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人为之兴奋、矿老板为之骄傲、投资人为之狂热!却少有人真正理解ta

---欢迎投稿,将有小礼品赠送---


他年近八旬,却奋战于科研的最前沿

他性格温和,却对学术观点锱铢必较

他不图名利,却为人民的利益而忧虑

他痛心积弊,却为正本清源吹响号角


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李裕伟先生,集毕生之经验,编著了《矿业权与矿政管理 : 中外矿事纵横谈》一书,近期在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全书文字达100万字,为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作出了贡献。

地质社 《矿业权与矿政管理》

《自然资源之声》将持续刊发本书内容,以期为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李裕伟先生近照

李裕伟,男,湖南人,大学本科学历,1939年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地质学家。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地质矿产部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委员、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与技术委员会委员。


正文:


矿产资源量与矿产储量是矿业公司最主要的资产,是政府矿产资源管理的基石。没有这两个量,矿业公司的经营对象和政府的矿产资源管理对象就是乌有之物。

一、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是一种产品

我们知道,大凡工业活动都在于制造产品。矿业公司属于工业部门,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是矿业公司开展矿产勘查生产出来的产品。

在现代生产活动中,所有的工业产品都有一个企业、政府、市场共认的名称。这个名称,既是生产厂家的产品名称,也是市场的商品名称,还是政府监管的名称,最后是获得这个商品的资产名称。例如,对工厂而言,一辆汽车是产品;对市场而言,一辆汽车是商品;对政府而言,一辆汽车是监管商品;对家庭而言,一辆汽车是资产;它的名称始终被称为“汽车”。

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是矿产勘查过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商品、资产名称,企业、政府、市场共用之。这三个名称不可随意用别的词替代,否则矿业界就要天下大乱了。

按照矿产储量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CRIRSCO)的规定,矿产勘查活动共生产三大类产品: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矿产资源的表述从没有规范的名称,到使用矿产储量,再到使用矿产储量+矿产资源量,最后到矿产储量+矿产资源量+勘查目标,经历了400 多年的时间。

人类在3000 〜5000 年前就开始生产矿石。由于采的是地表矿,只采不勘,而采出的矿石真实可靠,其价值也易于估计。

因此,在长达数千年中,均统称为“矿石”,也就满足当时的矿业生产力需要了。近代以来,随着矿业活动规模的迅速扩大,作为采矿前端的勘查业出现,形成了“矿石”+“勘查产品”的矿业活动产品系列。“ 勘查产品”是“矿石”的前身,埋藏于地下,由于勘查阶段和工作程度的不同,产品与产品之间在可靠性和可开发利用性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只有进行分类,才能把勘查产品的市场价值说清楚。

关于用一个什么名称来表示矿产勘查产品的历史,从1556年就开始了,有一个叫Georgius Agricola 的法国人提出,要对找矿勘查的成果进行合理的表达,以利于在市场中规范各方的利益。直到1909 年,行将就职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的胡佛才出版了第一本试图规范矿产勘查产品名称的书——《采矿总则》。

他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矿产储量”的概念。胡佛是采矿工程师出身,对矿产勘查产品的名称需要规范自然是深有感受,所提出的用语可以说恰到好处,迅即被世界矿产勘查界所接受,一直使用到今天。在20 世纪70 年代之前,矿产储量是世界上对矿产勘查产品的唯一用语,北美、欧洲、大洋洲、苏联,中国,无一例外。

但是,人们渐渐感到,使用储量一词有些不对劲了。问题表现在:一是储量不能全部拿出来,二是有些储量不能立马利用。什么是储量?储存、储备之量也。应该是储存多少,就能拿出来多少,而且是有用之物;如无用,储它作甚?看我们的仓库,储存粮食、货物、材料,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里面储存多少,就能拿出多少,而且拿出来后全部可以使用。如果仓库里有1000 吨粮食,只能拿出800 吨;或者只有500 吨能马上使用,其他500 吨不知道是否能使用,那还叫“储量”吗?

