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位中国画家,美国历史最久画廊关门了(组图)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image)

欢迎来到造伪的世界,

千万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自从有了艺术品,就有了赝品。

杰出的造伪者有点像《福尔摩斯》中的莫里亚蒂教授,

隐藏身份,聪明、技艺高超,另警察头疼。

模仿、谎言、算计、名声、金钱,造伪的故事里从来不缺这些。

伪造者的故事甚至比艺术家的更好看,如果可能,这个系列会持续出。

你将看到:

造假高手张大千

在空白画布签名,任由其他画家画的达利

作品卖得最好,成为被伪造最多的艺术家毕加索

今天的故事是

因为一位中国画家

美国历史上最久的画廊关门了

2011年11月29日,富翁皮埃尔·罗然志(Pierre Lagrange)打算出售他的收藏,这是一幅波洛克的作品,2007年时,以1700万美元从著名的诺德勒画廊购得。诺德勒画廊在美国内战前便已开张,从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到福特家族都是它的长期客户。

罗然志将画作送去进行司法检测,结果发现画中含有一种1970年代前尚未出现的黄色颜料,而署名波洛克的《无题1950》(Untitle1950)完成于1950年,且波洛克于1956年去世。

这显然是一件伪作。

(image)

被证明是伪作的《无题1950》。

罗然志给这家美国历史上营业时间最长的画廊下了最后通牒:两天内偿还画款,否则法庭上见。

诺德勒画廊并未作战,而是令人震惊的关门大吉了。

事情才刚开始。

很快,收藏家德·索尔夫妇(Eleanore De Sole和Domenico De Sole)将诺德勒画廊告上了法庭,他们曾以830万美元买下了罗斯科的画作,当然,也是伪作。德·索尔夫妇提出了2500万美元的索赔金额。

同时,曼哈顿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对诺德勒画廊的前任主管安·弗里德曼(Ann Freedman)、艺术经销商格莱费拉·罗萨莱斯(Glafira Rosales)提出民事诉讼。

(image)

波洛克,《第五号》,1948

随后的审讯揭开了一场超过8000万美元的艺术诈骗案。

罗萨莱斯在法庭上坦白,她售卖的包括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威廉·德·库宁( Willem de Kooning)、马克·罗斯科以及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在内的知名艺术家作品,“实际上是生活在皇后区的一个人制作的赝品”。据纽约时报报道,制作赝品的是73岁的中国旅美画家钱培琛。

(image)

钱培琛

创作了63幅大师作品的中国旅美画家

法庭文件指出,在过去的15年里,钱培琛至少伪造了63幅大师作品。

钱培琛是浙江舟山人,解放前父母去了台湾,12岁的他只好投靠上海的姑姑,他从小喜欢画画,为了省钱,大学读了数学专业,毕业后在初中担任数学老师。

1979年元月参加老师沈天万等人组织的的“十二人画展”活动,这个“文革”后的上海“地下”画家群,在往后的30年岁月里大多成为国内艺术界知名人士。

(image)

年轻时的钱培琛。

1981年,42岁的钱培琛赴美学习艺术,不过,这次出国留学,更重要的是能去香港与一别三十多年的父母相见。

读书期间,让钱培琛高兴的是,木心先生也与之在同一个绘画工作室。“木心先生的英文不太好,虽然我也不太灵,但总好过于他,于是可以为他做做翻译。素描班我们在一起,然后版画班我们又是同一个工作室,与他相处的时间很长,差不多有8年。”

在美国的学习结束后,钱培琛成了一名职业画家。为维持生计,钱培琛当过建筑工人,帮人家拆旧房子,也在街头给游客画肖像。陈丹青在《记老友钱培琛》一文中写道:

“我与培琛君都来自上海而迷失在纽约。这种迷失的痛苦与快乐,具体而微。”

(image)

钱培琛作品

(image)

钱培琛作品

同时说,与钱培琛“一见如故”。“他大我十余岁,正当壮年,仪表堂堂,如七十年代所有画家那样不分长幼尊卑,兴冲冲带着画作给我看。”

“他是我所熟知的那一路上海在野画家:天然个人主义,不属于美协,不参加官方展览,从来信奉为艺术而艺术,信服绘画就是色彩的愉悦,画笔永远对准大都会的日常缤纷:法租界、老洋房,还有照射在梧桐树顶端的朝霞与夕阳……”

上世纪90年代,罗萨莱斯和她当时的男朋友在曼哈顿的一个街角发现了卖画为生的钱培琛,随即决定雇佣钱培琛绘制赝品。

(image)

