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从皇家御用到大国国礼——景泰蓝的前世今生(上篇)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微信公众号系统已经改版, 好多藏友说,和泓湃文化失联了。如果大家想第一时间看到泓湃文化的文章,请置顶“泓湃文化”。  苹果小米手机操作步骤:点击文章标题下的蓝色“泓湃文化”,进入主页面,再点击右上方的三点,然后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温 润 胜 玉    细 腻 胜 瓷

光 泽 胜 珠    辉 煌 胜 金

皇|家|御|用

导语:在世人眼中,历代帝王富有天下,很难找到乐此不疲的事与物,景泰蓝可谓特例,600年独踞宫廷,成为他们极端宠爱的重器和玩物!



在世人眼中,历代帝王是掌握天下生杀大权、享尽人间富贵荣华的正主,正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因为富有天下,实在很难让他们找到乐此不疲的事与物。当然不能说没有,秦始皇筑长城达九年,屹立数千年不倒;唐太宗酷爱书法,死后还要《兰亭序》作陪;宋徽宗御设宣和画院,不仅自己书画双绝,还留下千古神品《清明上河图》……


到元明清三代,一种从未有过的器物悄然出现,甫一问世即受到皇家贵族的追捧与喜爱,至今仍是故宫各大宫殿的镇殿之宝,这便是皇家宝库中最为神秘的艺术珍品——景泰蓝!


珐琅 | 一个外来的名字


珐琅,源自东罗马帝国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

珐琅一词源于拂菻,所谓“佛郎”、“拂郎”即“佛菻”音的转译,是唐宋以来中国对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称谓,因此是指产地而言。如同欧洲人把中国运去的瓷器称谓China一样。 



珐琅&景泰蓝

世界艺术史上的东方奇葩


珐琅器,宋代已传入中国

制作技艺却始于元代

据考古发现,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希腊塞浦路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到了公元前5—6世纪又曾烧造珐琅器;直到公元6世纪,希腊拜占廷的珐琅工艺逐渐发展,后至公元10—13世纪初,掐丝珐琅工艺极为兴盛。在12世纪的宋代,掐丝珐琅器由阿拉伯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事实上,阿拉伯地区的掐丝珐琅传入我国,分为两个阶段:

先是由彼地制作的掐丝珐琅器,经由东西贸易的兴起,随着一般番货传入我国;而后又由于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建立大元帝国,由于人种的迁徙与文化技艺频繁的交流,掐丝珐琅的制作技巧随着西方艺人传入我国。

起源可追溯至13世纪末的元代,元朝疆土辽阔,与阿拉伯地区交往频繁,发明于西亚细亚的珐琅制品便从那时传入中土,再加上当时我国青铜、玻璃、釉料、陶瓷、掐焊丝镶嵌、金银器等多门技艺已经日趋成熟,景泰蓝这朵艺术奇葩也由此在华夏这片热土上尽情绽放。

 


蒙古铁骑,所到之处

寸草不生,唯工匠幸存

蒙古人非常重视工匠,西元1219年,成吉思汗攻击大食国,每攻下一城,往往仅保住工匠,余尽歼灭。统治者们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搜虏被统治地区的工匠,并广设工场来发展元代的手工业。

据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制作奢华用器。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

中国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也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珐琅之美

皇家贵族乐此不疲

高居可汗之尊,亲手为之

制品尤较工匠为佳

称珐琅“较难之艺术”


蒙古合赞汗(1271~1306),蒙古孛儿只斤氏,伊儿汗国第七代大汗,是伊儿汗国第一位皈依伊斯兰教的大汗。

在元成宗时期册封为伊儿汗国中统治波斯一带的呼罗珊汗,合赞除精通其蒙古母语之外,也略悉阿拉伯、波斯、印度、中国、富浪等国语文,凡百工技艺,皆亲手为之,制品尤较工匠为佳,又习知化学及一切较难艺术,如制作珐琅、解化滑石、熔解水晶及凝缩、升华之术。在此不但可知珐琅工艺在13世纪后期是属“较难之艺术”,同时由高居可汗之尊的合赞也研习珐琅制作技艺的事实,凸显此项技艺已获元人的重视。 



