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欧之行3月26日结束,当天他在法国巴黎出席了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了会晤。
根据中国外交部3月26日发布的通稿,在会晤中,习近平提到“中欧要从3个方面携手努力”: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权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促进亚欧大陆繁荣发展,愿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增进双方战略互信,中欧共同利益远多于分歧,中方愿同欧洲国家一道促进中欧关系发展。
马克龙(左三)在习近平(左二)访问期间,安排了一场多边外交活动(图源:AFP)
可以看到,习近平谈的这三点“努力”主要是为中欧关系提出了一个总体的框架。在这场会晤中,习近平向马克龙(Emmanuel Macron)、默克尔(Angela Merkel)、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作出了何种具体的要求?
第一,欧洲要明确在对华政策上的态度。
习近平3月24日在与马克龙会晤时提到双方“不是零和博弈关系”,25日会见默克尔时则强调“中德不是竞争者,更不是对手”。26日的中法德欧领导人四方会晤上,习近平更是认为“当前中欧关系中合作是主流,即使有竞争,也应是良性竞争”。
习近平接连谈中法、中德、中欧关系不是“对手”,显然是意有所指。就在习近平访问欧洲前,欧盟委员会提交给欧洲理事会一份对华关系“十项计划”,其中用到了“系统性竞争对手”来定义中国。根据2018年12月中国公布的最新对欧政策文件,中国对欧洲的定性是“双方没有根本战略冲突,共同点大于分歧”。
当中国认为自己与欧洲没有“战略冲突”时,欧盟则将中国看成了“系统性竞争对手”。这是不是意味着欧盟对华原则和政策发生了变化?这是不是意味着中欧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数?习近平需要亲耳听一听马克龙、默克尔和容克等人对于中欧关系的定位。
第二,习近平要听一听欧盟国家领导人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说法。
习近平在与马克龙的会谈中提到“要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中的合作,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多边贸易体制”。在26日与马克龙、默克尔和容克的会晤中,习近平也谈到了联合国的作用,这说明北京希望能与欧洲一道维护多边体系。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对中国和欧洲等国家发起贸易战,全球贸易多边主义体系遭遇挑战,同样,欧洲也不断飞出“黑天鹅”,英国脱欧、欧洲右翼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冲击既有的政治版图。同样面临多边主义挑战、同样有着维护全球化的中国与法国、德国和欧洲更需要统一声音。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正在影响全球外交(图源:新华社)
第三,欧洲也不能“歧视”为中国对欧投资企业。
习近平在与马克龙的会谈中提到“希望法方为中国企业在法投资提供公平、开放、非歧视待遇”,在与默克尔的会晤中则表示“希望德方为中国企业赴德投资和发展创造友善开放的政策环境”。
在贸易投资等经济领域,中欧的矛盾争端主要是设置贸易壁垒以及贸易保护的问题。中国2018年的对欧政策中提到欧盟应该“合理使用贸易救济措施”,2014年的对欧政策文件则提到“慎用贸易救济措施”,这种措辞的变化也说明在具体贸易问题上北京对欧洲的要求。
中国不断强调“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今年的两会期间还通过了《外商投资法》,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外资,对此,西方舆论多有质疑,认为中国做的仍不够。
同时,欧盟也在收紧外资管控,欧盟外商投资审查框架4月生效,这是欧盟首次出台统一的外资审查规范。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不断增多,在2017年就达到了800亿美元。这个审查框架对中国的影响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何中国2018年对欧政策文件以及习近平会见马克龙时强调希望欧洲或者法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在中国眼中,欧洲是全球化的重要一极,也是中国维护全球化的重要伙伴,这是为何中国强调中欧不存在战略冲突的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欧之间没有分歧,双方仍存在“利害冲突”,双方如何化解分歧十分重要,习近平在访欧期间提出北京的要求是双方了解以及理解各自诉求的一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