艺术经销商格莱费拉·罗萨莱斯(中间)和她的律师们。

更准确地说,是根据知名画家的风格重新创作,而不是模仿已有作品。显然这是一个更加明智的选择,拿波洛克来说,他的画不可能复制到一模一样,但却很容易画得像。2001年,由钱培琛创作的波洛克作品《无题1949》(Untitle1949)被藏家送到国际艺术研究基金会(IFAR)检查该画,IFAR无法确定这件作品的真伪,最后,藏家将该画退回并拿回了200万美元的画款。

(image)

被仿造的的威廉·德·库宁作品,以300万美元售出。

只是画得像当然很难把画卖个好价钱,罗萨莱斯为这些作品编造了一套可信的来历。她声称卖家是“小X先生”,其父母有菲律宾背景。在艺术交易中使用私人代号与匿名从18世纪以来就很常见,因此一位匿名卖家并不会引起任何怀疑。

罗萨莱斯解释说,小X先生的父母曾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阿方索·奥索里奥(Alfonso Ossorio)的朋友,通过画家的介绍,直接从艺术家本人那里购买作品。

钱培琛是同谋么?

2014年,钱培琛被起诉,在纽约警察搜索他位于皇后区的家前,钱培琛早已和夫人回了中国。

(image)

钱培琛在纽约的家。

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的电视访谈时,钱培琛说对于整个事件,他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他说,当他得知有藏家相信这些作品是马克•罗斯科、杰克逊•波洛克等艺术大家的真品,花上百万美元购买它们,感到“震惊”。

“当我创作这些画作时,并不知道它们会被冒充成真作销售。这些作品被复制出来,只是让那些喜欢它们的人买去挂在家里的。”

这些大师作品全部价格不菲,但作为绘制者的钱培琛每幅画只能拿到5到8千美元。他在访谈中说,“去看我的银行账户,你会知道我说的是真的”。

同时,钱培琛的街坊们提供了更多信息,经常有男人开着豪华轿车来找钱培琛,他总是把自己的画作拿到太阳底下暴晒,而这正是常见的假画做旧法。

(image)

正在作画的钱培琛。

这桩假画案里,钱培琛是不露面的同谋者吗?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他说,“我造了把水果刀,他们用它去杀人,责怪我是不公平的”。

在上海,钱培琛继续着艺术创作,当然,画上签的是自己的名字。他说艺术是他全部的热情,“我为所爱所苦”。

面子比钱重要

已知售出的63幅赝品,只有少数藏家选择索赔,可以获得数额可观的赔偿金。

对于富有的收藏家们,损失了钱财事小,丟面子事大。

他们宁愿对这些假货一无所知,这是整个艺术界的一种现象。只要有某个事物尚未被证明是伪造之物,它就是真品。一旦它被证明是伪造之物,就有人上当受骗,于是,在艺术世界中,存在着一种至少是在潜意识层面的决意要使可疑物品成为真品的愿望。

(image)

爱面子这事,世界知名博物馆也逃不掉。

1940年代末,一位希腊牧师告诉为《泰晤士报》撰稿的英国艺术史家约翰·克拉克斯(John Craxton),他曾经伪造了一尊石像,使其看起来像是4000年前的古物,并被陈列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尊石像就是《大理石竖琴演奏者坐像》,事实上,雕像人物所弹奏的竖琴并不是古代的竖琴。

(image)

《大理石竖琴演奏者坐像》

不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声称,经过科学验证证实了雕像的真实性,但他们拒绝公开发布科学检验结果。

学者之间也存在分歧,不过,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它的展签上仍然写着“《大理石竖琴演奏者坐像》,约公元前2800~公元前2700年,早期基克拉迪文明”。

与富有的藏家不同,博物馆和专家倾向于坚持他们最初的判断的原因,与职业生涯、尊严、声誉相关。如果把博物馆比作当代的神坛,那么,赝品将把它拉下神坛。

什么人会成为造者?

毫无疑问,排名榜首的一定是艺术家。

甚至是成名艺术家本人默认的伪造,最有名的无疑是达利(Salvador Dalí)。他曾经在空白画布上签名,任由其他艺术家在后来才把画面填好。他也曾经对那些其他艺术家模仿他的风格制作的赝品进行真实性认证,条件是他在利润中分得一杯羹。

(image)

达利

超现实主义者安德烈·布勒东曾开玩笑地指出萨尔瓦多·达利姓名的一个同字母亦序词就是“Avida Dollars”(“为金钱而疯狂”,达利的姓名Salvador Dalí),并且达利在获知自己每一个签名都能卖出价钱后,由于太频繁地留下亲笔签名而患上了腕管综合症。

(image)

