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好法国音乐,需要阳光与空气,还有诗歌

在关于法国指挥学派的诸多论述中,有两段文字尤其耐人寻味。1839年,瓦格纳听过柏辽兹指挥《罗密欧与朱丽叶》后,写到:“奇妙的大胆与锐利的精准勇敢结合,清晰度触手可及……将我对与音乐的诗意与残忍的暴力结合想法驱赶进灵魂的深处。”20世纪最著名的乐评人之一哈罗尔德·勋伯格在《伟大指挥家》一书中形容皮埃尔·蒙特的指挥:“内秀优雅,妩媚善感;有充满自然的力量,快速且旋律线流畅,诗意而不多愁善感。如果被用滥的‘法国品味’还有音乐的意义,那么一定是用在皮埃尔·蒙特身上。”这些精湛的描述同样可以援引于5月11日广州交响乐团的乐季音乐会,指挥是瑞士人夏尔·迪图瓦。


2019年5月11日晚上,夏尔·迪图瓦执棒广州交响乐团为乐友献上洋溢着法国品位的音乐会


这是一场极其有趣、有品味、难度极高,并且从头到位洋溢着“法国品味”的音乐会。开篇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序曲,以弦乐开启的描绘月夜的旋律开始,就可以感受到发自内心的优雅与张力结合声音,乐曲第二主题的舞会狂欢高速的舞蹈性节奏呈现出一流乐团特有的声音弹性,全曲演奏紧凑而深具序曲的悬念感。有乐迷形容音乐会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广交在迪图瓦手上“脱胎换骨”的声音,其实更确切一点,应该是乐团对音乐风格、指挥的演绎倾向有敏感而精准的把握,这是优秀乐团必备的素质。


夏尔·迪图瓦执棒广州交响乐团演奏奥托·尼古拉的歌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序曲


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广交首次演出的曲目,钢琴独奏孙佳依曾经成功演绎过谭盾的《武侠三部曲》的首演,她对这首作品中华丽的色彩感与抒情性把握准确。然而,她选择一种更为配合演绎态度,在迪图瓦强势的把握和广交极佳的烘托中,整首作品宛如李斯特笔下的交响诗作品,钢琴只是一个显著的声部。在乐曲第三段中,大提琴声部副首席潘畅的独奏段落令人印象深刻,这位年轻演奏家在序曲、协奏曲还有拉威尔《圆舞曲》的大提琴显著独奏段落中,都展现出不与他类的声音个性,他右手的运弓情感节制,但左手揉弦强烈而饱满,仿佛在同一把声音中兼具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冷热相迎;同一段落中双簧管独奏的段落同样保持极高的水准。在协奏曲中有如此高水准乐队声部演绎,难怪钢琴独奏在谢幕时要跨过指挥台,专门与大提琴演奏者握手致谢。


夏尔·迪图瓦执棒广州交响乐团演奏弗朗茨·李斯特的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孙佳依担任钢琴独奏


上半场两首作品尽管不是法国作品,但其中体现出法国指挥学派典型的风格:透明流动,理智精巧。序曲的悬念特征,李斯特作品的神秘感并非以德国指挥惯用的超然感呈现。这些都是法国指挥学派从诞生之日至今从未缺位的古典主义美学倾向,用迪图瓦的话说,当你理解诞生于1803年的柏辽兹其实更受贝多芬身上的古典主义所影响,那么就能够明白作为作曲家的他并非如想象中“浪漫”,他所开创的法国指挥学派实则是以平衡、智性著称。而迪图瓦恰巧就是这种传统为数不多的传人之一,这种特质在斯特拉文斯基和拉威尔的作品中体现得更为充分。


夏尔·迪图瓦与孙佳依联袂演绎弗朗茨·李斯特的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获得观众强烈反响


《彼得鲁什卡》是作曲家在一战前的作品,这次演出的是难度更高的1911年版本,而非作曲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波士顿和库赛维茨基合作改编的组曲。迪图瓦在采访中半调侃地说:


“为什么要改编呢,是因为斯特拉文斯基自己也尝试指挥,而这首作品太难了。一个能把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演好的乐团,不等于能演好斯特拉文斯基,我们需要特别努力,需要特别的技巧,我很惊讶广交做到了,乐团非常乐于学习,很难得。”


夏尔·迪图瓦执棒广州交响乐团演奏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1911版)和莫里斯·拉威尔的圆舞曲


