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鼻祖”去世!曾上新闻联播道歉 盘活春晚全靠胆大



有人说,没有黄一鹤就没有“除夕看春晚”的习俗。

作者:隋唐

据中央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央视首届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8日凌晨2时4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

说到黄一鹤就不得不说首届(1983年)春晚。那届春晚早已不是一台单纯的电视联欢,而是一个时代“文化氛围解禁”的符号。

在那届春晚上,众多禁忌被一股脑地打破,影响着后来的历届春晚,甚至是中国老百姓的除夕日常。

不管现在春晚如何被年轻人吐槽,至少首届春晚可以证明它“祖上也阔过”。



决定直播竟是因为没钱

黄一鹤出生于1934年4月,辽宁沈阳人。1949年参军后,在解放军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1960年转业到中央电视台,从事编导工作。

1982年11月,时任央视文艺部歌舞组导演的黄一鹤接到了一通电话,让他马上去台长办公室。放下电话,他赶紧顶着风雪赶了过去。

进门一看,台长王枫和时任副台长、主管文艺部的洪民生都在,看到黄一鹤进来,王枫开了口:“老黄,这一次的迎春晚会交给你搞怎么样?你要尽力把它办好。”

当时黄一鹤并没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了他和很多人生命轨迹的命令。

黄一鹤决定把步子迈大点。他迅速成立了“春晚策划小组”,定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晚会现场设置点歌环节”。其实点歌节目在当时并不新鲜,黄一鹤本人在1982年中旬就已经在央视开辟了电话点播节目专线。



△黄一鹤(左一)与同事商量首届春晚节目单。

但是,要想设置点歌环节,晚会就必须现场直播。

央视自1958年开播到“文革”之前,所有节目都是直播方式,后因“文革”一度停播。复播以后,很多节目包括《新闻联播》采用的都是录像播出。对于央视的导演们来说,直播的功夫已经有点生疏。

能否直播,这个决定非同小可,黄一鹤必须请示上级。

他连夜就找台长王枫汇报。王枫正在主持会议,黄一鹤闯进来使得会议不得不暂停。他把大伙儿的想法一说,没想到王枫听了很高兴,答应马上召集技术部门开会研究。

第二天一早,王枫通知黄一鹤:“就现场直播!”



后来有很多人把这事分析得头头是道,从中国家庭电视数量增长到全国文化氛围逐渐开放,各种原因众说纷纭,但没想到王枫道出的答案让人大吃一惊:

“因为没有钱做录像了!当时录像机技术刚起步,一个磁头就要3万美元,要保障日常节目的录像播出,实在是没有钱弄晚会了。”



直播挑战

当时定下直播后,春晚导演组做梦都能笑醒。但没高兴几天,又一个问题摆在眼前。

当时中国还没有“晚会主持人”这个概念。因为录播节目之间可以剪辑串场,所以之前担任主持人角色的都是“播音员”。而这次决定直播,节目之间就需要有人出来插科打诨,串联节目。



因此,黄一鹤第一次设立了“主持人”,王景愚、刘晓庆、姜昆和马季接受了这个“划时代”的任务。关于主持人的标准,黄一鹤后来在采访中曾谈到:

“在那之前,有报幕员、播音员,但是没有主持人这么一说。中央台报新闻的有沈力、赵忠祥,他们背诵能力很强,但没有临场的自我主张和发挥的经验。 不过社会上还是能找到,马季、姜昆,他们的反应能力快。而当时我们有个偏见,相声演员一说起来嘴容易逗贫,害怕格调不高,所以又找来戏剧学院受过专业训练的喜剧演员王景愚。但三个主持人全是男的,上台不好看,于是又找来了当时最火的电影演员刘晓庆。刘晓庆演过《小花》,当时正是最红的时候。他们几个在一起就成了很新鲜的组合。”



△从左到右分别为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

估计谁都没想到,因为设立主持人,黄一鹤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初代带货idol”。

因为条件简陋,很多演员的衣服都是靠自己解决,其中就包括32岁的刘晓庆。既要主持又有节目的她,特意跑到香港买了两件红色带纽扣的衬衫。在春晚结束之后,这两件红色衬衫火遍大江南北。

这个后来被称为“晓庆衫”的衣服,便是当年弄潮儿们梦寐以求的尖货。



△“晓庆衫”

除了刘晓庆,吃到这次“直播红利”的还有李谷一,而这也是黄一鹤在首届春晚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因为那届春晚设置了观众点播环节,所以李谷一作为当时国内最火的歌手,一个人就Solo了7首歌,这也是春晚历史上无人能破的纪录。

在这7首歌当中,就包括了历年来春晚的保留曲目——《难忘今宵》,以及影响力更大的一首歌——《乡恋》。

这歌当年可是禁歌......

