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加州州长纽森宣布,他将终止该州连接洛杉矶与旧金山的高速铁路兴建计划,因为该计划目前的进展落后预期10多年,而且赤字高达数十亿美元。
纽森说:“让我们回到现实。目前的计划成本太高而且用时过长,对其监督甚少而且缺乏透明。”
不过纽森还留了一个尾巴,保留了171英里的路段。当然,这比砍掉更糟糕。因为,在171英里短途、人口稀疏的小城市间建高铁,对于家家有车的美国人来说,简直是一个笑话。《Slate》杂志分析说,一旦建成,势必成为美国高铁建设的“负面案例”。
加州高铁项目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96年,包含了民主、共和两党多任州长的心血。共和党籍州长威尔逊在那一年签署了建立加州高铁局的法令。2008年,在时任州长、共和党人阿诺•施瓦辛格任内正式通过立项。2015年,在民主党籍州长杰瑞•布朗任内举行了开工典礼并开始施工。在2013年和2017年,一直力主推动高铁项目建设的布朗曾两次来中国考察访问,并都登上了中国的高铁列车,对中国高铁赞不绝口。没曾想,一个酝酿十余年的高铁项目却在2019年又被同样是民主党人的纽森基本砍掉,实在令人唏嘘。
加州高铁的折戟,也是美国高铁的挫败。美国高铁计划比中国早得多,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兴建高铁的想法。但到今天,却远远落在中国的后面。美国人在反思,为何世界第一强国,高铁建设却如此艰难?推而广之,美国还能搞大工程吗?
昔日辉煌:
世界第一的系统是如何练成的?
当年的美国可不是这样的,当年的加州也不是这样的。在加州高铁折戟之际,前加州高铁局主席丹•理查德德说:“加利福尼亚曾建造过世界上最大的输水系统,还有一个庞大的公路和教育系统,我们什么时候失去了对这种能力的信心?”
理查德德提到的加州输水系统,就是加州的骄傲。
加州北部雨水充沛,南部则是天干地旱,水资源严重缺乏。1919年,加州提出了“北水南调”工程理念,
先后进行了四大系统工程的建设。由美国联邦政府建设的“中央河谷工程”(Central Valley
Project,CVP)、由州政府建设的“州水工程”(State Water
Project,SWP)、由洛杉矶市建设的洛杉矶输水道工程以及由南加州都市水管区建设的科罗拉多河输水道工程。联邦、州、市、区级政府上下一心。
其中,最重要的是联邦的CVP工程和加州的SWP工程。1930年代CVP完工,建设了22个水库,灌溉300万英亩农田。1960年代,SWP铺开,由20个水库构成,经由纵横全州的水渠,每年向2300万居民和75万英亩的农业用地输水。这两大输水工程跨越1200英里,是到目前为止全美最大的,也是世界最大的两项输水工程。其实,仅仅是SWP一项,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大了。SWP的水70%用于南加州的城市居民和工业用水,30%用于中央谷地的灌溉。
加州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加州,CVP和SWP居功至伟。CVP把圣华金谷地 (San Joaquin River Valley)
从不毛沙漠变成了全美最重要的农业中心,盛产水果、农产品和副食品。 SWP则不但让洛杉矶和以东的“内陆帝国”
(包括河滨、圣博纳迪诺和安大略等地) 适合人居,而且变成了全美第二大都会。据估计,SWP
每年给加州创造的收益高达4000亿美元。
与今天加州高铁的“牛步”相比,早年的工程进展可谓迅速: 1919年提出,1930年代末CVP
首期水坝和灌溉水渠工程完工,到1973年加州调水主体工程完工,前后不过50多年。而加州高铁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迄今已经过了大约40年!
如果眼光越过加州,全美范围内也是如此。奥巴马试图将高铁与上世纪艾森豪威尔威尔总统的州际高速公路相提并论。在美国拥有四通八达的州际高速公路网之前,最著名的是66号公路,始建于1926年,从东北部的芝加哥一路向西,全长2448英里,横跨11个州,一直抵达太平洋边的洛杉矶。66号公路是美国的希望之路,
是拯救之路。在“黑色尘暴”时,在大萧条中,在二战中,都居功至伟,直到在1985年6月27日被正式从美国国道系统中删除。
66号公路的衰败和被遗弃,却是另一个事物的新生。66号公路使命的终结,始于1956年艾森豪威尔威尔总统大力推动的《州际公路法案》。作为盟军统帅,他到过德国,对德国快捷的高速公路印象深刻,因此他十分期望美国也能拥有像德国一样便捷的高速公路。
■ 曾经盛极一时的66号公路。
1944年,罗斯福总统授权建设名为“州际高速公路的国家系统”的农村和城市高速公路网络,却迟迟得不到资金支持。直到1956年艾森豪威尔威尔签署了《联邦援助公路法案》,明确州际公路建设费用由联邦政府支付90%,州政府出资10%,其中联邦资金由“联邦公路信托基金”提供而不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州际公路项目才开始实施建设。美国四通八达的州际高速公路,助推美国成为“轮子上的国家”,极大地改善了陆网交通。
昨天能,为何今天不能了?
