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控制孩子的屏幕时间?

编者按:老父亲在很多公共场所细心观察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中国孩子大量地在长时间看手机,玩手机游戏(或者ipad,一回事),而旁边陪伴的成年人也乐得清闲,要么就自己也看手机,要么就跟别人聊天。孩子深深地沉浸在屏幕的世界里,对周边环境非常冷漠。如果被成年人打断比如说叫回家或者叫吃饭,还经常会生气。

 

                            

自从移动互联设备(也就是智能手机)普及以来,不仅仅我们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深深地改变了,就连孩子的生活方式也同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父亲还记得小时候玩耍的主要方式就是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泥巴,玻璃弹子,跳绳,鸡毛毽子。看看电视能选择的节目也非常有限,86版西游记啊,射雕英雄传啊,铁臂阿童木,葫芦娃什么的,基本上一天就一集。那时候连电脑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手机或者ipad了。而现在孩子的玩耍方式则很容易被手机电视所主导,因为互联网的便利性和海量资源,只要孩子愿意并且家长不反对,孩子醒着的时候一天到晚被屏幕占据都很容易。

 

 

美国儿科协会推荐的五岁以下儿童每天的屏幕时间总和(包括电脑,手机,电视等各种屏幕)不应该超过一个小时,而且就连这一个小时也需要家长去控制屏幕内容的质量。而事实上,美国75%左右的家长反馈自己的孩子每天的屏幕时间达到了将近三个小时。而根据老父亲的自身不太精确的观察,中国孩子的屏幕时间只会更长。因为在北美的各种公共场所,老父亲极少看到西人小孩捧着手机在看(当然也有,但是真的很少),更多的场景是西人爸爸妈妈在跟孩子聊天说话或者孩子们自己玩。但是在国内,甚至在北美的华人孩子也会比较多地抱着一个手机看,旁边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自己也在玩手机或者成年人之间聊天。大人和孩子之间全程可以一两个小时都不说一句话。

 

 

根据老父亲所在城市的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系儿童发展研究中心近期的学术研究表明(在这自豪一下),“屏幕时间过长的孩子明显显示出延迟发展的迹象”。这个研究团队在长期跟踪统计卡尔加里的两千四百名儿童,分别在他们2岁,3岁,和5岁的时候统计他们的屏幕时间和发展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后发现,很多孩子平均屏幕时间达到了两到三个小时,远远超过了美国儿科协会推荐的一小时,而在两到三岁这个阶段屏幕时间过长的孩子,在随后的三岁和五岁的发展程度测试中,明显显示出了高屏幕时间和发展滞后之间的相关性。

发展程度测试的主要内容是测试孩子的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和运动能力。而且非常难能可贵的是,这个研究团队通过长期跟踪观察儿童屏幕时间和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后,排除了因果倒置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因为孩子本身就有发展水平这方面的问题才会被家长更多地放在屏幕前面来控制他们的行为这个可能性被排除了)。

 

 

研究团队认为,尽管每一项具体的能力和屏幕时间之间的直接相关性尚未完全盖棺定论,但是可能性非常大的就是,在屏幕前面消磨时间太多的孩子,其实等于学习发展时间被剥夺了。比如说,孩子本应该去骑自行车满地乱跑的时间,去跟小朋友玩耍,争吵,沟通,妥协的时间,去在生活中碰到问题并且分析和解决的时间,大量的被屏幕时间取代了,从而导致运动,沟通,社交等等方面能力发展明显滞后。

研究团队还认为,所有数码屏幕都有非常强的亮光,然后数码信息对孩子的输入是强迫性和重复性的,这种强迫性和重复性的输入有可能会损害孩子大脑的发育。这里老父亲自己解读一下:因为人类的大脑的发育是和外界刺激双向作用的一个结果,人脑在基因层面上并不擅长从强迫性和重复性的信息输入中学习,从而导致刺激的方式并不是人脑在基因层面习惯的方式,所以大脑得不到最优和最大程度的刺激,从而影响了大脑开发的进度。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专家也认为,上述研究成果在实际上支持了美国儿科学会关于低龄幼童每天屏幕时间不应该超过一小时的推荐。