于是地质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词汇。1972 年,时任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的麦克凯维(McKelvey)在American Scientist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一个“ 矿产储量 + 矿产资源量”的分类方案(图1)。按照这个方案,矿产储量属于可回收的量,有多少就能拿出多少,并且是立马就能使用的原地量;而矿产资源量属于保存在地下,但不能全部拿出来的全部原地量,能不能利用还不清楚,需根据后续工作来做结论。麦克凯维的分类思想不久被正式转化为美国地调局的分类方案,并迅即被全球矿业界、石油界和各国政府部门接受,为形成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量和储量分类体系奠定了基础。

图1 麦克凯维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

(据V.E. McKelvey, 1972)


在资源量出现之前,储量有“原地储量”与“可采储量”之分;在资源量出现后,储量就专门用来命名可采部分,于是“可采”二字就是多余的了。因此,现在已很难在国外标准中找到“可采储量”一词,储量代表原地可采部分矿产物质,资源量代表原地全部矿产物质,似乎已经分工到位。不过20 余年来,情况又有了变化,国外主要分类规范逐渐把资源量也视为可采量,矿业公司和石油公司也乐于跟进;与此相适应,增加了一个永远留在原地的不可采量类型。现在看来,资源量、储量、不可采量的三分方案已成定局,随意翻阅国外矿业公司的技术报告,在其资源量和储量列表中,已经很难看到全部原地量的类型了。

近20 年来,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勘查产品——勘查目标。

在一些主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中,强调了找矿初期勘查目标的重要性。所谓勘查目标,实际上就是通过工程验证的异常矿化。把它们圈定出来作为布钻的依据,就是“勘查目标”,或称“勘查靶区”,它相当于我国的334 ?,但不求量,只求圈出一个位置。

于是矿产勘查生产了四个大类基本产品或四个基本术语: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矿产储量、不可采量。它们有个总称叫作“查明矿产资源”,但勘查目标不包含在内。当前的联合国UNFC 分类、矿产储量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的CRIRSCO 分类与石油工程师学会的PRMS 分类均是建立在了这四个基本术语之上的。查明矿产资源类型术语从由单一用储量这个术语表述,到目前用四个术语表述,经历了100 年的时间,显示出这套分类术语逐渐成熟的过程(图2)。

我国的一些标准、规范、报告、文件、新闻在用一个统一的词表述时,常用了“矿产资源储量”这个词语。前面的“矿产”可理解为是共用的,中国行文经常如此;后面的“储量”也很明确;中间的“资源”是什么?就叫人摸不着头脑了。查《辞海》,将“资源”解释为“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没有任何量的意思,因此“资源”不是“资源量”。用中文表述,“资源”与“资源量”是两个词,不能共用,也不能互相替代。如果共用或替代,并采用辞海的解释,那么“矿产资源储量”就被解释为“矿产资财的来源(和)储量”了,这不是很可笑吗?英文“ resources”既有资源的意思,也有资源量的意思,是可以共用的;即使这样,也不会省略写为“矿产资源储量(mineral resources reserves)”,而是在标准中精准地、不怕麻烦地写为“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mineral resources and mineral reserves)”,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莫不如此。

图2 矿产资源分类术语演化与成熟过程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提到一点的是,由华人翻译的国际标准中文版,如《CRIRSCO 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和矿石储量公开报告国际报告模板》,把“ resources”翻译成“资源”而不是“资源量”了。这样一来该标准就成了《CRIRSCO 勘查目标、矿产资源和矿石储量公开报告国际报告模板》,在标准中凡出现“资源量”的地方,都成了“资源”,问题比我国还要严重。

我国至少在标准正文中,都明确写成“资源量”而非“资源”。好在“ JORC”规范的中译者最终弄清楚了这个关系,把凡出现“resources”的地方统统使用了“资源量”而非“资源”。我国在今后修订有关分类标准时,是使用“矿产资源储量”,还是使用“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建议当事者慎思之。


