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相亲鄙视链曝光,30+清华才女为何找不到爱情

最近有个现象很火:985 毕业生相亲只挑 985。

原来一个高端相亲平台上,挂牌嘉宾都有光鲜的标配人生:

从名校毕业,比普通人略高的颜值,年收入 20-50 万不等,三五兴趣爱好。

选择相似教育背景的人,看上去是最低成本、最理性的选择。

但当一个个独特的人,为了在相亲市场脱颖而出,被贴上了相似的正面标签:性格乐观积极、长相落落大方,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独特之处了。

设想一下,如果李银河在 985 平台遇到了王小波,他们能隔着条件达到灵魂的契合吗?

李银河能看见的只是贴着人大毕业、街道工人标签的王小波,很有可能一看照片就 pass 掉。

她会错失了写在五线谱上的率真情书,也无缘感受「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这样灵动的情话。

而且,所有的标签被明示后,大家还会被激发出巨大的焦虑。

尤其是相比名校男生来讲,女生更像是等待被消费的物品,更容易被婚育焦虑所绑架。

首先,相亲市场极端的女多男少,以上海为例,相当于 7 个高学历女性在竞争 3 个高学历男性。

平台的线下活动年龄筛选严格:女生出生在 88 年以后,男生出生在 85 年以后。

光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质疑,可还是有 89 年的女孩们踊跃参加,用自己的行动为年龄焦虑的蔓延添砖加瓦。

相亲过程中,最让女性悲哀的一点,莫过于她的价值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

很多高学历女性读完硕士博士,年龄已经 25+,她们在相亲市场可能还不如那些好嫁风的年轻网红脸,这些女孩子有着大大的双眼皮,尖尖的下巴,会烹饪懂倾听,她们才是相亲市场食物链顶端的女人。

按照这个好嫁的价值判断标准,很多高学历女性,在外人衡量起来,仍然是价值很低的。

清华毕业、有过很多奇葩相亲史的蒋方舟就说过:

通过相亲对象,你可以得到一个对自己认知的坐标。

她曾经就在这个认知坐标里,感到备受挫折。

她发现,30 岁的女性也只能被介绍离异丧偶的男性,35 岁的时候,别人就会介绍身体有一些残疾的。

即使她不认可两性市场的标准,但仍然会被放入市场的天平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分量。

她的 27 岁,在是对婚姻的的慌乱和焦虑中度过。

和 985 相亲局的女生一样,蒋方舟成长的道路上,是成绩优秀、被家长保护的孩子。

这样的女生往往容易母胎单身,迈不开恋爱的第一步,对恋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18 岁时,蒋方舟的爱情观只能来自文艺作品,所以显得不着调:

年轻人配不上她,中年人也配不上她,只有老头配得上她。因为只有 70 岁以上的男人才有智慧,才能进行精神交流。

到了 22 岁,还没谈过恋爱,只能接受去相亲,这是一件在她看来屈辱的事情。

坐出租车,司机觉得她人不错,想介绍给儿子。最后连儿子的房都带她看了,却没有给她联系方式。

朋友把她介绍给了一个青年书法家,对方并没有下文,过了一阵子居然发微博说:蒋方舟太丑,怎能做自己的女朋友。

这些事,现在她当成奇葩笑谈,但谁能敢说,外貌焦虑没有对她产生伤害呢?

那段时间,她就在淘宝疯狂买衣服来疏解心情。

到了 27 岁,她减肥成功,穿衣打扮也比以前好看了,还在北京和老家都买了房,却仍然不自信。

她觉得在婚恋市场上被挑选,主要原因是自己不够性感,不够美。

20+ 的女生通常都会对自己的女性魅力不自信,因为从身体变化的那一刻起,成长教育就在抹杀性别。

就像蒋方舟的父母,从来没有肯定过她的女性气质,小时候每次当她想照镜子,打扮一下都会被骂。

到了相亲市场上,女性更加仍处于被面试的位置,被迫以一种男性视角的苛刻标准重新审视自己。

只有白瘦幼,才有性魅力;只有贤惠温顺好生养,才值得被迎娶。

这些标准,恰恰是女性成长最应该挣脱的蜘蛛网,而摆脱外界给予的评价坐标,重新认知自己,也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的。

经历了相亲失败的焦虑,蒋方舟开始反省:

自己到底是雌雄同体不需要爱情走路带风的女强人,还是勇敢追爱双手握拳留齐刘海的傻白甜?

习惯了讨好男权社会,她发现自己的人设非常混乱,精神接近崩溃。

她跑到东京生活了 1 年,学习正视自己,不迎合别人,终有勇气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

走到看似是决定后半生形态的 30 岁,她发现并没有想象中扑面而来的焦虑,反而是沉淀出了一些才明白的爱情感悟:

作为标准的大龄单身女青年,也经历过挫败、痛苦、鼓起勇气、再挫败、痛苦的循环。

在生活中,爱而不得才是常态,并不值得自怨自艾或是憾恨他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受伤的人。

这也并不是不相信爱情,恐怕也只有接受了「得到回应的爱是撞大运」这一点,才能在下一次,在每一次都能勇敢地去表达,真正去珍惜。

就这样,她学着接受爱情的来与去,仿佛不再焦虑,不再被绑架。

如今她 31 岁,与妈妈签署了一份催婚协议:每半年可以催婚一次,并且还要写上日期。

而她尽可以继续「不漂亮」、继续「被挑选」,随便他人如何解读所谓的标签。

如果 30+ 是人到中年,她也不想认命,仍然大胆地想象生活的无数可能性,也学着面对失意和无序的人生。

屡战屡败的蒋方舟并没有放弃相亲,她说,相亲吧,但也请做好孤独终老的准备。

毕竟相亲是认识伴侣的一种主要的方式,它扩大了交际圈,增大了筛选基数。

而且婚姻这件事情,的确是要门当户对,才更容易三观契合。

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勇敢去爱去体验。这句话听上去是无畏的美好,可是世俗也从未真正嘉许过爱情。

三观、家庭磨合、资源互补,都决定了婚姻的质量和时间长度。

但人的感情不是公式,也没有标准答案。

所有的标准都是给不爱的人,人若真能凭硬性条件配对,世界上早没单身了。

那么,怎样相亲才不受伤又有收获呢?

首先,心态放平。

如果相亲条件严苛,目的狭窄明确,不能从做朋友开始,相亲往往会让人严重失望。

因为带着维护自己阶层的目的,去寻找带给你心跳的人,这本身就很矛盾,你找到人只能是一样功利。

其次,条件放宽松。

筛选条件当然需要有,但别把理想当成底线,别死守每一条指标。

偏爱颜值高的,就别要求一定是 985 毕业。喜欢收入高的,那么家庭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有一个最看重的标准坚持到底,认真观察,可能的对象范围就会变大。

但背后多贴几个隐形标准,相亲再多人,也只能原地打转,谁也不行。

最后,调整自己的认知,跟更多人建立成朋友关系,是找到爱情的第一步。

多一个途径去认识人,学会跟不同的人处理朋友关系,是很重要的。

只有抱着对他人的好奇心,而非一个适合结婚的对象,爱情才更有可能发生。

985 相亲局,是一个打开朋友圈的高效方式,但如果还想拥有更好的感情,你还得问自己:

撕掉学历标签、工作标签后,我还能如何介绍自己,我还会对什么人产生兴趣?

就感情生活而言,精神爱好和日常生活的契合,才是两个人能持续在一起(电视剧)的基础,远比我们想象中更重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