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违反学术伦理 《科学》首次撤稿

因2处"图片意外错误",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宣布,撤下中国学者的一篇文章。涉事学者解释,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期间,研究团队四散各处,"沟通有误"才导致图片使用不当。

中媒澎湃新闻报导,这篇因涉及学术伦理问题而被撤稿的文章,名为"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这篇文章共有12名署名作者,第一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副教授吴艳,共同通讯作者分别是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联合储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朱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副教授宋怀兵。

这篇论文的争议,起因于文内的2张图片,与2017年及2018年发表的另外2篇论文所刊载的图片高度相似。此外,这3篇文章的通讯作者,都有朱斌。

据报导,除朱斌等4名作者不接受撤稿外,其余8名作者都接受撤稿决定,并发布声明称,对研究中的"意外错误"负全部责任。

同意撤稿的8名作者也提出解释,论文中的2处图片错误,是因为研究收尾阶段,正逢武汉因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城,作者身处各地,且无法使用在武汉的实验室数据资料库及计算机,导致彼此"沟通失误"而出现图片使用不当。

报导引述讨论学术研究发表及学术伦理议题的网站"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消息指出,不同意撤稿的朱斌则透过电子邮件认为,文章虽有错误,但研究仍具独立性、真实性等,"科学"期刊可进行勘误,但不必直接撤稿。

中国地质大学近期接连遭国际学术期刊撤稿。中国科技评论专栏"AI科技评论"指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先前曾在另一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发表文章,声称在琥珀中发现鸟骨,推测可代表已知最小的恐龙。

但文章遭中国国内的古生物学者联名质疑,并向"自然"期刊提出评论,称邢立达在缺少可靠证据的情况下,将拥有大量蜥蜴特征的骨头断定为恐龙或鸟。自然期刊随后将这篇论文撤稿处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