其实要控制孩子的屏幕时间非常简单,那就是家长或者带孩子的成年人要承担起来养育的责任这个责任绝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真的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精力普遍很旺盛,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物质基础;同时他们也非常好奇,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精神动力。作为陪伴孩子的成年人,父母们需要认识清楚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应对孩子无休无止的问为什么,随时满足孩子几乎一刻不停地提出的各种需求,并且数年如一日的坚持。

 

 

老父亲对待大宝,就一直是屏幕时间一小时,并且非常注意这种屏幕时间的质量。大宝快五岁了,但是我们只要跟大宝在一起,就绝不玩手机,享受跟孩子聊天的时间。给她的屏幕时间基本就是高质量电视剧(经典名著电视剧为主,比如说86版西游记。之所以是高质量是因为这种电视剧有很多丰富的词汇量和剧情,这对孩子的词汇量增加明显有很大帮助,孩子平时说话时不时蹦出一个成语来很有趣)每天一小时并且长期坚持。老父亲自己也发现了,孩子在习惯了跟活人沟通以后,本身对屏幕并没有什么瘾。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当老父亲全家出去家庭聚餐的时候(通常四五家人),好多孩子随便扒几口饭就找大人要了手机坐一边玩去了,大人也乐的清闲。而大宝不但认真的吃饭,而且老父亲观察大宝的主要注意力是在成年人之间的交谈上。她明显是边吃,边听边看成年人的沟通,有时候还喜欢偶尔插句话参与一下。虽然有时候吃完了也会去看看别的孩子玩手机,但是明显不是很投入,会比较多的回头来看和听成年人在说什么,兴趣点始终还是在人上面。另外一方面,因为时间长了孩子已经认为一天只看一个小时电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好几次老父亲自己无聊开了电视想看看,都被孩子阻止了。孩子的理由是,今天电视已经看过一个小时了,所以就不能再看了。这也有助于孩子早日形成自控的习惯。说到自控,老父亲认为自控力是一切大小事情成功的基础,而且培养自控力和解放孩子天性,给孩子充分自由并且拥有快乐童年之间并不矛盾。(有机会老父亲会谈一谈自控和压抑的区别)

 

 

归根结底,老父亲认为带孩子就要有带孩子的觉悟,就要做好付出的心理准备,这个道理就跟上战场就要准备死,当医生就要准备被感染一样。在现在这种非群居的现代社会里,小家庭的成年人承担了太多的养育责任,而这种责任在我们基因存在的大多数时间里面是不需要我们承担的(吃喝这些不算,人类存在大部分时间里面,儿童的心理发展各种技能发展是在群居的孩子群里面完成的),所以作为父母我们现在养育孩子可能会比我们的祖先要麻烦和困难的多。成年人跟孩子在一起容易失去耐心,有时候恨不得把熊孩子揍一顿,然后丢个手机给孩子一天玩到晚,这也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反而很可能是人类基因里面的天性(因为基因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间是不需要太多陪伴孩子的),这也是为什么老父亲认为当一个合格的全职妈妈(有耐心,不吼孩子,做好准备随时满足孩子需求,不把陪伴孩子的责任推卸给家里老人或者家里的电视手机)比去上班工作难得多得多的原因之一。

 

学术研究信息采集来源——HealthDay News, by DennisThompson, 2019年1月28日刊

......END......


落基山老爸


“育儿,育己,育人生”


﹋﹋﹋﹋﹋﹋﹋﹋﹋﹋﹋﹋﹋﹋﹋﹋﹋﹋﹋﹋﹋﹋﹋

作者简介

 

毛毛猴,北大本科,美国 Top 50 硕士。现居于加拿大西部牛仔城卡尔加里。目前家有两孩并且老三正在路上,码字初衷是结合北美所学从父亲角度分享各方面育儿心得,做一个“中国式父亲家教缺位”的反面例子。

最喜欢的名言: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喜欢文章,就点个“在看”

                                         让更多的人也看到



声明:文章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