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连载二)

四川省卫健委于4月底发布了关于印发《四川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第一版)》的通知。规范包括17项内容,分别是基本概念、签约服务主体与对象、签约服务团队组建、团队人员职责分工、团队工作制度、签约原则、签约方式、履约服务、签约服务流程、签约服务文书、签约服务收费、签约服务管理、签约服务风险防范。据了解,这是首个由省出台的家庭医生签约规范。

第6-10章

六、签约原则
(一)签约团队与居民实行双向选择,居民根据自愿原则选择服务团队。实施初期一般按网格选择家庭医生团队。
(二)一个居民同期原则上只能签约一个团队,鼓励就近签约,也可跨区域签约。
(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多人同时签约时,原则上选择同一家庭医生团队。
(四)签约服务签订一年后,期满居民可自愿续约、解约或更换团队。 期满后居民未提出解约的,原签约团队可继续履约。
(五)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对象可以重点慢性病分类,分别由相应固定的团队签约服务。


七、签约方式

家庭医生团队可采取“现场签约”和“线上签约(电子化签约)”等方式。
(一)现场签约
是常见的家庭医生签约方式,现场完成以下事务。
1.进行家庭医生签约专区的明确标识;
2.针对有意向签约的居民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内容的规范介绍;
3.帮助居民完成身份核实相关工作;
4.协助居民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及双方权利及义务;
5.准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及专用签约工具,进行医生和居民双方签约;
6.签约成功后进行签约居民基本信息采集并完善签约档案;
7.完成签约双方的具体联系方式,以备签而有约。
(二)线上签约(电子化签约)
是基于互联网实现的家庭医生签约方式,完成以下事务。
1.基于家庭医生线上签约平台,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配置签约服务包,准备机构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承诺书、网络签约服务流程、使用手册等文档,完成电子化签约的前期准备工作。
2.在签约平台上针对各个家庭医生团队进行规范介绍,并完善团队成员的信息,包括姓名、照片、职责、职称等;
3.采集各位家庭医生的手写签名备用于网络签名;
4.有意向签约的居民可通过家庭医生签约APP居民端进行注册,完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并提供身份证扫描版或照片、个人签名扫描版或照片,加设个人签约密码,由系统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后,居民可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包,发出签约申请;
5.家庭医生团队对居民的签约申请进行审核,与签约居民进行线上或线下沟通,确认签约内容,生成由家庭医生及居民双方电子签名的《家庭签约服务协议书》,完成电子化签约过程。


八、履约服务

(一)按照法律法规与居民签订合法的签约服务协议文书确定契约服务关系。
(二)家庭医生团队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实际需求提供分类分层健康管理服务。对于不同人群可以有所侧重,尤其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和重点人群,应主动介绍健康管理服务的重点和分层管理的必要性,提供机会性预防服务。
1.一般人群给予定期健康教育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等常规管理。 

2.重点人群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提供服务。
3.高危人群应定期随访,监测危险因素控制水平,给予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综合干预等管理。
4.患病人群应给予针对性的疾病监测、并发症监测和服药管理。
5.疾病恢复期人群侧重康复指导训练和必要的医疗护理。
6.个性化需求较高的居民,按照协议提供相应服务。
(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服务,如门诊就诊、社区巡诊、电话随访,远程医疗,特需者可开展上门服务、错时服务。 

(四)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信息化手段为签约居提供在线签约、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和健康信息收集、居民健康档案查询等服务。 

(五)服务半径较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在居委会或社区内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配备一定的服务设施,采取预约方式,定期到社区巡诊,方便签约居民就近接受服务。 


