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5月31日~6月4日,第5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临床肿瘤学界最负盛名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来自全世界共约32000名肿瘤学家,汇聚于芝加哥,分享近一年来肿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交流诊治经验。 会议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谢璐医生代表其所在医院郭卫教授研究团队携一项“安罗替尼、长春地辛联合伊立替康(AVI)治疗标准多模式失败的晚期尤文肉瘤”研究亮相壁报讨论环节,这项多中心Ib / II期试验结果初步证实了AVI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现整理该研究结果及壁报讨论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尤文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非成骨原发性骨肿瘤。好发于10~20岁青少年,好发部位为四肢近端的长管骨。由于尤文肉瘤恶性程度高,病程短,转移快,采用单纯的手术、放疗或单药化疗效果均不很理想。一线化疗耐药后出现转移或复发的尤文肉瘤,其5年生存率仅10%~15%。如何寻找有效药物,延长患者长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伊立替康(CPT-11)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Ⅰ,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多种肉瘤均有良好表现。
此外,中国自主研发的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多靶点小分子TKI,主要抑制靶点包括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c-Kit等,新生血管的形成在尤文肉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安罗替尼等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尤文肉瘤治疗中的作用值得探讨。
对于尤文肉瘤患者,伊立替康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初现疗效,本Ib / II期试验探索了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的尤文肉瘤合适剂量(Ib期),并评估其疗效(II期)。
Ib期剂量确定,安罗替尼以固定剂量给予(12mg或8mg):d1~d14给药,d15 ~ d21停药,每21天一个疗程,3+3剂量降级设计用于评估伊立替康在II期试验中的推荐剂量(RP2D),定义为不超过30%的患者在开始的两个疗程中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的最高剂量。II期主要疗效终点是12周时的客观缓解率(ORR12w)。本研究应用传统二阶段研究设计模型。
Ib期结果
对于队列A(≥16岁)患者,伊立替康的推荐剂量为15 mg/m2 ,对于队列B(<16岁)患者,推荐剂量为20 mg/m2。
II期结果
队列A:12周时,评估了23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其中1例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包括2例完全代谢缓解(CMR)患者,其PET / CT扫描结果为阴性,但MR扫描仍有异常病灶],2例疾病稳定(SD)和6例疾病进展(PD)。 ORR12w为62.5%。
队列B:包括12例患者。ORR12w为83.3%,8例患者PR(其中1例CMR),2例PD。虽然有效,但由于入组速度慢,队列B已关闭。
反应持续时间
33例患者(包括队列A和队列B)对治疗的反应如下表所示,缓解持续时间1.8个月~12.5个月不等。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白细胞减少症(28.5%)、中性粒细胞减少(24.4%)、贫血(8.7%)和腹泻(3.7%)。UGT1A1 * 1和UGT1A1 * 28基因型与腹泻风险无关。
本研究显示,安罗替尼、长春地辛和伊立替康联合治疗文氏肉瘤有效,且毒性可接受。
壁报讨论现场掠影
来自哈佛医学院的Priscilla Merriam教授在现场评论中指出,安罗替尼、长春地辛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潜力,尚待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
自2018年5月正式获批上市以来,安罗替尼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涉及更多癌种的多项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以厚积薄发的姿态在软组织肉瘤、食管鳞癌、甲状腺癌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进展,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上,安罗替尼更是全线发力,列入三大指南,获四个瘤种推荐。此次研究入选ASCO壁报讨论,是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价值的进一步肯定。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相信安罗替尼能给晚期尤文肉瘤临床治疗带来更多启示和助力。
现场报道 | 崔楠
编辑整理 | 吕瑞芳 陈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