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科科
出品 | 网易科技《态℃》栏目组(ID:tech_163)
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打车平台Uber,终于上市了。
Uber IPO首日开盘报42美元,低于其45美元的IPO价格。在交易开始时股价下跌约5%。按照开盘价计算,Uber市值达到704亿美元。
但它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却没有出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标志性阳台上。
图片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两年前,卡兰尼克被宣布“无限期休假”,达拉·科斯罗萨西接任Uber首席执行官,清理烂摊子;两年后,Uber的IPO敲钟貌似并不欢迎他。
据此前外媒报道,卡兰尼克想参与IPO仪式,还想带上他的父亲唐纳德·卡兰尼克(Donald Kalanick),但Uber高层认为卡兰尼克的出现将不可避免地重新唤起公众对他最后一年经历的灾难的记忆,因此拒绝其参加。
不过虽然不能亲自参与敲钟,但Uber IPO却能让其身价暴涨。根据Uber的招股书显示,卡兰尼克虽然已经离开优步,但其仍然是Uber的第三大股东,也是最大个人股东,持有8.6%的股权,1.175亿份Uber股票,如果根据发行价45美元来计算,Uber上市后,其身价将涨近60亿美元。
在硅谷,卡兰尼克经常和偏执的乔布斯、吝啬的贝佐斯、冷漠的马斯克相提并论。
挑战权威、永不认输、不择手段、攻击性极强、挑衅规则.......这个出生在洛杉矶的狮子座男人身上有太多的标签。
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曾撰文指出,为了获得成功,卡兰尼克有时不择手段,抹黑Lyft等主要竞争对手,甚至为了逃避监管部门打击采取冒险行动。这种公然无视商业规则和标准的举动已经让Uber尝到苦果,也让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司处于过崩溃的边缘。
“特拉维斯最强的能力就是哪怕需要撞穿一堵墙也要达成自己的目标。特拉维斯最大的缺点也是哪怕撞墙都要达成目标。”投资人马克.库班的一席话直指卡兰尼克最关键的特质。
有人说,他这种性格适合企业发展前期,不顾一切、冲锋陷阵、开疆拓土;但在企业发展中后期的稳定阶段,反而成为弊端。而Uber的8年发展轨迹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他就没有IPO的Uber。“他既是规则的颠覆者又是激进的趋利者。”
身为CEO开疆扩土
“不管身在何处,只要点击一下按钮,车即到来。”作为共享经济的开拓者,Uber为后来者提供了成熟的可复制模板,也催生全球各地的无数模仿者。如,在共享经济曾经火热的中国,当时出现了一批滴滴、快的为首网约车企业,除了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也培育了中国的共享经济的市场。
作为行业的颠覆者和新领域的开拓者,卡兰尼克无疑是最成功的。
根据招股书披露,Uber自成立以来,已在63个国家提供个人移动服务,总人口为41亿,估值曾一度达到了接近910亿美元。
但Uber的成长之路并不顺利。Uber从一问世就面临着质疑和赞赏并存的环境。
卡兰尼克曾经公开表示,“Uber的使命之一就是打破现有商业运输系统垄断,整合闲置资源,重塑行业秩序。”
据悉,优步以豪华叫车服务起步,逐渐涉足传统出租车业务。
随着大城市人口增长的迅速,但出租车数量却长期不变,价格也不断上涨,而Ube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出租车的“行业生态”,在商业模式上颠覆了打车行业。用户一键下单就能叫来一辆优步汽车。车费直接从用户此前输入的信用卡账户扣除。乘客可以随时随地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得更舒适的出行服务,Uber司机也可以获得比以往更高的劳动所得,此外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作为秩序打破者,Uber显然对原本的出租车从业者和利益相关者形成了威胁。这一商业模式也使传统出租车司机指责Uber进行“不公平竞争”。
“我去任何一个城市,都会告诉那里的市长,Uber能创造就业机会,减少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减少污染,如果是你难道你不欢迎吗?为什么要抵触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呢?“最终Ube以用户接受和创作就业机会作为利器,杀进美国的一个个城市。
此后,Uber也在矛盾冲突中走向国际,面对一系列国家和城市的封杀,Uber的态度依旧强硬,用卡兰尼克的话说就是:“我本人非常喜欢解决问题,总是希望迎接挑战,我最喜欢艰难可怕的挑战。那时我的大脑和心灵会同时启动。”
卡兰尼克的个人意志深刻影响了Uber:要在没有路的地方杀出路来。卡兰尼克挑战过现有秩序,冲击过交通和安全法规,抵制过竞争对手、利用过法律的灰色区域,皆为获得成功。
但卡兰尼克激进的作风虽然让Uber一路高歌猛进,但高速成长的背后是不断和政府监管、出租车公司以及竞争对手的不断的对抗。
美国一家媒体曾这个总结Uber的发展历程——今天的Uber在每个城市都复制着它在旧金山的发展轨迹:挑战现有秩序,引起争议,被出租车行业敌视,被监管部门打压,在灰色地带运营,发展壮大,最后被默许乃至得到正式认可。
让每位员工都斗志昂扬
在硅谷,Uber曾是最成功的故事之一。
这得益于它极富活力的价值观。当新员工加入 Uber 的时候,会被要求认同有 14 条核心内容的企业价值观,其中包括大胆激进,“痴迷”顾客以及“永远猛推”。Uber尤其强调“精英领导体制”,意思是那些最棒和最聪明的员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爬到顶层——哪怕是踩着别人上位也可以。