在那个年代,大部分是鼓舞斗志的歌曲。像《乡恋》这种流露个人情感的歌被称为“靡靡之音”,“会削弱人民的斗志”。

这歌最终被搬上舞台,是因为点播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后来黄一鹤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接线员端了一盘子观众的电话点播条给我,我一看几乎全是《乡恋》。”央视高层看到群众排山倒海般的热情后,决定冒这个险。



△李谷一演唱《乡恋》。

此后,这首《乡恋》被喻为中国内地流行歌曲的开山之作,并在30年之后的“春晚历史最喜爱节目评选”里排名第二。

回头来看,这场36年前的晚会节奏松散,活像天桥底下的戏台子;节目类型也是比例严重失调;摄像机还经常失焦......但就是这样一台晚会,在2007年初一项“我最喜爱的历届春晚”的观众票选评选中,以40万票高居榜首。



春晚滑铁卢

在首届春晚大获成功之后,黄一鹤又担任了1984年、1985年、1986年、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导演。

其中最让黄一鹤“刻骨铭心”的是1985年那场春晚。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灾难,甚至让央视在《新闻联播》中道歉。

那一年黄一鹤突发奇想,认为将春晚这样一个节目置于小小的演播室中不够格调,于是将春晚的演播室定在了北京工人体育馆。但问题是1985年的技术与设备没有办法支撑这场大型直播。

当时甚至连对讲机都配不齐,很多工作人员只能用无线耳机沟通,信号断断续续。除此之外,演员们的供暖也成了一个大难题。

北京冬天零下十几度的温度,演员们需要在室外穿着薄衣进行表演。最惨的是陈佩斯,当时他与朱时茂表演的小品《拍电影》中,有个镜头是需要他光膀子,还要被泼水假装流汗……



坚持表演20分钟后,陈佩斯一下台直接就被救护车接走.....那届春晚后,全国各地的人民纷纷来信谴责春晚质量太低。无奈,央视只好在《新闻联播》中公开向全国观众道歉。黄一鹤导演也被强令思过半年。

在后来的采访中,黄一鹤表示,那次的春晚对他来讲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甚至一度不想活。

不过强者总是可以从低谷反弹。之后,黄一鹤又成功导演了1986年和1990年的春晚。而在1990年春晚上,在他的提携下,一个名叫赵本山的年轻人出现,表演了一个名叫《相亲》的小品。



黄一鹤先生千古!

有人说,没有黄一鹤就没有“除夕看春晚”的习俗。

其实此话略有夸张,就算没有黄一鹤,也会有其他人来承办首届春晚。只不过,黄老先生在首届春晚上开创的各项“第一”恐怕也就“命途多舛”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解放思想的口号在各行各业得到了积极响应,憋屈了十几年的文艺界开始有了一丝松动,一些新题材的电影和歌曲开始悄然兴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之后连续几届迎春晚会都没有摆脱说教为主的特点,是表演内容陈旧的录播。

当初正是黄一鹤先生力排众议,将直播的决定上报领导,并意外获得了支持之后,才有了春晚后来的辉煌。



而且除了节目形式,黄一鹤对于春晚最大的贡献还在于挖掘了无数个日后春晚的台柱子。张明敏、姜昆、陈佩斯、朱时茂、赵本山……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受益于黄一鹤的慧眼识珠。

今天黄老先生仙逝之后,姜昆悲痛地写到:“黄一鹤是中央电视台文艺编导的先行者,他开创了文艺娱乐节目的先河,为中国人民、全世界华人送去了欢乐愉悦和精神食粮,且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电视文艺导演的中坚骨干,黄一鹤于中国电视文艺功不可没,黄一鹤先生千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