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州中华美术家协会主席邓作列:《男儿写画将心血 西北大地献芳华》

点击关注“紫雨轩书院” | 传承中国文化


专栏

明月千里寄相思 陈蓉晖 - 中国十八把小提琴





多元艺术家邓作列简介


邓作列,祖籍广东云浮,1962年1月18日生于广东湛江市,毕业于广东政法学院。广东侨联海外委员,美国华州中华美协主席,天津商大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十二届人大海外代表。

曾在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大学柏克博物馆、西雅图陆荣昌博物馆、爱达荷克拉克州立大学博物馆、艾德蒙市美术馆、塔科玛社区大学艺术馆、华盛顿长青大学、广东文联艺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扬州史可法纪念馆、天津天美时代艺术博览中心、广东湛江博物馆、广东顺德清晖园博物馆、广东南海博物馆、西雅图大空中心、菲尼中心画廊、澳门新世纪大酒店、澳门万豪轩艺廊等单位几十次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

作品《颂秋》、《史可法像》、《水乡情怀总是诗》、《花影》、《舞雪》、《书法.龙魂》、《飞天跨海跃龙门》、《乐在天地间》、《清晖園》、《清平乐.遊西樵山》等被以上多个博物馆、艺术中心、画廊、大学收藏。

曾接受美国King5电视台、西雅图全美电视台、西雅图中文电台、西雅图时报、侨报、西城时报等十几家中西媒体作专题访谈。

出版有《邓作列书画集》、《心路.邓作列书画篆刻精选集》等十一册书诗画印集。多本书画集,分别被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华盛顿长青大学图书馆、湛江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馆藏。

曾多次在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大学博物馆、塔科玛博物馆、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等单位作专题中国书画、篆刻讲座。

2009年,华盛顿金郡郡长郎森士签署政府公告,定每年2月28日为“邓作列日”,以表彰他在文化艺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2017年获西雅图中文电台颁发“文化贡献”奖。





《男儿写画将心血 西北大地献芳华》

一美国华盛顿州中华美术家协会主席邓作列


       伫立在画家栗子明的油画前,你会有种莫名的感动在心底涌出,它轻声呼唤着你善良的本性,并挟带着你步入一个延续不断的生命礼赞中去。然而,这种悠长的感觉正是画家心与物冥、物我融容的情感流露,是画家言志、抒情、表意的一种综合过程,是画家人品、人格的真灵性的再现。赏读画家栗子明的画,与其说是形神兼备、雅俗共赏,毋宁说是一种沟通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应,关照心灵和精神的艺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无处不渗透着他对大自然的理解,钟爱和深邃的感受,以及对陕北农民特殊精神状态所传达出的人文主义意识。这种体悟自然,关照内心,通过“神思”,让创作思维和艺术想象,发生于心物之间的意境,最终使创作获得某种机缘,达到一切“依乎天理”有如神助的通畅的“妙悟”境界。浑厚大气画风,泼辣的笔与刀,浓烈的金黄色,在分布、层次、对抗、协调中相互交织着,我们往往被作品中迎面而来强烈的自然风华所慑服,又时常为那些牵动典雅柔情的微妙细节所感动,作品体现了浓浓的陕北风情,传达着塞北儿女的精神风貌。“砚边悟艺参画禅,功夫深处定天然。”相信他所下的苦功是非同寻常的。

        艺术,必须感人。不能令读者感动的作品不能叫艺术作品,中西艺术并然。绘画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产物,它反映着特定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显现出特定时代画家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境界。艺术源于自然,则通心灵,本于创作,没有创造便谈不上艺术,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其形式原是情思的形式,物经心化而通过手笔表现出来。画家对物如何感受,如何发现,如何悟得,如何表现,就看他怎样驾驭形式,用他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他自己所感悟的景色和心灵的境界。