为何当年美国能做那么大事,今天却不能了?是体制原因吗?是分权的美国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了吗?这个解释不充分。因为美国的体制一直没有变。艾森豪威尔威尔时代的美国,与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政治体制是一样的。
当年以“变革”为口号上台的总统奥巴马,曾经想在高铁上有一番作为。在奥巴马看来,包括高铁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其“重建美国,赢得未来”计划的重要一环。时任副总统拜登2011年8月在宾夕法尼亚州宣布,将在未来6年内投资530亿美元发展高速铁路网。这一投资计划旨在实现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未来25年内使高铁覆盖全美80%人口的目标。
问题来了,既然高铁建设一度是两党共识,而且又上升到国家最高战略层面,由总统亲自推动,为何还是“出师未捷”呢?
是资金困境吗?加州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打算兴建高铁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当年加州政府提出这个项目的时候,给出的承诺是项目会在2029年完工且只会耗资320亿美元,可后来,官方给出的数据却显示项目的完工日期会延后4年,而成本更是至少翻了一倍之多。据加州高铁局数据,旧金山至洛杉矶的高铁项目预算已经飙升至770亿美元,且将延长工期4年,预计2033年才能够全线通车。很显然,资金仍有近300亿美元的缺口。
假如项目有前景,770亿美元,对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对于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加州,也不是什么天文数字。2017年,加州的GDP达到2.7万亿美元,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况且,在高铁建设上,联邦政府投资占大头。
是法律困境吗?美国是私有制国家,土地等产权主要归私人所有。地方政府、居民、环境组织都有很大话语权。确实,高铁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加州阿瑟顿市和帕洛阿尔托市就曾对加州高速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及环境影响声明提起诉讼。加州农民因高铁会占用农田,称必要时会“采取法律措施”。目前已有数百起诉讼围绕加州高铁项目。
但是,高铁北加州负责人利普金表示,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他提醒说,当初金门大桥建成时,它面临2000起诉讼。他认为,对高铁这类项目而言,遭到诉讼是很正常的。
是盈利前景吗?确实,美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高铁的盈利前景不明朗。美国铁路一向主要承担全国货运任务,其运能与效率都居世界首位。如美国高铁采用客货共轨,势必严重影响货运效率。如修建专线,无疑又增加了成本。这决定了高铁的票价不会便宜。
美国号称是“轮子上的国家”,只不过是汽车而不是火车轮子。据美国交通部的一项统计,长途出行时,56%的美国人驾驶私人汽车,41%的人搭乘飞机,2%的人乘长途汽车,只有1%的人选择火车。很多美国人一辈子没有坐过火车。政府提出的“高铁一定会迎来大规模客流”一直饱受质疑。民间研究机构“理性基金会”预计,高铁的乘坐率仅为官方数据的四成,政府需要补贴70%的高铁运行与维护费用。
但是,在人口稠密的加州,以及佛罗里达州,高铁还是有一定市场的。美国的第一条准高铁就是在佛罗里达,名为“光亮线”,全长240英里。这条省际高铁由佛罗里达州东岸工业运营,连通了迈阿密、劳德代尔堡和西棕榈滩等多个大型城市和旅游景区。不过虽然名为“高铁”,但车速最高只有每小时125英里(201公里),平均时速则不到150公里。
佛罗里达州占全美人口总数第三,密集的人口提供了庞大的铁道需求。正因为如此,“光亮线”受到了资本的青睐,英国维珍集团大力支持。据报道,2018年11月,维珍集团入股“光亮线”,同时该系统将更名为“维珍铁路美国”。
■
美国的两党政治斗争对本国的基础工程建设事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奥巴马雄心勃勃要建高铁,而特朗普却把高铁称为“整个项目是一场‘绿色’灾难”。
党争日炽,美国大型建设成牺牲品
最有说服力的解释,还是今天的美国社会变了。《纽约时报》2月25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还能搞大工程吗?加州高铁项目引发怀疑》的文章指出,美国如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已经降到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道路、桥梁和铁路正在老化,而新项目的提案则因为党派斗争和法律问题而被延迟。美国的两党政治斗争已经对本国的基础工程建设事业造成了影响。奥巴马雄心勃勃要建高铁,而特朗普却把高铁称为“整个项目是一场‘绿色’灾难”。
假如说高铁建设的必要性尚有疑问的话,现有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的必要性,则是没有疑问的。曾让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公路系统如今却经常因为资金窘迫而得不到及时修缮。根据美国道路和交通运输建设者协会公布的数据,美国约5.6万座桥梁有“结构缺陷”,每4座桥中就有1座以上的使用年限超过50年,超过2/3的道路急需维修或翻新,约65%的主要道路亟待维护或重修。据联邦公路管理局统计,维修公路和桥梁要花费的金额高达8360亿美元。
特朗普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表示联邦政府将在10年内拨出2000亿美元,带动至少8000亿美元的州、市地方政府资金及私营部门资本,用于投资全美的基础设施项目。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此庞大的建设方案,肯定会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当然,美国的党争从来就有。但问题是,今天的美国,社会极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反映到政治领域,党争也就变得你死我活,没有妥协退让的空间。
因此,特朗普要做“大工程”“大项目”,肯定是难上加难。
(作者系美国《侨报》执行总编辑)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东方财经杂志(ID:dfcj-bj)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