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军装爱红妆?75%军人拒穿军装外出原因竟是这个

在公众印象中,解放军因私外出穿不穿军服仿佛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但事实上,中央军委曾禁止解放军穿着军服外出16年之久。

在新中国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军人是可以穿着军服外出的,若不是如此,雷锋的故事亦不会火遍大江南北。在有关雷锋乐于助人的故事里,他几乎都是以军服形象示人——以致于人们把解放军55式冬常服的那顶军帽称为“雷锋帽”。

不仅如此,军服也一度成为中国的一种“时尚”。比如文革时期,大院子弟们就把穿着军服视为一种“身份”。

但在2002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却禁止军人穿军服军装外出。“军人非因公外出,应当着便服”。有人分析,禁止军人外出穿军装,原因有三。一是当年处于“严打”期间,身着军服外出的军人很可能成为歹徒袭击的目标,以此来报复社会、扩大影响。二是受一些害群之马的影响,尽可能减少纠纷、曝光对部队和军人的冲击。三是进一步强化军人的职业属性——解放军“出营即为民”,不享受军人在军中的特殊权利和优待福利。

 

(image)

中国解放军禁止穿军装外出长达16年之久,但禁令解除后,军人反响不一(图源:VCG)


 

(image)

有评论认为允许官兵穿军装外出,有助于加强“军民情”(图源:新华社)


《内务条令》一经颁布,有传解放军内部反弹声音不小。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一些军人的现实思想,通过自媒体等渠道广泛进行表达,逐步引导着舆论的走向。有学者认为,这应该是2018年《内务条令(试行)》作出修改的一个重要舆论基础。

一种声音认为,解放军不得穿军装外出,证明军人不是一种受尊崇职业——军人连军服都不让穿、军人身份都不敢亮,谈何受尊崇?这一规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军人与军服的违和感,影响了军人自身的职业荣誉感。

另一种声音认为,这也许会割裂军民“鱼水情”。《解放军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进入和平年代,中国民众对军队的感情日渐式微。“现在,营院有高墙,门口有哨兵,老百姓很难进营区接触解放军。就算是双拥共建,也大多是领导层活动,与基层联系不大。满大街都看不到解放军,有的解放军做了好事也是不留名,一些老百姓苦苦寻觅才能把锦旗送到军营里。这么一来,军民联系的情感纽带,自然没有过去那么强固了”。

2018年4月,由习近平签署的《内务条令(试行)》终于为解放军解禁,规定修改为:“军人非因公外出可以着军服,也可以着便服”。有评论认为,新令授予军人非因公外出时着军服的权利,给予军人更多一种选择,也让长达16年的呼吁得到了正式的回应。

穿军服上街,对军人意味着什么?中国军网认为,这是一种尊崇。”当越来越多的军人像雷锋那样,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在社会上传递正能量,新时代军人的样子就更加鲜明;当越来越多身穿军装的军人,像舍己救人的孟祥斌那样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老百姓对军人的信任和尊崇就会更多一分“。

但也有评论认为,鼓励军人穿军装上街存在诱发炒作的舆论风险。”在这个人人有镜头的时代,穿着军服上街,既有可能因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举动而成为“网红”,也有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的失误而身陷困境“。

有人甚至猜想,军人穿军服出门,遇到拦路抢劫之类的事情自当挺身而出,但假如看到几个人围在一起争吵斗殴,或者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双方争执不下,他应该不应该介入,这也成了一个问题。”军人的日常训练多以操作武器为主,并非所有的军人都经受过散打、搏击之类的训练,一旦他们离开了武器,其双拳未必能抵挡得住斗殴群众的众腿,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连自身的安全都难以保障“。

有调查显示,75%的军人在接受访问时明确表示不愿意穿军服上街。有军人在网上匿名发表评论称:”这辈子都不可能穿军装外出。穿便服外出既安全又让领导放心“。《解放军报》认为军装可以成为连接社会与军营的一个符号,“让更多人从中了解军人这个群体,认识他们的坚守和信仰”。不过看来一些军人并不希望自己成为连接军民的“媒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