二、潜在的矿产资源量

上面所说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属于查明的矿量,即主要是通过钻孔、坑道直接取得矿床的品位、厚度和形态等数据估算出的资源量或储量,但勘查目标不在查明矿量之列。大约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国家开始估算潜在的矿产资源量,主要是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加上对区域物化探数据的解读,对有利的成矿区带或远景区估算一个资源量,被称为潜在的资源量或预测的资源量。这项工作于20 世纪70 年代传到中国,当时的地质、冶金(有色尚未分出)、煤炭、石油、核工业等部门纷纷开展这类评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这类评价增添了先进手段,评价效率越来越高,评价效果也日益显著,成为我国各矿产部门一项常态性的工作,对优化矿产勘查部署,更快更好地发现矿产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按照国际惯例,矿产勘查分四个阶段:预查、普查、总体勘探(相当于我国的详查)、详细勘探。预查的目的是发现找矿目标或找矿靶区。在预查区,通常会有比较密集的异常和矿化,但并没有发现矿床,预查承担验证这类异常矿化的作用。普查的目的是发现矿床,在普查终了,应做出有无工业矿床的结论。

总体勘探和详细勘探是取得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数据,为矿山开发投资决策准备详细地质矿产信息。

潜在的矿产资源量是预查之前的一个工作阶段估算的量。在这个阶段,矿床尚未发现,没有矿区尺度的异常和矿化数据,因此所估算出的资源量是假定它有那么多,勘查后的结果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而经验表明没有的可能性通常要比有的可能性大得多。这就是我们对潜在的矿产资源量的应有认识。我国开展近40 年来的潜在矿产资源评价表明,这个认识是符合实际的。

基于这个认识,潜在的资源量说白了就是没有发现但认为可能有的资源量。美国地调局的分类、国际石油界的PRMS 分类和我国油气分类,都称之为“ 未发现的资源量undiscovered resources”;我国固体矿产分类将其译为“潜在的资源量”,在有些场合还称为“待发现的资源量”。对所谓“待发现”有一个人们乐于使用的表述:我国估算出潜在的资源量×××× 亿吨,已发现××× 亿吨,还有××× 亿吨待发现。于是人们充满期待地面对这些数字,殊不知这些数字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从假设到实现,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过程。

潜在的资源量主要是一种供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部门参考的数据,不宜向公众宣传,在上报国家领导时也要讲清楚其“未发现”的实质及其假设性质,否则就是极大地误导。几年前美国声称在阿富汗发现了价值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量,依据的就是一种极其粗略的未发现资源量评价结果,是为其军事政治目的服务的,引动网民也跟着热议,成功地取得了他们想要的误导效果。


三、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

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既然是一种产品,就应该有生产这种产品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在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称为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报告标准。这里说的“报告”,不是在大礼堂里做报告的“报告”,而是提交一份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数字,可以用表的形式,也可以用简单的数字列举的形式,还可以用表+ 数字+ 文字的形式,即一份完整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估算技术报告的形式。

之所以要有标准,主要是市场交换的需要。任何一种产品投入市场,如果没有产品标准,则交换就无法进行。市场交换遵循等价原则,每一种类型,就是一个具有等价意义的产品。

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等价意义,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地质勘查研究和评价的加工深度上(注意,是加工为资源量或储量,因此不是矿产品加工深度):资源量比勘查目标的加工更深,储量比资源量的加工更深;在资源量和储量内部,高一级的类型比低一级的类型加工更深。例如,控制的资源量比推断的资源量加工更深;探明的资源量比控制的资源量加工更深;可采储量比可预采储量加工更深。资源量和储量的价值除取决于加工深度外,还同矿种有关,如金的资源量价值比铜的资源量价值要高,这属矿种差异所致,而不是资源量分类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资源量和储量的价值还取决于矿床的品位、厚度、埋深、产状等内部条件与区位、基础设施等外部条件,那属于技术经济评价问题。因此,矿产资源量与矿产储量的等价交换规则,是由资源量与储量分类系统、矿种分类系统与技术经济条件共同决定的。对同一矿种、同一技术经济条件而言,资源量和储量的等价交换唯一取决于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即其地质勘查与可行性研究的加工深度。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资源量和储量分为六类,其中一种为勘查目标,三种为资源量,两种为储量,共六种产品。