景泰蓝&景泰帝

一段美丽的宫廷秘闻

帝王亲自参与,御前陈设无不以景泰蓝制作

明景泰皇帝酷爱铜胎掐丝珐琅制品,不但参与器型图案设计、选择颜色,甚至把生产作坊建在了紫禁城里。这种铜胎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在景泰年间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蓝色釉料有了新的突破,有淡白微绿的天蓝、有琉璃般凝重的钴蓝、有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多层次的蓝色都被用来做底色,烧成后清新雅丽、高贵华美,景泰皇帝极端钟爱,景泰蓝也由此变成了这种工艺的标志。

景泰年间,所有御前陈设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凡瓷器所能烧制的器物,珐琅器也无不尽有。

 


永乐漆,宣德炉,景泰蓝,成化瓷,

一时风光无二

唯有景泰蓝承继皇家一脉

奉为镇殿之宝



明末清初孙承泽在《天府广记》中记载:

“至内造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果园厂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精巧远迈前古,四方好事者,亦于市内重价购之。”

永乐漆、宣德炉、成化瓷可谓冠绝一时,唯独景泰蓝为历代帝王所器重,被奉为镇殿之宝!

 

清廷更换龙椅御桌屏风

唯景泰蓝长伴帝王左右

明朝乾清宫(复原图)

 清朝乾清宫


康熙皇帝创制的画珐琅

不忍先用,以供奉先祖


康熙研制成功画珐琅

精工无匹,华美非常

从康熙珐琅制作资料来看,五十五年之后相关资料较多来推测,很可能该时期画珐琅制作较成熟。康煕五十七年六月,广西提督総兵左世永得到御赐珐琅鼻烟壶,左世永称其“精工无匹、华美非常”。

康熙年间生产金属胎画珐琅的机构主要是内廷设立的珐琅作。画珐琅至迟在康熙三十年宫内已试烧成功。据说,康熙皇帝在画珐琅烧制成功后,视若珍宝,曾感叹:先帝未曾见过世间有如此美妙之物,今朕得之,不忍先用,欲以供奉先祖。

 



景泰蓝之谜

美名竟始于雍正


造办处活计档

景泰蓝最早文字记录

景泰蓝的叫法非常晚,它并不是景泰年间开始叫。明朝一朝都不叫景泰蓝,清朝的初年到了雍正年间有这样的记载:雍正六年《造办处活计档》五月初五日,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是关于景泰蓝最早的文字记录。



乾隆为雍正祝寿亲自定制景泰蓝

一尊拍出1.29亿天价的皇家重器

 

放山居旧藏  流落海外150年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是皇家香炉,该对香炉自清末后长期流落在外,为英国“放山居”之旧藏,由莫里森家族收藏了150年。其体型硕大,做工精细,又为皇家御制,为传世珍品。



双鹤造型

世所罕见

这对掐丝珐琅双鹤香炉除了器形巨大、做工精美之外,其双鹤为一组的造型也颇为罕见,因为两岸故宫、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香炉都是一对单鹤。此件器物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弘历作为太子的时候,为其父雍正皇帝贺寿而特意定做的,因此才有“大鹤+小鹤”的造型。鹤象征和平、长寿,大鹤口中之桃子也寓长寿之意。桃子是小鹤送给大鹤的礼物,也表现了弘历祝贺父亲雍正长寿的意愿。

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这对双鹤香炉拍出1.29亿元天价,创下掐丝珐琅世界拍卖最高纪录!

 


从扳指到巨型佛塔

乾隆年间达至巅峰

工艺炉火纯青

多盛产异型器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像其爷爷康熙大帝一样钟情于景泰蓝,所以乾隆登基后,大量生产各类工艺及其繁复的珐琅器,由宫廷内府在武英殿和养心殿造办处设有珐琅作承造御用品!

乾隆皇帝沿袭其父雍正帝确立的“内廷恭造之式”,要求工匠必须遵循旨意,做工须精益求精。乾隆时期盛产造型奇特的掐丝珐琅器,如人物、走兽等,制作难度比普通的瓶罐要费工费时,而且不能出错,否则前功尽弃,因此,这类异形器物只能由造办处的能工巧匠才可以完成。

 


宫廷不缺金银

庙堂之器以铜为上


乾隆时期的景泰蓝以铜胎为主,也有部分是用真金白银做胎的,珐琅釉基本都采用由进口天然矿石和半宝石加工提炼的矿物质釉料,鎏金工艺也采用纯金。由此,乾隆时期的珐琅制品尽现繁缛华丽、丰满敦重的艺术格调。

此时制作的景泰蓝,小大扳指,大到梵华楼巨大佛塔,无所不有,达到极盛。


 

