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传统文化----毛利文化

毛利人是白云之乡(Aotearoa)新西兰的土著居民,早在1000多年前,他们乘坐远航独木舟(waka hourua)离开自己的家乡哈瓦基(Hawaiki)来到此地繁衍生息。现在,毛利人虽然只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4% ,但其语言和文化却对新西兰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新西兰,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并学习毛利文化,直到大学,甚至在将来的工作中都离不开新西兰独有的传统文化--毛利文化。

Te Reo Maori――毛利语

来到新西兰的游客就会注意到许多地名来自于毛利语。而最常见的毛利用语会是以下这一个:


Kia ora――您好!Kia ora也是谢谢的意思!



毛利人会场/礼堂(marae)



毛利人通常会在自己的会场举行对客人的欢迎仪式,传统的欢迎仪式叫powhiri,一场波华丽仪式可能会因不同的部族或会堂而异,但主要由以下10个步骤组成。

1. 人物(Ko Ngā Tāngata)
一场欢迎仪式需要两组人:主人(tangata whenua)和客人(manuhiri)。欢迎仪式中,由一名女性来以高声吟唱的方式进行召唤(karanga),由一名男性负责演说(mihi)。

2. 祷文(lnoi)

主客双方需要念一段祷文,以确保大家安全和仪式畅顺。

3. 挑战(Wero)

传统上主方要确定访客的意图是否友好。家族中最敏捷和最强悍的男性战士负责进行挑战。通过镖枪(taki)被放下或拾起的方式来判定来者是否意图不善。现在已很少这样做了,现在会通过家族中最强悍的男性对客人挥舞,以最凶狠的样子把客人身边的牛鬼蛇神吓跑,以保客人的平安,所以毛利人对您的样子越凶狠,证明他们对你越友善。


4. 召唤(Karanga)
召唤是您在欢迎仪式中听到的第一个声音。传统上由一位女性长者执行。主方的召唤者称为kaikaranga,由她率先进行召唤。客方作答的召唤者称为kaiwhakautu。召唤的目的是织出一条抽象的绳子,围住来宾,从而安全地引领客人进入毛利战神的领域(Te marae nui ā tea o Tūmatauenga),即祖先房屋(whare tupuna)的前院。

5. 欢迎舞(Haka Powhiri)
欢迎舞由主方表演。目的是要用召唤(Karanga)时织出的抽象绳子拉动客方精神上乘坐的独木舟(waka)进入会堂,并借此舞蹈提高主方、其会堂(marae)、部族(iwi)、部落分支(hapū)及祖先(tupuna)的威望(mana)。

6. 演说(Mihi)
传统上只有对演说(whaikōrero)这门艺术精通的人会起立为对方作演说。目的是向创造者、守护者、死者(hunga mate)及生者(hunga ora)致意,借此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起来,并交待欢迎仪式或接下来将举行的活动之理由(kaupapa)。

7. 吟唱/歌曲(Waiata) - 在每位演说者之后进行
目的是表示众人支持演说者及演说内容。唱词的内容通常与之前的演说及本次欢迎仪式的目的和场合相关。同时向演说者的族谱(whakapapa)或团体本身致意。


8. 礼物(Koha)
由客方送给主方。礼物由客方的最后一位演说者放在地上,表明客方的所有演说都已完成。这是主客双方在仪式中的首次接触。传统上,赠送的礼物是毛利人认为贵重的物品——绿玉、鲸骨、斗篷或其它宝物。如今会用金钱作为礼物。礼物的多寡轻重显示来客的威望(mana)和聚会的重要性。  

9. 碰鼻礼(Hongi)
这是主客双方的首次身体接触。碰鼻礼是双方轻轻互碰鼻子和前额。

10. 宴会/吃东西(Hakari/Kai)
这是欢迎仪式的最后阶段。此时,仪式的庄严神圣(tapu)气氛会随着分享食物(kai)而消失。大家主客不分,欢聚一堂。


如果大家希望你们的行程上加上对毛利文化的体验,感受一次在毛利会场/礼堂被欢迎,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毛利歌舞,与毛利人来一个互动的毛利战舞,记得告诉我们的旅游策划哦。


有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这个项目的朋友可以和我们的专业旅游策划联系:

更多的新西兰资询请关注Skyplus旅游的公众号(长按图片然后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此文章解释权归Skyplus旅游所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