我国固体矿产分为16 类,就意味着有16 种资源量和储量产品。每一种产品,从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调查研究和评价深度上看,具有等价意义。

我国历史上最初把矿产勘查划分为初步普查、详细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四个阶段,后来又修改为普查、详查 、勘探三个阶段。在1999 年的《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中增加了一个预查,于是形成了当前的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工作程序。但是按照《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的要求,这个程序是不完全的。因为按照这个程序,我们无法获得储量。完整的程序应该是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可行性研究,这就打破了按地质工作、地勘队伍划分阶段的框框。如果不考虑枝节问题,总体而言,矿业活动分为两大块:前一块是矿产勘查与评价活动,后一块是开发与生产活动。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估算,是前一块的工作内容,不仅要估算资源量,还应估算储量,而估算储量就需要借助于可行性研究。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都是把矿产勘查、资源量估算、可行性研究、储量估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我国则到勘探为止,后面的事不管了,于是在长达15 年的时间内,我国没有储量报告,虽然《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对此有明确的要求。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重大的管理漏误(图3)。

图3 被冷落的矿产储量


四、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资产性质

前面已经说过,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是矿产勘查评价活动制造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可交易的商品,对矿山企业和油气企业而言则是其最主要的资产。

有人也许不理解,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怎么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成了企业的资产了呢?这不会是国有资产流失吧?那么我们下面就来说说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怎么变成了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企业所有。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这一点不假;但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量、矿产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矿产资源是自然状态下未经人类加工(包括信息和认识上的加工)的含矿物体,是生产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初始原料。但除了矿产资源这个初始原料外,还需要投入资本、技术、劳动力特别是智力等生产要素,才能生产出资源量和储量这两大类产品。这就如同要修建一座水电站,水力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企业需要投入资本、设备、材料、人力,水电站才能建成,而最终投入市场的产品是发电量。我们不能说发电量属国家所有。国家不会对每一个使用自然资源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视为其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

在矿业公司的上市报告或年报中,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总是被作为最重要的资产内容报告的,通常把它作为企业的资产,但条件是在财务报表中应把属于国家所有的回报以成本的形式扣除。

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具有资产性质,是矿业公司的资产评估的主要依据。在现金流量表评估程序中,矿产储量和矿产资源量可以被资本化,转化为销售收入,形成现金流入,就清楚地显现了储量和资源量的资产性质。


五、市场管理中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

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标准主要是为市场服务的,其原因前面已经讲过,资源量和储量是一种工业产品,而工业产品必须有标准才能在市场上流通。制定标准的目的既然是市场需要,那么这个标准主要是为市场服务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政府也需要用这个标准来规范对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管理行为。市场与政府都需要这个标准,两者是一体的。

市场应用储量和资源量标准的重点是维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矿业的公众投资平台首先是证券交易所,因此规范上市公司报告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透明性就成为这个标准制定与应用的基本目的。矿业公司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估算资源量和储量,政府的证监机构也要严格地监管上市公司报告的资源量和储量。

对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标准应用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稍有不慎,就可能违反标准的规定。以JORC(澳大利亚标准)为代表的国外标准,要求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和每个重要的勘查、开发阶段提交资源量和储量技术报告,每年提交资源量和储量年度更新报告,在所有谈及资源量和储量的报告、文章、讲演和新闻稿中,均应说明该资源量和储量数据的来源,即这些数据是否有合乎标准的技术报告为依据。政府官员也不能随意谈及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数字,一个“某某地区发现大矿,资源量超过××× 万吨”的言论一出,该人士就要注意了,你说的数字是否有符合JORC 标准的资源量和储量估算报告为依据?如果有,你会平安无事;如果没有,你就可能要碰到麻烦了。幸运的是,在澳大利亚,官员们对嘴巴守得很紧,不会轻易放炮。因为他们知道,随意说出一个缺乏技术报告为依据的资源量或储量数字面临的将会是什么。