摆宴乾清宫

唯帝王一人使用景泰蓝餐具

帝王专享  尊崇无比


据清史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乾隆皇帝大摆筵席与文武百官一起吃年夜饭庆祝新年。席间只有乾隆皇帝使用的是景泰蓝的餐具,其他人等全都使用瓷器或其它材料的餐具,景泰蓝当时在宫廷中的位置通过文献记载一目了然。

珐琅器皿在正式宴桌上,其象征性的地位远比瓷器及金银器尊贵。


 

光绪大婚,景泰蓝大放异彩


清晚期在咸丰开始景泰蓝的制作费用成为了清政府的难题,内忧外患使清政府无力在承担庞大的开销,于是清政府决议遣散宫中大部分御用工匠。允许民间制作使用景泰蓝制品,这使民间的作坊得以繁荣!

这时期的景泰蓝作为高级陈设品,在当时价格也是十分昂贵的。其中一些精品也成为王公贵族们的追捧的对象,当时光绪大婚就曾定制陈设的景泰蓝。

 


景泰蓝这套国礼

饰有两国国旗

两件见证光绪年间中美两国友好交往的1908年由光绪清政府赠送美国大白舰队之“国礼”景泰蓝瓶和杯子以及中英文编写的《欢迎美舰纪念品目》欢迎议程纪念册分别于2013年秋天和2014年春天回流华夏大地。 

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玉壶春瓶景泰蓝杯子是清政府特意为此次访问活动专门订制送与美国舰队的国礼。在缠枝环绕的吉祥图案中,中美两国国旗交织镶嵌,不仅做工极为精细,而且与日程手册上所印国旗图案完全一致。 

 


紫禁城内特设御用监、造办处

专为皇家制作珐琅器


景泰蓝表面那种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艺术效果深得帝王权贵的赏识,明清两代的帝王在宫内均设有专门机构,明代是“御用监”,清代为“造办处”,皆设“珐琅作”专门生产供皇室使用的金属珐琅器,从明宣德、景泰一直到清代康、雍、乾、嘉庆时期。

清代帝王相继在武英殿、养心殿御设造办处,为皇家制作珐琅器。

 


600年从未走出皇宫

寻常百姓不得一见


独步皇宫600年

帝王尊宠无以复加

景泰蓝的制作自元代一直到清末都是被宫廷所垄断,全世界的藏品估计最多也就只有几千件而已,一件精品景泰蓝的成本相当于几十件官窑瓷器。

晚清民国期间由于皇室衰败,财力无法养活造办处的工匠,宫廷珐琅作被迫解散。因此,为了生计,养家糊口,造办处的工匠陆续在民间开办了几个制做景泰蓝的作坊。自此,不可一世的景泰蓝由统一的皇家制作逐渐转变为民间经营为主。

 


钟鼎富贵之气与生俱来

象征独一无二的皇权与财富

掐丝珐琅之所以在几百年里成为宫廷专享的华贵艺术,一方面因为铜胎掐丝珐琅价值不菲,尤其是元明时期的掐丝珐琅器,胎体厚重,全由纯铜制成,极少的甚至用金做胎;另一方面,掐丝珐琅有与生俱来的钟鼎富贵之气,因此被历代帝王当作独一无二的皇权与财富的象征 


-END-

文章来源:原创

重要:《泓湃文化》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将会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互联网时代,我们共同进步。

商务合作微信:19962001664(添加时请注明来意)


 


感谢您的阅读

和我们一起分享艺术和生活的喜悦


南京泓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六朝古都江苏南京,是一家致力于发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专注于工艺纪念品和文化收藏品的创作、设计、制作、销售和推广的文化企业。

泓湃文化以“诚信、创新、高效”为企业经营理念,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丰富、多层次的国内外战略合作资源,依托于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推广,以优质的产品、贴心的服务、独具的价值,赢得了国内多家媒体的信赖并深入合作,媒体覆盖全国115个大中城市。

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纪念品研发团队,集合了诸多资深设计专家、收藏界知名专家顾问及业界销售精英,共计约200人,并拥有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强大的媒体、网络、物流等资源;公司产品种类涉及玉器、瓷器、字画、邮票、钱币、贵金属等各大类近千余种。凭借独特的创意产品、精准的市场定位、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宗旨、诚信的服务理念赢得越来越多客户的支持与青睐。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4009004789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戳这里,加入抢藏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