项目(CEP)日前的一份报告称:“在扎瓦希里的管理下,‘基地’组织变得越来越分散,权力主要掌握在分支领导人手中。”报告说,扎瓦希里确实在“基地”组织保护伞下的众多圣战组织的重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地”仍有可能东山再起

目前,美国悬赏2500万美元通缉扎瓦希里,并将他列入头号恐怖分子通缉名单,但分析人士表示,美国高层似乎并不过分担心扎瓦希里,也没有公开努力追捕他。

美国之所以缺乏兴趣,可能是因为“基地”组织作为决策中心的重要性正在减弱,在西方发动大规模袭击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不过,“基地”组织仍有可能东山再起。“对一些人来说,本·拉丹和他的副手扎瓦希里领导的‘基地’组织核心是过去时代的遗迹,”美国智库苏凡中心(Soufan Center)的研究总监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e)说,“但事实证明,该组织在过去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现在给该组织写讣告还为时过早。”

本·拉丹死后依然有“号召力”

而与此同时,势力更强大的“伊斯兰国”组织正在崛起。在部分专家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拉丹成为了极端主义者心目中的一个“神话”,他的“个人魅力”仍有能力动员极端分子,即使在过去几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两极分化的圣战场景中也是如此。

精心策划自身公众形象

本·拉丹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富有家庭,早年受过良好教育,有发达的商业头脑。由于父亲去世早,他年纪轻轻就继承了数亿美元遗产。他更深谙宣传的重要性,这帮助他在死后塑造了自己“富有魅力的形象”。

本·拉丹身穿迷彩服示人

在视频中,他经常穿着迷彩服,拿着AK-74突击步枪,尽管很少看到直接战斗。

“本·拉丹精心策划了他的公众形象,以培养忠实的追随者,”美国企业研究所(AEI)关键威胁项目顾问凯瑟琳·齐默尔曼(Katherine Zimmerman)说,“他把自己描绘成圣战中的领袖,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是如此。”

美国风险咨询公司苏凡中心的研究主管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e)表示,这种精于计算的图像投影是成功的,特别是对招募圣战分子而言。“他足够精明,能够理解在主要平台上宣传‘基地’组织信息的重要性。”

为极端分子“提供肥沃土壤”

2001年9月11日,本·拉丹策划对美国发动了袭击,之后,西方国家花费数十亿美元试图击败激进的伊斯兰极端势力。但与20年前相比,圣战分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量无疑更多。

一些人拿着本·拉丹的画像

美国现任总统拜登(Joe Biden)计划在今年9月之前从阿富汗撤军,以纪念“9·11”袭击20周年,但他将无法宣称在这次行动中取得了任何决定性胜利。

本·拉丹有效地将战区变成了圣战分子的训练场,从波斯尼亚到车臣再到索马里的冲突,为极端分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克拉克说:“他不仅威胁要攻击西方,而且还成功了,将美国拖入一场无法取胜的阿富汗消耗战,就像他原本计划的那样。”

“伊斯兰国”自视为真正接班人

本·拉丹被击毙后,伊斯兰极端主义发生了变异,‘基地’组织失去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圣战网络地位,被“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组织取代。伊斯兰国在其最强大时期控制着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大片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伊斯兰国”在媒体上抢占了“基地”组织的风头,因为其激进的声音主导了社交网络。但是这两个组织没有联合起来,而是在中东和非洲的无数战场上交战。

研究极端主义的专家亚伦·泽林(Aaron Zelin)说:“在某些方面,‘伊斯兰国’认为自己是‘本·拉丹主义’的真正接班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