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兹派翠克是第一位以中华民国国旗覆棺的二战英国军人,中华民国驻英代表林永乐(后左一)观礼。(家属提供)
刘放吾次子刘伟民(左),在费兹派翠克过世前赴英国里兹探病。(费兹派翠克家属提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缅甸仁安羌战役时,曾获中华民国国军解救,并在半世纪后著述写出这段事迹的英国退役上尉费兹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k)8月27日去世,享年99岁,希望能以中华民国国旗覆棺的遗愿也达成;费兹派翠克是唯一以中华民国国旗覆棺并入殓的英军二战老兵。
费兹派翠克20日上午于家乡英国里兹(Leeds)出殡,中华民国国防部派出四名军官担任覆旗官,驻英国代表林永乐也出席观礼;费兹派翠克的救命恩人刘放吾之子刘伟民也从美国专程赶至里兹,感谢费兹派翠克著书匡正数十年的历史谬误,并代表前总统马英九致悼词。
“这标志着一个重要事件的结束。”马英九的悼词提到,费兹派翠克作为二战中国远征军目击者,对缅甸战役的回顾纪录提供历史学家更多史实。
缅甸仁安羌战役发生于1942年4月,在那场战役中,数千英国官兵、传教士和记者,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遭日军第33师包围;在缺少水和食物下,刘放吾领导的中国远征军(CEF)第38师第113团约800人,与数倍兵力的日军激战三昼夜,救出了7500名英缅第一师的官兵及英美记者、传教士和家属,当时23岁的费兹派翠克是其中之一。
该场战役是中华民国国军在二战以来的境外首胜,也写下当年滇缅战区最传奇的一页;因这次战役,盟军日后才能在缅北反攻的会战奏出凯歌,并证明强悍的日军并非打不垮。
不过,如此重要一役,真相却因英、中两地不同的主客观因素,被隐藏了半世纪;费兹派翠克在2000年写了“No Mandalay, No Maymyo-79 survivers”一书,六年前再出“ Ditched in Burma”、“Chinese Save Brits-in Burma”等两本战争回忆录,连络上刘放吾在美的二子二女,2012年9月17日,费兹派翠克夫妇首度来美,在华府近郊和刘放吾后代会面,当面谢恩。
过去六年和费兹派翠克夫妇保持密切联系,刘伟民说,他父亲刘放吾缔造仁安羌大捷,但身为孙立人下属,生前始终服从上级,不对外界各种道听涂说或史实谬误辩解,对于费兹派翠克写书还原史实,他们一家铭感于心。
刘伟民在费兹派翠克去世前四天前往英国探病,病榻前老兵再次表达了希望以中华民国国旗覆棺的心愿,刘伟民联系中华民国国防部、外交部,协助完成其遗愿,并至里兹送他最后一程。
感念中国国军救命让他多活了76年,费兹派翠克的遗愿是中华民国国旗覆棺。图为灵车离开告别式驶向墓园。(家属提供)
21岁加入英皇家工兵队的费兹派翠克。(取自Chinese save Brits-In Burma)
中华民国国旗覆棺后,中华民国军人代表向英军二战老兵敬礼致敬。(Nick Seddon摄影)
费兹派翠克夫妇 (左二、三)为了谢恩,2012年9月第一次到美国向救命恩人刘放吾的后代致谢。(本报档案照)
刘伟民代表前总统马英九,向费兹派翠克太太及家属宣读悼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