九、签约服务流程

(一)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宣讲
1.集中宣讲。
家庭医生团队应结合当地卫生服务水平及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利用率,准确把握宣传口径,让居民理解现阶段签约服务的内涵与标准,合理引导居民预期,有序组织居民参加签约服务。
宣讲的地点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社区中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社区活动中心、购物中心/超市、广场、小区、大型企事业单位等)。
宣讲的内容应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目的、服务内容、签约流程、居民的权利和义务、服务费用等。
宣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采取宣讲会、视频、宣传册页、小品短剧等。宣讲后设置答疑和咨询环节,或公布团队咨询联系方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宣讲服务提供相应的物料、协助联系场地,协调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小区物管等相关部门。
2.个体化宣讲。
在日常工作中,应尽量抓住基本医疗、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机会,结合居民个体健康需求向居民宣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动员居民签约,并提供相关咨询和答疑。
宣讲内容同上。
(二)初次签约
家庭医生团队应由团队医生负责居民初次签约的受理和执行,居民表达签约意向后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团队,预约该团队医生的门诊时间,由团队医生依据纸质协议,向居民详细介绍签约服务的具体内容,并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签署家庭医生协议。签约过程中所有环节注意细节,如居民身份识别、签约后建档流程等。
具体流程:
1.签约协议介绍:由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向居民详细解释其中条目。主要针对服务内容、服务目标、费用、双方责任和义务等内容做出说明,解答居民的疑问,确保双方对各条款达到共识。
2.身份验证:签约前应核实签约居民的身份。
签约居民本人系“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0~16岁儿童及青少年、老年痴呆患者、重度精神病患者等):需由其监护人提出签约申请,核对监护人身份证件并保存居民本人及其监护人身份证件。疾病患者还需提供病情证明。
签约居民因行动不便等原因委托他人代为签署协议的,需核对被委托人身份证件,必要时需面访。
3.缴费:签约居民应根据协议规定的数额足额缴纳签约服务费,家庭医生团队要出具相应发票(合法收据)。
4.签约:在双方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下签署服务协议书,家庭医生团队向服务对象发放联系卡或手册,方便居民联系家庭医生,并作为后续服务的身份凭证。
5.完善档案:应在签约后 15日内,为服务对象建立或完善纸质或电子健康档案,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梳理问题列表、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6.归档:将协议(保存联)、身份证明、病情证明、电子文件等相关资料归入相应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保存。
(三)续签
原则上每次签订协议期限为1年。期满后居民可自主选择与原家庭医生团队续签协议或重新选择另外的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次年协议。
(四)协议的终止
1.协议期内因服务对象搬迁、死亡等情况导致家庭医生团队无法正常提供服务的,协议自行终止;
2.协议期内家庭医生团队停业或家庭医生调离的,签约服务机构应主动告知服务对象,征得其同意后由其他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履约服务,如果居民自动放弃,协议自行终止;
3.协议期内,协议签订方协商终止协议的,协议终止。 

 

十、签约服务内容

家庭医生团队在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和工作职责范围内应当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依法依约为其提供基础性和个性化签约服务。基础性签约服务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个性化签约服务是在基础性签约服务的内容之外,根据居民差异化的健康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服务内容。 
家庭医生团队应当结合自身服务能力及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为签约居民提供以下服务: 
(一)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指导等。
(二)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三)健康管理服务。对签约居民开展健康状况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疾病诊断性评估等,并基于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健康管理目标、服务内容、服务周期等,并在管理周期内依照计划主动开展健康指导服务及服务效果跟踪。
(四)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季节特点、疾病流行情况等,通过门诊服务、出诊服务、网络互动平台等途径,采取面对面、互联网信息平台、社交软件、电话等方式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等。
(五)优先预约服务。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预约、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等方式提供门诊预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优先为签约居民提供本机构家庭医生门诊、专科门诊及其他预约服务。
(六)优先转诊服务。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开通绿色转诊通道,优先为签约居民提供转诊服务。
(七)出诊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针对行动不便、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团队根据机构情况可选择在服务对象居住场所按规范提供可及的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健康指导、家庭病床等服务。
(八)药品配送与用药指导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为有实际需求的签约居民配送医嘱内药品,并给予用药指导服务。
(九)长期处方服务。家庭医生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为病情稳定、依从性较好的签约慢性病患者酌情增加单次配药量,延长配药周期,可提供不超过2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但应当注明理由,并告知患者关于药品储存、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不适随诊等用药安全信息。
(十)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提供中医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服务。
(十一)因地制宜开展其他服务
注:非所有服务均需开展,可根据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及居民需求选择服务项目进行签约,分别提供基础性和个性化签约服务。基础性签约服务应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个性化签约服务是在基础性签约服务的内容之外,根据居民差异化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服务内容。 (待续)



征稿启事

栏目一:基层标杆  介绍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栏目二:基层风采  展示基层医护人员的风采

栏目三:全科日记  记录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栏目四:病例分享  讨论分析基层常见病的诊疗方法

栏目五:聚焦基层  基层卫生人员对基层医改的建议与意见

投稿邮箱:jcwsfh2017@163.com

基层卫生服务平台是基层医护之家,全民健康窗口,旨在搭建医疗卫生行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的交流平台,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推动创新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