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锐湘西行,发现这才是农村孩子的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城里的孩子享有更好的物资和师资力量,然而农村甚至留守孩童呢?近日,湖南卫视主持人李锐的湘西行揭开了农村教育的一角。


没有老师,学校被迫停办

12月24日,福特领界携手李锐公益行来到湖南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吕洞村,这里平均海拔800米,全村97%是苗族。当车队在盘山公路上疾驰时,等待他们的,是吕洞小学热情的孩子们。



吕洞小学距离吉首市50公里路程,学校为两层砖混教学楼。目前,学校拥有学生31人,班级3个(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本地教师1名,支教教师2名。


隆付忠是本地教师,在此坚守了30余年。他坦言,刚来时的确不习惯,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自己割舍不去的家乡,这里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然而吕洞位置偏僻,虽然这几年接受了很多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帮助,但教师资源缺乏一直是最大的问题。


隆付忠老师(左)和李锐在交谈


更令人揪心的是隆老师说,“我不想我们吕洞小学像临近的立口小学一样,因为没有老师而被迫停办,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业。”


曾经的立口小学,虽然破败但充满师生的欢笑(2007年3月)

没有老师上不了学,这对于城市孩子来说不可想象,但这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如今修缮完整却空无一人的校园(2018年12月)

据当地村干部介绍,学校的硬件设施都足以支持学生接受教育,只是因为缺少老师,才不得不被迫停办,“没有老师,再好的设施也没有意义。我希望能够有老师到我们这里来,让这里的孩子重新回到课堂,让学校重新开办起来。”


吕洞小学的孩子们在上课


农村师资力量缺乏在全国普遍存在。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章义和此前在接受《中国妇女报》采访时曾称,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依然是乡村。“去年我去了浙江、云南等地调研,到了温州、丽水等地,与当地的校长和老师座谈,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浙江这么发达的地区,乡村教师的缺口依然很大。”



这些农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教师工资低,教师流失率极大;此外,留下来的老师也因为留守儿童增加导致工作量加大,教师素质下降,该如何解决这种恶性循环?


钱和物,都不是最重要的

此前天使支教举办的“农村孩子真实需要”专题研讨中,虽然与会的教育公益机构代表和志愿者们答案不一,但他们取得的普遍共识是——“钱对农村孩子来说,绝对不是最需要的”。


拉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随着进藏游客增多,善良的游客多会好心将一些随身物品赠给当地的贫困孩童,久而久之,导致当地形成了乞讨文化,更有甚者,不给钱物就辱骂,致使游客不堪其扰。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湖南湘西,据天使支教介绍,某所学校每学期接受7批以上社会爱心捐赠活动,还会对个别贫困家庭进行现金捐助,然而志愿者们很快发现学生们对这些捐赠物品爱惜的越来越少,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物资短时间可以帮助学校解决燃眉之急,可持续性呢?


给孩子更多一些关心、陪伴和尊重

农村地区中,又以留守儿童面临的形势最严峻。


国家卫健委定性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部分农村地区,社会心理支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这一方面是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与亲子分离时间长,造成家庭功能受损、亲情缺失;另一方面,与缺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这些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善心捐赠和短期支教固然需要,但孩子们更需要陪伴和尊重、需要老师更需要可持续性的教育。


天使支教的志愿者们在支教中发现,有个孩子会自己去山上砍树、钉木板、做篮框,因为他喜欢打篮球。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善款会不会扼杀农村孩子的创新?此外,这些善款如何合理使用才能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我们呼吁帮助农村,但更希望用合适的方式,就像在这次福特领界组织的公益活动中,并没有看到直接相关物资的捐助,而是利用明星的放大效应,让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公益事业,切实关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福特领界和李锐在前往吕洞小学途中,希望借此引发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


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关注农村学校,公益支教团们也在积极支持农村教育。公开资料显示,组织性团队型支教机构在中国兴起大概有20年的历史。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普通农村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是接受支教服务的主要对象。


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2016年发布的《民间支教报告》显示,截至当年,有28个未经过民政部门注册备案的团体,22个已备案团体。大部分支教组织主要在西部开展支教活动,这些省份包括贵州、四川、云南、甘肃、湖南、广西等。


这些支教队员们来自世界各地,虽然肤色国籍不同,但拥有同样炽热的爱心。就像来到中国十几年默默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在村民眼中,他是洋雷锋。他会和孩子们一起爬树、挖泥鳅,孩子们会说,“他是卢安克,我们都叫他老卢,老卢就是我爸爸。”


感谢像老卢这样的志愿者,也期待更多“老卢”的出现,让农村孩子们能上学,上好学。

推荐:那个被认为“打了中国教育耳光”的德国人“卢安克”到底去哪了?

sdfd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