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两折的价格,买到名牌九成新的商品,听起来很诱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手表、珠宝到箱包、服饰,二手奢侈品为囊中羞涩但向往名牌的人群提供了一个门槛更低的奢侈品消费渠道,但普遍存在售假、描述不符、售后等问题,让这个目标为万亿级的新消费市场,正在一个缺乏约束的环境中野蛮生长。
“这只LV老花包,9成新,3999秒杀!来3、2、1,上链接。”在二手奢侈品直播间,这样紧锣密鼓的销售节奏下,从服饰、箱包到手表、珠宝,一个二手奢侈品直播间一天就能卖出上百件奢侈品,月度成交总额可达几千万元(人民币,下同)。
但在许多消费者反映在线上二手奢侈品交易的投诉中,售假、成色与描述不符的投诉占比最高。商品描述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货不对板的情况也在线上二手奢侈品交易中非常常见。
假货充斥只能自认倒楣
“二手奢侈品的真假没有保证。我花了3000多元买了一只迪奥单肩包和一块2000多元的欧米茄手表,结果都是假货”,成都买家刘怡说,“我找平台,客服只是强调绝对正品,却无法出具任何鉴定报告或声明,也不支持退换货,等于是只能让消费者自认倒楣”。
刘怡表示,平台自身无法出具有效的商品鉴定报告,她想送去鉴定,需1000多元的检验费用,且卖家也不一定认可消费者自己送检的鉴定结果。这意味着,一旦商品售出,平台几乎不承担任何售后责任。
“我在直播间买的一只号称99成新的包,到手发现实物表面褶皱明显、内里脏污、皮面有水渍、五金氧化严重,根本连9成新都算不上。”3月初,江西买家杨雨薇在平台要求售后无果后,只能发起投诉。
但售后维权的难度远比想像中大。直播没有回放,杨雨薇无从寻找实物与直播描述不符的证据,想申请退货退款,平台客服以“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为由拒绝。杨雨薇把商品寄回平台再次售卖,平台给出的定价竟不到她买入价的一半,还要收取实际售价的15%作为佣金,这让她买卖这只包损失的差价就接近1000元。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1)”指出,由于品牌方不提供鉴定服务、普通消费者缺乏鉴定能力、交易场所逐渐转移到线上,导致销售奢侈品假货的渠道更多、成本更低、消费者维权更难。
“假货、货不对板问题在二手奢侈品行业中真实存在,整个市场中流通的二手奢侈品质量良莠不齐,尤其直播间购买的风险特别大”,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中国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张梦霞表示,“目前国内二手奢侈品还是一个新兴行业,缺乏统一的监管和行业规范,一些平台在鉴定检验环节中做得并不到位,容易出现售假、误导、虚假宣传的情况”。
平台强势用户没议价权
在中国,C2C模式是二手奢侈品平台的主要交易模式,即连通二手奢侈品卖家和买家,平台提供交易服务并抽成。在仍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的情况下,通常由平台自行决定交易规则,用户则在交易全程处于话语权弱势一方。
按照一般寄卖流程,平台会在收到商品之后进行鉴定评估,给出建议定价,由卖家确认后上架售卖。商品售出后,平台会按照最终成交价格的10%到20%抽取佣金服务费,剩余收入打进卖家帐户。
但实际交易过程中,卖家作为用户几乎没有议价权,还需要被迫承担平台出于促销目的强行削减的价格部分。在商品寄卖期间,平台逐渐加大力度的促销机制,使商品上架时间越长,价格自动折损幅度越大。在平台始终处于强势的一方下,卖家实际收取的价格常远不及预期。
在鉴定估价环节,由平台及自有鉴定师直接决定商品是否能上架、定价多少。有多位用户投诉称,平台发生损坏或丢失寄卖商品后拒不赔偿,只能由用户自行承担损失。即使是同意上架寄卖的商品,定价也普遍偏低,因售后问题一键转卖的商品价格跳水则更常见。
“由于国内二手奢侈品还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规范,各个平台鉴定水平参差不齐,自然会埋下假货、货不对板的隐患”,从业近10年的资深奢侈品鉴定师王琛说, “一方面,国内行业缺乏统一的鉴定标准,平台自有鉴定师可能无法准确鉴定商品真假;另一方面,平台也存在做商品评级时普遍有不通用、不规范的情况。这导致二手奢侈品评级是平台单方说了算,对于买卖双方和市场流通都缺乏透明度,存在定价虚高或过低的情况”。
自主评级多不具公信力
王琛介绍,以二手奢侈品市场成熟的日本为例,二手奢侈品的级别由高至低分为S级(接近全新)、A级(轻微使用痕迹)、B级(正常使用痕迹)、C级(重度使用痕迹或缺损配件),每个商品都需要按照评级标准严格定级,定级商品在市场内具有公认度和流通性。
而在中国,有的平台按照全新、95新、9成新、8成新进行分级,有的甚至0细分到99新、98新、97新,但目前每个平台的自主评级没有行业公认度,既无评级保证又无流通参考性,这种分级鉴定完全不具备区分度和参考价值。
“一个健康的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首先应该具备鉴别商品真伪的能力和手段,确保流通的二手奢侈品是真品”,张梦霞表示,“考虑到当前鉴定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复杂,平台为了保证交易公平,起码需要提供退换货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权利保障”。
尽管乱象频出,中国二手奢侈品仍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
最近十年,中国的奢侈品存量约为4万亿元,二手市场规模仅占5%。而发达国家的二手奢侈品消费额可达到奢侈品消费的20%甚至30%以上。2020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在全球的占比达20%,相比之下,全球二手奢侈品约210亿欧元的市场规模中,中国市场份额仅为10%,与欧洲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
中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广阔。但长期来看,这个日益膨胀的行业亟须一套完善专业的行业标准来规范发展。
“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是促进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范发展的关键”,中国旧货业协会秘书长常大磊表示,中国旧货业协会正在起草一份“旧货在线交易基本信息描述和要求”文件,希望解决交易过程中商品信息不实、商品描述不准确不规范、误导消费、售后维权难等问题。
当务之急加强行业规范
另一方面,二手奢侈品市场的火热也带动了鉴定培训行业的发展。正规专业的鉴定估价师需要培训和考证书,且在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知识水平、考核鉴定方面都有明确规定。王琛表示,市面上许多号称三至七天脱产速成的培训班,只能教授一些通用的常见鉴定方法,学员只能学到皮毛,鉴定师本身的水平就良莠不齐。
在行业规范到来之前,市场仍然持续“发烧”。在线下,截至2019年底,全国规模以上二手奢侈品门店已有约4200家,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线上,许多时尚或电商平台也加入了这一赛道,单个平台融资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多个平台的年度成交金额逼近10亿元,吸引着越来越多新用户成为二手奢侈品消费人群。
“中国二手奢侈品存量大且流通率低,可以预见,二手市场份额还将持续扩大”,张梦霞表示,“眼下当务之急是加强监管和行业规范,解决这个新兴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和风险,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