达利的签名。

2008年,比利时犯罪作家斯坦·劳瑞森斯(Stan Lauryssens)出版了一本回忆录,讲述了他早期作为达利版画赝品经销商的职业,根据回忆录披露,伪造达利作品形成了整个产业。曾经有一次调查就缴获大约12000幅伪造的达利版画。达利是排名第二的作品最常被伪造的艺术家,仅次于毕加索。

著名画家张大千也是一位众所周知的伪造者。1997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购入了一组中国画,其中包括被归属为北宋画家董源的《溪岸图》,许多学者认为博物馆受了骗,这幅作品其实是张大千仿造的。(有对张大千伪造古画的事感兴趣的盆友么?快去留言里举个手~)

(image)

董源,《溪岸图》,绢本,220.3×109.2cm

更早的,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也从事过造伪事业。

1496年,年仅21岁的米开朗基罗雕刻了大理石像《沉睡的厄洛斯》(Sleeping Eros,已遗失)。大理石像被冒充为古物卖给了红衣主教里阿里奥,他是一位早期罗马古物的大收藏家。

里阿里奥后来发现自己买了一件赝品,将雕塑送还卖给他的经销商。

然而,在购买雕塑到意识到上当受骗的这段时间里,米开朗基罗已经从一个毫无名气的小伙儿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艺术家,经销商很开心地取回了那件赝品,并且毫不费力的转手卖了出去,此时这件雕塑的创作者是鼎鼎大名的米开朗基罗。

(image)

米开朗基罗,《大卫》

米开朗基罗的造假不曾触怒红衣主教,事实上,里阿里奥是米开朗基罗在罗马的第一位赞助人,他在1496与1497年订购了两件作品:另一尊《沉睡的厄洛斯》,与《巴克科斯》(Bacchus)。

除了知名艺术家,伪造者更多的是像钱培琛这样的艺术家,他们有着扎实的绘画或雕塑技巧,但却并不出名。

他们的造假动机基本有两类,一是贫穷,为了获得金钱上的报酬;另一类则是觉得艺术才华不受重视,出于某种复仇心理挑衅艺术界,他们对造假有着复杂的心理,想要以自己的才能骗倒所有人,同时又希望被揭穿,这样,才有讲出自己故事的机会。

事实上,像钱培琛一样,许多伪造者最后都出了名。比如著名的艺术造伪者汤姆·基廷(Tom Keating)。

基廷在伦敦附近的贫民区长大,二战后靠修复画作为生,没什么活儿的时就刷房子赚钱,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知名画家,办过几次画展,反响平平,此后,基廷开始仿造署名为伦勃朗、梵高、康斯泰勃尔等艺术家的作品。

(image)

正在画向日葵的汤姆·基廷。

1977年,基廷因诈骗被捕,同年,基廷自传出版。1984年,基廷开始在电视节目里教观众怎样伪造各位著名画家的作品,每集内容分别关注一位著名画家的技术以及如何重新制作。

基廷靠着造伪出了名,画作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他去世的那一年,佳士得拍卖了基廷的作品,据说成交金额相当可观。

接下来,是修复员。

年代久远的伪作,造假者一般是修复员,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熟知某些时期的艺术风格、制作手法以及所使用的材料。

他们中的天才无疑是比利时皇家艺术博物馆的修复员约瑟夫·凡·德尔·维肯(Jozef van der Veken)。

1934年,由十二块木板组成的《根特祭坛画》被盗贼偷走了一块。《根特祭坛画》是杨·凡·艾克的代表作,完成于1432年,是艺术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这是第一幅享誉国际的大型油画作品,展示了当时还属于新生媒材的油画颜料的能力。它吸引着整个欧洲的艺术家,此后五百年,油画这种材料成为艺术家的首选。

(image)

杨·凡·艾克,《根特祭坛画》,1432

警方没找着画作,维肯决定根据照片和其它资料自己重新绘制一幅。

他找了块和原作尺寸相同的两百年前的木板开始了工作。维肯做了三处调整,使自己的复制品有别于原作:他加入了新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的侧面像,作为画中的审判者之一;移除了另一位审判者手指上的指环;移动了其中一个审判官头部的位置。

维肯杰出的技艺使得许多人怀疑他参与了盗窃案。现在,维肯的复制品仍然与那十一块画板一同陈列。

(image)

由修复员约瑟夫·凡·德尔·维肯绘制的失窃的《根特祭坛画》其中一幅。

说到这里,怎么看待艺术品造伪呢?确实有一部分伪造品相当优秀,而受骗的也都是有钱人,基于这个原因,造伪者很容易被人想象成“蒙面佐罗”。

毕加索的一句话对这个问题做了精彩回答,他说:

“糟糕的艺术家复制,优秀的艺术家窃取。”

.

END

.

(image)

把艺术拉出圈外

也欢迎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 @Artha象外

以及主编微博 @象外的阿改

去象外的店看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