在卡兰尼克的领导下,Uber与其他公司不同的地方在于,Uber的公司文化几乎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的“气场”的一部分。Uber的每个员工身上都有一种相似的精神状态的存在,就像被打了同一剂鸡血一样,充满了激昂的斗志。——这是曾在Uber做过产品经理的王青云在领英上撰文总结的。
王青云认为,Uber非常核心的一条公司文化叫Winning: Champion~q~s Mindset, 就是说每个人在做事,做决定,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以一种“我们一定要拿冠军”的心态来做这件事。冠军心态不仅让每个人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从更大地格局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产生一种“我们就是要做最好的产品”的自我定位和使命感。
为了快速发展,Uber 保持了去中心化的企业构架,强调了区域办公室的自治。区域总经理们被鼓励“做自己”——这是 Uber 的又一条核心价值观,经理们没有来自旧金山总部的密切监管,拥有决策权。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达到增长和营收目标。
同时,王青云总结,Uber的文化里还有一条叫Big Bold Bets,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太复杂太艰难就不去做。真正的创新往往是困难的,因为简单的肯定早就被其他人做掉了。每个季度开始的时候,Uber都要求员工去想,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有没有什么Big Bold Bets是可以做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这些都是Uber 的成功中,被商业分析家们津津乐道的部分。
危机显现
但随着Uber规模越来越大,公司管理上的弊端也暴露出来。如,过去以成绩导向的激进策略,以及性骚扰和多起公司丑闻。
《连线》杂志认为,Uber真正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形象问题,另一个是文化问题。想要真正解决这些产生于顶层的问题,Uber不应该找新COO,而应该换CEO。
结果一语成谶。
01. 矛盾爆发内外受困
2017年3月,卡兰尼克与司机法齐·卡迈勒为Uber政策争执时爆粗口,连骂司机“放屁”。
而车门关上后,司机给了卡兰尼克一颗星。
视频流出后,公众一片哗然。骄傲的卡兰尼克第一次向公众示弱,于2月28日晚间致信Uber员工,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也为其不尊重的言语向司机道歉。“羞愧已无法形容我的行为,”卡兰尼克写道。“我是企业的领头人…言行举止应值得让所有人骄傲。但我的行为有违这一标准,难辞其咎。”
卡兰尼克这一有关承担企业责任的言论的发布,恰逢Uber面临艰难时刻。
而在此时之前,2017年2月,Uber一名员工公开公司内部的性骚扰事件,引起轩然大波。
Uber前工程师苏珊-福勒在个人博客上发文,揭露了她在优步工作一年期间被男上司性骚扰、并遭受打击报复的经历。据福勒所称,在入职当天,新上司就在公司内部的聊天工具里对她进行性骚扰。福勒立即将这些聊天信心截屏,并向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举报,但由于该高管业绩表现出色,公司不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而惩罚一个能为公司带来可观收益的员工。反而还逼迫她调到其他团队。
此后,苏珊·福勒发现自己并不是个例,公司中还存在很多性别歧视的情况。
但Uber内部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方式也引起大众的反感,并引起删除Uber的活动。最开始并不认为然认为仅是小事情的卡兰尼克,依然继续参加《名利场》在好莱坞举办的奥斯卡派对,直到事情发酵开来,才下令紧急处理。
“增长高于一切”,对其他事情都漠不关心,无论事关道德法律,还是危及公司形象。在处理此事上卡拉尼克的性格被暴露无遗。而苏珊这篇博文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卡兰尼克此前不当的行为也被陆续挖出。
02. 一切为了赢
卡兰尼克的“KPI为王”的行事风格也奠定了Uber的企业文化,员工们也为了提高自身业务也用尽方式。
为了和对手Lyft竞争。Uber建立了以获取所谓的“竞争情报”的团队,如从分析服务Slice Intelligence购买数据。借助于一项名为“Unroll.me”的电子邮件分析服务,Slice从用户收件箱收集他们寄给Lyft的收据,然后再将这种匿名数据卖给Uber。接着,Uber利用这种数据对Lyft的业务健康状况展开分析。
而为了打击Lyft司机,Uber派遣公司雇员向Lyft司机下订单,然后在途中取消订单。还有些Uber员工专门打Lyft专车,然后会在乘车途中说服司机变成Uber的全职司机。
时间追溯到2014年,当卡兰尼克听说Lyft正开发拼车功能时,Uber立即开始着手自己的拼车选项UberPool,此时Lyft项目刚刚曝光2天。而2016年,在Uber在墨西哥城举行高管峰会上,大肆探讨如何打击Lyft业务,以及如何毁掉竞争对手。
与此同时,在2017年3月份有媒体爆出:Uber的内部秘密工具Greyball,已经帮助Uber在政府调查人员面前,玩了数年的“猫和老鼠”游戏。这本是公司研发出的阻止不良乘客的工具,后来被用于阻止监管机构对Uber的调查。此事被捅开后,司法部已经立案调查。
对于卡兰尼克来说,他已经不止一次越过这条“警戒线”。在《纽约时报》对50多名Uber现任员工、前员工、投资人以及其他与熟悉卡兰尼克的人进行采访发现,卡兰尼克往往驱使自己进入这样的状态:为了取得胜利,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这种特质现在正让Uber陷入2009年成立以来最持久的危机之中。
03. “走偏”的企业文化
以结果为导向、趋利的企业文化早在2012年就初现端倪。
2012年纽约遭受飓风桑迪蹂躏,Uber确决定涨价,至使纽约的约车服务价格翻倍,这被指责为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