由于严格执行资源量和储量标准,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矿业公司唯恐违背标准要求,极少有故意夸大或缩小资源量和储量数据的。为了保证符合国家标准,矿业公司多制定有内部标准或指南,诚实、精细地做好野外工作、数据整理、建立数据库和进行资源量和储量估算(内部估算)。因此,矿业市场中报告的各种资源量和储量数字很少出现问题。当然也有例外,如震惊世界的1997 年印度尼西亚布桑金矿造假事件,2007 年我国云南播卡金矿造假事件等(为外国公司造假,与我国无关)。

除证券交易所外,商业银行也要根据矿产资源量和储量分类标准来处理矿业公司贷款申请。国外银行通常只接受以储量为抵押的贷款,不接受以资源量为抵押的贷款。因为资源量是风险资产,无法确认其偿还能力。有的国家更严格,只接受JORC(澳大利亚)、CIM(加拿大)、SAMREC(南非)等国的证实储量(proven reserves),而不接受稍逊于它的可信储量(probable reserves),其意不外是避免贷款风险。股市、银行均涉及公众利益,必须严格遵照标准估算和报告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对于一般非上市公司,或个人之间的矿产权交易,可以不受分类标准的约束,但这些公司或个人为了避险,通常还是自觉地按照标准行事,毕竟这样做使得大家都放心。因此,国外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标准已基本覆盖到整个矿业领域,不论是强制性的还是自觉性的。


六、矿政管理中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

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是矿政管理的基础。试想,假定抽去了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这个基础,矿政管理就仅剩下了矿产资源、矿区、矿业权等概念,这些概念对于矿政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它们没有触及矿政管理对象的本质。矿政管理不是要谈矿业权吗?那么矿业权是什么呢?在经济层面上,矿业权是资产,而这个资产的实质和核心是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在法律层面上,矿业权是探矿和采矿的权利,而这两个权利的核心是保护矿业权人排他性地发现、勘查、估算和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因此,没有资源量和储量,矿政管理的内涵就被抽空了。

矿产资源量和储量管理包括:组织制定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标准,监督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开发利用,进行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统计,开展基于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供需关系的矿产资源形势与战略研究,监督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评估活动等。在这一矿政管理领域,管理操作的直接对象就是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在所有上述管理职责中,制定分类标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职责,被历来储量管理机构置于所有管理任务的首位。试想,如果没有一部适合国情的分类标准,储量管理就缺乏基本的手段。从20 世纪50 年代到20 世纪末,全国储委和后来的储量管理机构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储量分类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修订,最初是全面引进苏联分类,后来参照苏联分类建立我国自己的分类系统,再后来建立我国完全自主的分类系统,最后形成初步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国际初步接轨的资源量和储量分类系统。正是因为对分类系统的不断完善,保证了我国矿产勘查开发有章可循,保证了矿产勘查成果的质量,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基础。因此,把建立和修订分类标准放到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管理的首位,实在是一件顺理成章无需多费口舌的事。

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是矿业权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矿业权申请、矿产勘查开发活动期间,都会频繁地出现资源量和储量问题。第一,矿业权申请中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是否属实,是否符合分类标准要求,是否满足所申请的矿业权对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型及数量要求,是矿业权审批的重要依据。

第二,在矿业权人矿产勘查与开发年度报告中,要报告资源量和储量的变化。第三,要监管资源量与储量的转化关系,矿山不能直接开采资源量,必须将资源量上升为储量后才符合开采要求。国外的矿山,在制定采场计划时,所有的资源量都已被转化成了储量,都有图纸为证。我国过去对矿山开采有“三级矿量”要求。所谓“三级矿量”,相当于现行标准的矿山储量,但目前我国对此无监管程序,大量资源量被直接开采,分类标准中的矿产储量类型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对矿山开发和生产进行监督的作用。

