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岛幼八,他的中国养母叫他“来福”,回到日本后,他给自己改了名字:中岛思华,思念故乡中国的意思。
1942年,中岛幼八出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年,那个年代不少日本手工业者来到中国开拓疆土,仅1岁的中岛幼八随着父母来到中国牡丹江宁安县安家落户。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那时候他们像外人一样,进入中国人的地方生活,耕种着中国人的土地,他们不明白这叫什么“开拓”。
刚来中国2年,日本就战败了。关东军炸断了桥梁,让部队可以快速逃离,开拓团的普通老百姓却被丢弃了。
被抛弃的团民们被要求去集中营等候,而去的路上苦不堪言,没吃没喝,还是中国百姓蒸了堆成山的馒头才使得他们不至于饿死。
可是好不容易来到集中营,却被安排在牲口圈里。集中营流行麻疹,很多小孩子都死了。
后来离开集中营时已经是寒冬,中岛幼八的妹妹夭折了,而他自己也饿得皮包骨头,亲生母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把中岛幼八托付给村里挑担小贩,请求他找户人家收留中岛幼八。
中岛幼八在3岁的时候被自己的中国养母收养了,他记得养母当时就说了一句:这条小命我拉扯。
把中岛幼八抱回家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是养母每天给他揉着肚子,嚼着东西喂他,才一点一点的缓过来。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养母孙振琴和丈夫一手拉扯着这个日本人的孩子,并给他起了一个中国名字:陈庆和,小名叫来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中国留下了四千多日本孤儿,而救起他们的正是那个年代自己都很贫苦的中国农民。
半年后,开拓团的团民终于等到了回国的机会,中岛幼八的生母和姐姐想带着中岛幼八回日本,而那时候的中岛幼八根本不记得生母了,只跟养母很亲。
生母执意要带中岛幼八走,而养母也舍不得,甚至闹到了区政府。结果最后判定的方式很简单,只是让中岛幼八站在中间,养母和生母各站一边,三岁的中岛幼八跑向了养母。
童年在中岛幼八的记忆里是快乐的,山间的鸟儿,田间的麦子,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生活总是充满波折。在一个冬天的时候,养父出门被狗咬伤去世,养母嫁给了第二任丈夫李希文,中岛幼八由陈庆和改名为李成林,成为一名小学生。
小学毕业后,生母从日本寄来了信,再次希望中岛幼八可以回日本,第二天养母就带着他去区政府,政府的工作人员问他是否想回去,而那时候的他记忆中和受到的教育,让他觉得日本是一个可怕的国家,他果断地拒绝了。
养母虽然舍不得,但还是请人代笔给中岛幼八的生母回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我们夫妻二人虽然没有儿子,也一定叫你儿子回国,使得你母子见面,再欢聚度日吧。
在生母的回信中,中岛幼八第一次看见箱根和富士山,以及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日本名字。
小学毕业后,养母给他找了第三任养父赵树森,他又再次改名赵成林。
养母把他交给养父之后就没有再回来,一开始他以为养母抛弃了她,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他渐渐明白了养母的用意。那时候养父所在的林业局的福利很好,可以吃得上细粮,那时候养父给他一个月的伙食费就有15块,在那个年代已经很多了。
养父在中岛幼八心里是最好的父亲,在养父的照顾下,中岛幼八几乎衣食无忧的成长着。
慢慢长大后,中岛幼八开始对日本产生了好奇,可是侵略国的印象在他心里很深刻,他很犹豫。而让他鼓起勇气回日本的恰恰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恩师梁志杰。
梁老师跟他说,孩子都会想念母亲的,现在中日关系不太好,你回去如果可以做一些对中日友好有帮助的事的话,那不是也很好么。
16岁的中岛幼八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回日本。可是他不敢告诉他的养母,直到养母发现藏在米柜里的海关清单才知道他已决定回日本。
可是,当时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养母对他说的却是:你要回日本你就跟妈直说,妈把牛卖了也给你当盘缠。
谁曾想,这是一个母亲要送走孩子时说出的话,可是中岛幼八最终都没有亲口说出要回日本,结果最后连好好道别都没有说,就匆匆坐上天津港最后一班船。
到达日本的港口时,港口上拿着中岛幼八横幅的有两个女人,中岛幼八并不知道哪一位是自己的生母,直到看到其中一位眼泪止不住地流,他想那可能就是母亲吧。生母拉着他的手拍照留念,自此,再也没有松开紧握的手。
中岛幼八在日本开始了晚了16年的日本生活,连日语都是从零开始学习。适应日本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比如吃不惯生鱼。
在日本生活的越久,对中国的思念就越深,那时候他经常打电话给日本红十字会,问有没有船去中国,他要回中国去。
也是在那段时间,他自己改了名字,叫中岛思华,思念中国。
而此生自那次离别后,他再也没有与养母相见。1966年与母亲的通话,是最后听到养母的声音。这个豁达的母亲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坚强,在送走中岛幼八后的余生,都在离别的痛苦中度过,靠着与儿子的通信支撑着。
1975年,养母去世。1987年,中岛幼八才有机会回到中国祭拜养母。
他也是后来才知道,得知他回日本的时候,养母摊在地上,抓着黄土哭着喊还我儿子。在战后70年之际,中岛幼八把自己的一生写成了书,并拿养老金自费出版。
再后来,回去祭拜养母的时候,他将这本《何有此生》的中日两版书籍摆在了养母的坟前,他说:我妈不识字,但是这本书她一定看得懂。
在日本的日子里,中岛幼八进入日中友好协会做翻译,做着一系列推进中日友好的事情。
年纪大了之后,辞去了工作,依然过着像在中国时的生活,连做三明治都是中国式的,夹着大葱蘸着酱。
对中国的情感没有一刻减少过,在特殊时期,他没有条件回中国,而中日关系一回温,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回中国看看。
以上截图来自广东共青团《何有此生》纪录片
中岛幼八的这一生如他自传的那本书一样《何有此生》,可能是个疑问句,在他身上,流着日本人的血,长的却是中国人的肉。小的时候,是来福想努力做回幼八,而现在心里却越来越想念做来福的日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生,这不是一个疑问句。这一生,活得善良,苦难过也被人善待过,追求和平并为之努力过,这是特别的一生,也不枉此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