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上的最佳女高音
教科书级别的珍藏版
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 ,著名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
8岁便开始学习钢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歌剧女王。1923年出生于纽约,1937年随母回国,就学于雅典音乐学院。1941年在雅典歌剧院正式登台,1947年在意大利维罗纳演出歌剧《拉焦孔达》一举成名。此后两年在威尼斯演唱绮瑟、杜朗多、布琳希尔德等戏剧性女高音的角色。1950年进入米兰拉斯卡拉剧院,演出了《阿依达》。1965年在英国演出最后一场《托斯卡》后,退出舞台。1973年东山再起,与著名男高音朱塞佩·德·迪斯泰法诺联合举行独唱音乐会。她一生扮演过43个角色,共上演500多场次,50年代是她演唱生涯的最鼎盛时期,在伦敦科文特加登歌剧院(1952)、芝加哥(1954)、纽约大都会(1956)等歌剧院演唱,获得无数世界声誉。1977年9月16日卒于巴黎。
1933年4月12日,西班牙巴塞隆纳,女高音,1933年4月12日出生於西班牙巴塞隆纳,9岁进入巴塞隆纳音乐院,1954年第一次在巴塞隆纳登台演出,1956年开始在瑞士巴塞尔演唱歌剧(莫札特《魔笛》「第一侍女」)。卡芭叶从1959年起在德国不来梅演出,1960年在意大利米兰史卡拉歌剧院演唱华格纳《帕西法尔》,1962年在墨西哥演出马斯奈《曼侬》,1965年在国格兰堡演唱莫札特《费加洛婚礼》与理查。史特劳斯《玫瑰骑士》,1965年首度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中演唱古诺《浮士德》,1972年在英国柯芬园演出威尔第《茶花女》,1987年首度应邀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中举办独唱会
1926年11月7日,澳大利亚
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1926年11月7日-2010年10月10日),澳大利亚歌剧女高音歌唱家,以其花腔角色闻名国际。被誉为美声女王。
曾就读于悉尼音乐学院,1964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时引起轰动,谢幕达三十次之多。她总是将非凡的技巧同丰富的感情融为一体,她清亮剔透、华美淳厚的嗓音会让你整个世界都明亮起来。
蕾昂泰茵·普莱斯,1966年大都会歌剧院在林肯中心的开幕仪式上,她首演了塞缪尔·巴伯《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中的克利奥帕特拉。1985年她退出歌剧舞台。
比尔伊特·尼尔森(Birgit Nilsson)瑞典女高音歌唱家。1918年5月17日生于瑞典西卡鲁普。年少时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唱歌。1941年,进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主攻声乐,她的声乐教师是希斯洛普。1946年,尼尔森在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院初次登台,扮演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中的阿嘉德一角。1947年,出演了威尔第的歌剧《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和理查·斯特劳斯的歌剧《玫瑰夫人》中的元帅夫人。这些演出特别是后一部歌剧,为她带来了极高的声誉。
一代巨星——卢西亚.波普(Lucia Popp,1939年11月12日-1993年11月16日波普(Lucia Popp,1939-1993年),奥地利女高音。
波普出生于捷克,早年在捷克布拉迪斯拉发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63年受聘于维也纳国家剧院,同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后应邀在科文特花园剧院、大都会歌剧院等欧美剧院演唱。波普对莫扎特歌剧有深入的研究,她在克莱姆佩雷尔指挥下演唱《魔笛》中的夜后,显示出高超的花腔技巧。有评论家认为,波普在某些莫扎特作品的角色上代表最高水平。波普饰演的最佳角色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就和波普形容自己是“剧院甜心”一样,她的音质给人的感受正是和蔼可亲的印象。一开始她以花腔女高音起家,接着转为轻女高音,然后又尝试较重的抒情女高音,每次转型都相当成功,就连轻歌剧角色也同样受到欢迎。可惜波普54岁时在维也纳因癌症去世。
Lucia Popp是20世纪后半页最受欢迎的花腔女高音之一,以饰演莫札特笔下《魔笛》中的夜后而闻名于世。晚年转换行当,改唱瓦格纳和理夏德.施特劳斯的抒情女高音角色,同样出色。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