对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进行登记统计,并每年向社会发布,是政府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登记统计发布的目的是从整个国家层面考察资源供应状况,为资源安全与规划服务。不过政府公布的类型主要集中在储量上,资源量是矿产勘查的半成品,一般都不公布。以美国为例,在它所有的矿产资源年度出版物如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Minerals Yearbook等,均只报告矿产储量,其数字是在收集矿山企业数据的基础上,由美国地调局加工而成的。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直接公布从矿山企业汇总的证实储量+ 可信储量数据。澳大利亚采取的是政府分类与企业分类两条线,企业用的是JORC 分类,政府另制定了一个分类,不设储量只设经济的资源量,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然而,在公布什么样的资源量和储量类型上,我国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我国更重视公布资源量,国外更重视公布储量。孰是孰非按下不表,先看看公布矿产资源量和储量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写有关矿产资源的文章时有句口头禅:“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90% 以上的能源、80% 以上的工业原料、70% 以上的农业生产原料都来自矿产资源。”而这些矿产资源,最终是用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来表示的。现在的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什么“量”?是需要资源量呢,还是需要储量?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是需要储量。因为所谓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规划主要是指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统计发布什么量应针对制定五年规划或年度计划的需求而定。那么矿产资源管理部门为制定这个规划这个计划需求的应该提供什么量呢?是矿产储量而不是矿产资源量。美国20 年前公布的数据包括储量和储量基础,储量基础相当于经济的资源量;但是后来把储量基础取消了,仅公布储量。我们知道,储量是当前经济可采的矿量,是一个毫无水分的数字,有多少就能拿到多少,因此准确地公布可以动用的实实在在的矿量,才符合制定近期规划和计划对数据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按照这些数据,考虑各种用矿产业的发展规模、自给程度、进出口政策等,以保证未来三五年间经济系统的顺畅运行。加拿大也是如此,政府只公布储量(证实储量+可信储量)。虽然资源量比储量要大得多,但政府认为没有必要公布,因为它们在近三五年不可能成为国家经济系统需要的可经济开采的矿量;如果它明年、后年被转换成储量了,届时再行公布也不迟。这样一来,美、加等国政府公布的储量数字年年是干货,使用这些数据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都很放心,能保证什么,有多少富裕,缺口多大,一目了然。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矿产资源数据是基础储量,它已经比较接近储量了,可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规划和计划的重要参考数据。

但国土资源部门公布的数字是“资源储量”。这个“资源储量”把分类标准中的16 个类型中的15 个类型包含在其中(潜在的资源量334 ?除外)。这个数字就大大的了,包括当前能用的,包括经进一步工作后能用的,还包括那些不知何年何月能用甚至永远都不能用的。记得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计委对地质部报上来的储量数字很头痛,数量很大,而能用的又不多,在制定计划时令人无所适从,于是要求全国储委清理水分,随后储委组织了对4 个矿种进行清理。到1987 年,国家计委发现清理水分速度太慢,解决不了问题,当时的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同志指示地质矿产部朱训部长开展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论证,从那个巨大的储量表口袋中把能用的矿区和储量搞出来,以便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使用。这就是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论证的由来。其实质是当年地质部地矿部报的数字太大了,要捞点干货。但时至今日,我们向社会发布的,向领导汇报的,依然是泡在水中的矿量——资源储量。因为这个数字大,体现成绩,大家喜闻乐见。如果发布储量,数字会大大缩小,如何向领导、祖国和人民交代?再者,在荒废储量管理17 年之后,也拿不出像样的储量数字来发布。

通过以上历史事实。我们看到,我国国家发展需要什么矿量与美、加等国并无区别,也是需要能支撑国家制定经济三五年计划或规划的实实在在的量,唯有储量能担当此任。其道理很简单,在安排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或规划时,国家需要的是矿产品,而制造矿产品的原料是储量而非资源量。储量是矿产勘查的最终产品,是成品;资源量是半成品,有些资源量还是废品。我们是应该老老实实把最终产品提供给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规划呢,还是把成品连同半成品甚至废品装在一个大口袋里送给国家呢?

