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公主饭局照曝光残酷真相:1次500当不上名媛

01

前段时间,一张国内知名富二代圈子聚会的合影在网上曝光,引起了热议。

照片里有赌王的小女儿、华为任正非的二女儿、陈凯歌的大儿子......

可谓真·上流名媛贵族的饭局。

任正非二女儿姚安娜,如今22岁,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她,却比普通人活得更拼命。

她5岁开始练习芭蕾,坚持每天练习,15岁成为英皇芭蕾RAD最高级别获得者;

中学时,她就开始修读美国大学的先修课程,包括写作、心理、物理、经济和微积分等8门课程;

17岁,以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满分的成绩,提前被哈佛大学本科录取;

19岁,进入微软的AI人工智能团队实习,研究机器学习和图像识别,参与研发的电动手臂项目还被《时代》杂志评为当年的年度发明;

20岁,参加每年只邀请20人、世界上最奢华的巴黎名媛舞会,与比利时王子共舞一曲。

现在的她,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学历、长期练习芭蕾舞而优雅出众的气质、热衷于慈善事业的爱心。

她的每一步成就,都与对自己严苛到极致的自律、比常人更争分夺秒的时间管理分不开关系。

任正非曾在采访时说:“小女儿在中学的时候,跳完舞回来才能做作业。每个星期要跳15个小时的舞,晚上1点多才能休息。”

高强度的练舞让她经常满身是伤,但她却从未放弃过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努力。

进入哈佛后,她更是丝毫不敢松懈,每天只睡4、5个小时,其余时间不是待在教室图书馆,就是在去练习芭蕾舞的路上。

她说:“我虽然出生于一个优越的家庭,但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仍需要很多的努力。”

看了她我才知道,这世界上有人活成了面子,有人活成了里子。

有人忙着通过各种虚假手段,把自己包装成名媛、富二代,获得短暂的满足感和虚荣心;

而真正厉害的人,往往在不动声色中暗自努力,默默修炼自己的学识、品格、修养。

02

前几天,一位叫李中二的博主,潜入所谓的“上海名媛群”,曝光了一些伪名媛的聊天记录。

进这个群只要花500元,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名媛,享受到一步登天的上流生活。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群里的女生发布需求,看有没有其他姐妹可以跟她拼单。

下午茶,6个人拼双人套餐,人均85,只拍照不吃;

丽思卡尔顿酒店,15人团购,人均200,浴袍是共用的,不能影响下一个人拍照;

宝格丽酒店,40人分批次入住拍照,人均125,毛毯排队拍,不能搞脏;

拼租爱马仕包包,一人轮流背一周;拼法拉利拍照,60个人一天只需100元......

最令人费解的是,这群姐妹连二手的丝袜都能拼着穿,不怕别人有脚气吗?

虽然这个群的存在是否真实还有待考证,但这几年,这种像产业链般弄虚作假、包装自己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有男生为了装阔少,日租豪车、集资包卡座轮流拍照,就为了装点自己的朋友圈;

有女生参加“名媛走姿培训班”、“网红拍照速成班”,就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白富美一点;

更省事的,直接网上购买朋友圈展示照片,再花上98元修改朋友圈定位,今天在法国酒庄品尝红酒,明天就身处浪漫的土耳其看热气球;

文案想不出来没事,只要花钱就有人帮你想好覆盖各种场景的朋友圈文案,妥妥打造出一个文采飞扬的名媛阔少形象。

他们过上了一心追逐面子的生活,活在了虚假的“上流人设”里,自欺欺人,难以自拔。

但就像诗人海涅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希望别人高看自己一等,是人性中特别正常的虚荣心理,但装出来的始终是假的,假的真不了。

虚假的美好终究是泡沫,总有被别人戳破的一天。

真正应该修炼的,其实是深入骨子里的优秀品格,而不是流于表面的精致。

03

“名媛”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社会学家维布伦的字典里。

《上海Lady》一书中则提到,本土名媛必须达到3个标准:

一是名门之女,二是才貌双全,三是对社会、对女界有贡献。

提起真正的名媛,会让我想到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

她从小聪明伶俐,10岁熟读经史,通英语、算学,性格倔强,胆识过人。

曾就读于哈佛大学,戊戌变法失败后代表父亲赴欧美演讲,是民国的女界名流。

她举止谦逊有礼,满口辞章却不盛气凌人,与人交往时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她的一生从未虚度过任何一丝年华,是中国最早女权领袖之一。

她终生致力于妇女、儿童、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在近代中国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还有老上海时期的名门闺秀郭婉莹,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后期家庭遭遇变故,丈夫入狱家财充公,她却仍保持精致美好。

当她不得不带着孩子搬到一间狭窄阴暗的亭子间,看着屋顶上的一个大洞时。

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说:“晴天的时候,阳光会从破洞里照下来,好美。”

当她被下放天津,干着养猪、扫厕所、挖鱼塘等脏活时,她仍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

闲暇时,还会给自己做顿好吃的,没有蒸锅,就用煤球和铝锅做圣彼得堡风味的蛋糕;

没有烤箱,她就用铁丝自制香甜可口的面包片;没有茶具,就直接用搪瓷缸子喝自制下午茶。

她说:“吃得了山珍海味,也啃得了白菜之清甜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这就是真名媛和假名媛的区别。前者追逐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将生活过得充实美好;

后者沉迷于物质和虚荣的无底洞里,越滑越深,到最后一无所有。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莫过于沉浸在虚假的包装里,以获取短暂的快乐。

这种快乐是租来的、拼单来的、伪造的、廉价的,永远也不会真正属于你。

04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条件自尊”,指的是:依赖外部条件和比较而产生的自尊。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的授课教授,将自尊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依赖型自尊。

所谓依赖型自尊,也就是条件自尊,把生活的动力都归结于别人的看法。

比如,就业时,会倾向于高名望、高地位的工作;

选择伴侣时,主要考虑别人是否肯定、是否喜欢;

发朋友圈时,想的是怎样才能包装自己、获得更多点赞。

依赖型自尊使人把对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上,以此来肯定自我价值。

②第二阶段:独立型自尊。

独立型自尊即不依靠他人的看法,自我产生的自尊,对自己的评判是根据自我的标准。

比如,我很清楚自己的学习是否努力、工作是否用心,尽管别人对此有很多的看法,但最终内心的尺子是由自己来衡量的。

这样的人在思考自己的能力大小时,不会和他人比较,而是和过去的自己比较。

“我进步了吗?我是不是比过去的自己更幸福?”

③第三阶段:无条件自尊。

无条件自尊使人处于很稳定的状态,既不依靠他人的看法,也不来源于自我的评判,根本不需要对自尊进行评价。

例如,写一本书,自尊较强的人,会和其他书籍进行比较,动力来自于他人的赞扬和肯定;

依赖型

独立型自尊较强的人,满足感来自于自己写作水平的进步,由自己来决定书写的好坏;

而无条件自尊较强的人,写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当有好的想法时,希望能用书呈现出来。

那些“伪名媛”们,沉浸在条件自尊的沼泽里,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活在别人虚假的吹捧中。

而真正内心富足的人,早已不再跟人比较,而是懂得从更高的层次来审视自己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建立起无条件自尊,在这个浮躁的现实社会中,留有一丝难得的清醒。

共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