纵观整首作品,广交的铜管、打击乐声部表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在表现木偶的僵硬节奏、鬼魅般的恐怖场景时,精准,有力,但并不突兀,与其他声部的配合默契之余,声量的比例也恰如其分,对于“爆棚”如此的一部作品,这真是异乎寻常地出色。在排练之后的采访,迪图瓦解释了这种强烈而优美,并且平衡的演绎风格:


“1910、1911年,斯特拉文斯基频繁出入巴黎,那个时候,德彪西、拉威尔还十分活跃,当时的作曲家还很年轻,深受影响,这部作品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的印象主义作品。”


典型的法国学派的指挥家,从来不会过分突出印象派音乐中声与力的对比,与追求神秘超验的德国学派倾向截然相反,平衡和控制,追求线条的美感往往会令音乐更具魅力。事实上,迪图瓦和他在指挥事业上最重要的启蒙者厄内斯特·安塞美,尽管是瑞士人,但音乐与文化的血脉都是源于法国。迪图瓦指挥下,广交在这首作品表现的出色完全可以归入乐季最佳之列。


迪图瓦指挥下的广交将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表现得异常出色


拉威尔的《圆舞曲》是作曲家在一战后的作品,战争的伤痛,命运的跌宕为作品勾勒出明昧难分的音乐语境。它力度与色彩跌宕,充满感官的刺激,许多乐团与指挥都倾向于通过神经质式的力度对比,耀眼的色彩表现作品的内涵,有时会显得故作深沉,或者流于狂狷。迪图瓦与广交的演绎同样有丰富的对比,但更着意对色块的晕染、线条的勾勒,在语调上是辛辣的戏谑而非鲁莽的呼喊,平衡与美从未流失。


“德彪西、拉威尔是瓦格纳思潮泛滥的年代少数保持自我风格的作曲家,他们总是沐浴在西班牙的阳光下,在明亮的树丛中穿梭,而不是深陷在瓦格纳‘黑森林’的泥沼中……要获得这种声音真的很困难,甚至对于德国乐团都是一样,他们总是要用molto espressivo(富于表情地)来表现一切,缺乏画作的色彩与魅力,缺乏阳光与空气,缺乏诗意。”


迪图瓦如是说。当然,这并不是说经过短短数日的排练,广交就可以演奏出如同巴黎爱乐、蒙特利尔交响乐团一样的色彩与诗意,但迪图瓦确是当世为数不多能保持法国指挥学派风格并将之有效贯彻的指挥家之一,这是天赋,更是修养。


迪图瓦与广交对拉威尔圆舞曲的演绎有着丰富的对比


在音乐作家诺曼·莱布里希特关于指挥家的著作《权力之路》中说道:“厄内斯特·安塞美和他的同胞夏尔·迪图瓦……尽管声名昭著,录音颇丰,但他们对于指挥家职业形成与完善贡献不多。”这是对了一半的评价,安塞美终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日内瓦指挥他创立的瑞士罗曼德交响乐团,用理智与温柔善待作品与音乐家;迪图瓦音乐人生的巅峰是1977年到2002年担任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总监的岁月,书写出可能是法国指挥学派最后的辉煌。无独有偶的是,英国迪卡公司都为两位指挥家留下海量的录音,其中迪图瓦在八九十年代留下超过60个精彩录音,两获格莱美奖,其他评论奖项得奖无数。远离权力,但备受赏识对于音乐家来讲,未尝不是一种褒奖,也印证了文化研究的核心思想之一:被权力边缘化者,往往是文化关注的重心。


音乐会前,迪图瓦与广州交响乐团在排练


谈到和广交以及其他中国乐团的合作,迪图瓦回首1982年以来无数次访华演出、指导的经历,尤其对2005年到2007年间参与中国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的往事念念不忘。在他眼中,中国乐团的水平提升有赖经济的发展,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指挥家、音乐活动家余隆在过去多年深耕中国乐团发展,以他特有的前瞻眼界,国际视野,加上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营思想,将包括广交在内一众中国乐团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一个奇迹。从这个意义上说,迪图瓦与广交这场闪耀着法国指挥学派美学光辉的音乐会,也应该是这个音乐奇迹的一部分。


撰文:翟佳 | 乐评人,FM102.7广州汽车音乐电台《古典星空》节目主持。

摄影:梁智辉、李乐为。


欲了解迪图瓦心心念念的中国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请勿错过今天的第二条推送!


时间:2019年6月8日 20:00

地点: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

票价:¥680/380/280/180/80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

指挥:余隆

女中音:朱慧玲

合唱团:星·声合唱团

曲目:

马勒   D小调第三交响曲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音乐会购票页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