如果是制定15 年、30 年甚至50 年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那么资源量可以用上了,甚至潜在资源量也可以用上了。


七、资源量与储量估算机构和合格人员

近30 年来,国际上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估算已经越来越专业化,形成了专门从事两量估算的咨询公司,过去那种千家万户做估算的时代已经结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估算过程已高度计算机化,估算效率与水平大大提高。目前世界上有规模的专业从事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估算的咨询公司约数十家,其中著名的咨询公司有SRK(英国)、WGM(加拿大)、Geostat(加拿大)、AMC(澳大利亚)、 Snowden(澳大利亚)等,均是专家队伍实力雄厚、业务量很大、全球布局的国际咨询公司,从事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估算、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矿山经济评价等咨询项目,为公司上市、矿业投资、银行贷款提供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估算服务。

各国对这类咨询公司没有资质要求,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按目前情况看,优胜劣汰得也差不多了。余下的这些公司均具有很强的实力,新来者必须形成有竞争力的专家团队,否则将难以在这一领域立足和发展。

估算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咨询公司少则10 余人多者达数百人(如SRK),几乎全部由专家组成,是一个智力密集的产业。专家包括三方面的人员:地质学家、采矿选冶专家、计算机特别是软件专家。有了这三方面的专家,估算资源量和储量,开展预可行性和可行性研究,编制勘查设计矿山设计就游刃有余了。而这三方面的业务,又是互相沟通的。

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估算由有资质的人员承担。这类人员澳大利亚称为“胜任人员(competent person)”,加拿大称为“合格人员(qualified person)”。其他各国或随澳,或随加。我们姑且随加,以“合格人员”称之。

对合格人员的要求不高,两条而已。第一条,必须是某个专业学会的会员,通常是地质学会或采矿冶金学会;第二条,必须是对某个矿种某种类型矿床有五年以上的资源量或储量估算的经验。

第一条的要求不难达到。一个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员,很容易成为某个学会的会员,但难的是不同国家间的学会如何互认。合格人员是一个国家对资源量和储量估算人员的要求,而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合格人员可能到世界各地工作,那么他的“合格人员”身份可以带走吗?实施CRIRSCO标准(全球矿业界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国际标准,见另文)的国家,都建立了合格人员学会会员互认制度,办法是建立一份可互认国家的学会名单,称为“互认的海外专业机构(Recognized Overseas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ROPOs)”。凡在此名单上的学会,CRIRSCO 成员国全部互认。为什么叫“互认的海外专业机构”呢?因为基于主权原因,CRIRSCO 的每个成员国执行的是国家标准而非CRIRSCO 标准,虽然标准结构和内容几乎相同,但标准国名不同,因此对一个国家而言,表上机构除本国外,都属海外机构了。

表1 为2014 年CRIRSCO 发布的互认的海外专业机构名单。

表1 CRIRSCO 成员国间互认的海外专业机构(ROPOs)名单


第二条的要求工作经验,全凭从事资源量和储量估算的“合格人员”自述。具体做法是,在资源量和储量技术报告的最后一页留出篇幅给合格人员自我表述和签字。这种自述主要是说明自己的学历和工作经历,五年以上从事资源量和储量估算的经验当然是表述的重点。合格人员怎么写是完全自由的,没有人来监督和检查。但是如果填写造了假,被人揭发,那么你就永远告别合格人员的称号了,因为不会再有人来找你估算了。

一个合格人员的工作经历有限,不可能胜任所有矿种和所有矿床类型:一个搞煤矿的可能不胜任金矿,一个搞放射性矿产的可能不胜任斑岩铜矿。因此,一个合格人员通常只能做他估算经验范围内的矿种和矿床类型的资源量或储量估算。在是估算矿产资源量,还是估算矿产储量方面,合格人员也是有分工的。通常资源量由以地质专家为主的合格人员团队估算,储量由以采矿冶金专家为主的合格人员团队估算。一份资源量或储量技术报告不是由一位合格人员,而是由一个合格人员团队编写的,但其中有一位是负全责的合格人员。图4 为一份按43–101 标准编写的墨西哥Aguila 金多金属矿床矿产资源量估算技术报告。该矿区属美国黄金资源公司所有,由Pincock, Allen & HoltLeonel 咨询公司承担资源量估算任务并提交43–101 技术报告。左边为43–101 报告的封面,右面为报告最后一页合格人员Leonel López 的自述,下部中间小框内为合格人员签名盖章。签名页是43–101 报告的第二十六部分,标题是“合格人员自述”。合格人员名字是Leonel López,职务是C.P.G.(首席专业地质学家)。

图4 43-101 技术报告及合格人员自我介绍与签名页


以下是自述的全文。

我,Leonel López,C.P.G.,Pincock, Allen & HoltLeonel 咨询公司的首席地质学家,工作地址在美国,科罗拉多,莱克伍德,南联合大道165 号950 房间。本证明文件适用于墨西哥瓦哈卡州El Aguila 项目的技术报告,2012 年7 月10 日。

1)我是美国怀俄明州的专业地质学家(证号:PG-2407),美国专业地质学家学会的持证地质学家(证号:CPG-08359),SME 的创办注册会员(证号:#1943910),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注册地质工程师(专业证书号#1191),此外还是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经济地质学家学会、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的会员。

2)我1966 年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工程地质专业,之后在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接受了有关经济评价和投资决策的多次短期培训,此外还参加了其他有关矿产经济与技术经济的专业短训班和研修班。自1963 年起,我的专业实践一直保持连续性。

3)从1963 年起,我一直从事矿产勘查和矿产权的经济评价工作,涉及矿种有金、银、铅、锌、铜、锑,以及萤石、重晶石和煤矿等,工作地区遍及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等国。

4)因此,按照我的经验和资历,我具有43–101 规定的合格人员资格。

5)自2003 年到目前,我任Pincock, Allen & HoltLeonel 国际资源和矿业咨询公司的首席地质学家,1988 〜1993 年,我也曾被该公司正式雇佣。

6)作为编写本报告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我于2011 年5 月16 〜19 日,前往现场调查,目的是检查场地工程图件与基础设施,了解矿床地质,考察地下开采,查验采样程序,核查所提供的资源量估算结果及数据,并同现场人员进行讨论。

7)我是本报告的主要作者,并负责对报告的所有章节进行汇总。我于2011 年5 月16 〜19 日考察了该项目。我起到准备本技术报告的项目经理的作用。

8)截至本证明签章之日,我运用了最好的知识、信息并充满信心地认为,本技术报告按要求披露的所有科学和技术信息均不会产生误导。

9)我与黄金资源公司没有利益关系,符合国家文件43–101 第1.5 节的独立性要求。

10)我已经阅读过国家文件43–101 和表格43–101F1;本报告的编制符合2011 年6 月30 日实施的关于采用43–101 和表格43–101F1 编制技术报告的新的公司政策。

11)我同意本技术报告归入股票交易所和其他监管当局的档案,上市公司据此形成的任何出版物,包括电子出版物,均将在网站上发布,以利公众查询。

上面这11 条,是合格人员的自述,也是对他担任合格人员的证明。现对其简单评述如下。

1)你是不是合格人员,完全是一种毛遂自荐式的自我表述,把自己符合合格人员的条件一一列出即可,没有谁来监督,没有谁来检查,无须申请,无须审批。

2)这位合格人员在第一条中一口气列出了7个会员资格,以证明他符合合格人员的第一个条件。但在这7 个会员资格中,充其量只有一个属ROPOs,就是美国专业地质学家学会会员是有效的,其他的其实可以不填,当然填了也不是不可以。

3)第二条是学历,第三条是经历。此公的学历似乎不过硬,因为他是学工程地质的,勘探方面不过在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参加了一系列关于资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