      作品为作者心象之象,具有幻真性特点,真为现象,艺术形式为其本质。对从艺者来说,他创作的全都意义在于对艺术美高层次的再创造,参与和锲而不舍。禅宗有云:“迷时师道,悟时自道。”悟是思考的一种方式,达・芬奇曾经说过:“让劳作超过自己的思考,这是微不足道的画家,让思考超过自己的劳作,是走向艺术完美境地的画家。画家应多看,多画,多思考,辛勤劳作是在认直思考指导的时候,才能取得让多数读者满意的成绩。画家历来讲求多方面的修养和经历,栗子明画家在这方面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他出生在农民的家庭,艰难的农村生活将他磨炼得更加坚忍,后来在工厂做政工,文化馆的工作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自学绘画多年,1984年终于走进了西安美术学院的殿堂,在学院接受了中西艺术的正统教育,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是要真诚体验生活,与生活沟通和交融,去感悟自然创作的心态。精神性是绘画的核心,它应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同时折射时代的光辉,并注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向,寻找和把握具有时代精神的因素加以表现。画家栗子明出生在陕北,生活在陕北,创作在陕北,陕北的一草一物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夏收》《喂小羊》《春雷》等作品的思想中,没有抑郁悲愤,素莫苍凉的情怀,以及时尚的后殖民主义的表现方式,让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是一种无比张场的内心对自然、人文表现出的无比快乐,反映出大时代的陕北气息和久远了的淳朴善良。《夏收》《喂小羊》作品里小主人公朴实而灿烂的笑容在天地间荡漾,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体现了人与羊群的温馨、和谐,使人犹如置身于田园诗境之中,好一派生机天然。子明的画,不是求思力索的挣扎,而是任其性情地自由挥写,注重画面之内心价值的充分实现,既关注了古典思想所要求的画面效果,又关注了现代思想对于过程的重视。作品《治沙人》所表现的是几十年如一日,艰苦植树造林的普通劳动者,用辛勤汗水改造自然的动人故事,主人公宽厚、纯朴、坚强的笑容,仿佛在告诉人们人生的价值,作品是那么的诚实、那么的率真质朴,流露出画家对生活和艺术温馨的喜悦,同时也在悄悄告诉人们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此间玄妙,唯识山情水性者方有“灵犀一点”的领悟。作品无处不体现了画家的苦心经营和审美情愫。绘画的道路是多元发展的,风景画作为绘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至今仍未完结。仍在不断地发展之中。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自然环境和人类观念的改变,对于风景绘画就必然地提出了一个新的表现课题。过去,无论是达・芬奇、丢勒或阿尔特多费尔的风景画,浪漫派画家或象征派画家的风景画,到今天仍能引起读者情绪的激动,正是由于它们都不是对过去的机械地重复,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都体现了它们所属的各个时代的特征和精神。

        子明画家在创作中注重吸收了印象派和自然主义画派的风格,不过他又总是能坚持自己的艺术目的,力求表现人的原始情操和大自然的无限魔力,在这些永恒的主题中,尽力灌注自己的真诚和爱,当人们感觉到了这真诚和爱时,这也就是他自己艺术生命价值的所在。作品《春晨》《村口》《童年梦》《冬日》《出山》《牧归》等系列,画家试图纯粹通过运动感和光来捕捉农村“风景”,探取了最富有滚动感的技巧,故意选择一些不确切的、不称量的,然而又是可以看见的主题,赋予画中某种象征性,同时又心甘情愿地把各个象征都带回到现实的描绘之中,超越了印象派的瞬间感,重新构成了题材的永恒性,在非形象的边缘上变成了音乐,并使我们身不由己地被带向陕北高原翌日的原始抒情抽象之中,作品向我们诉述的是家的永恒主题,直实亲切,宁静祥和。中国山水画胎息于六朝时期,形成于五代十国,并在宋代凸现一个高峰。当时,山水画业已完成了其作为中国绘画一大类所必备的所有程式要求,孵化出一整套自给自足,从形式到意境互相印证的完整的技法系统与审美系统,并经由逐渐注入的传统人文精神,而使其功能超越了单纯描摹客观事物以悦人耳目的原始功能,成为山水画家“借物抒情”的可观图像。佛家的“吾心是佛”,与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的“以和天人”等哲学观,是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并成为塑造中国美术具体到中国山水画艺术创作的文化依据。“林泉之心”是对生命生存质量的关怀,“澄怀观道”是对思想方式的探求,“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是对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关系的阐述。这些都使人获得了与大自然的对应关系,子明画家在创作中精神性的追求与强调,对整体观念的把握与关注,正是他在现代油画创作中注入传统中国画意识的一种表述。如《山水系列》《红蜻蜓》《绿牡丹》)等,有着中国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感觉,以及在画中追求东方自然观的空灵与禅境,这都反映出画家在“天人合一”宇宙观影响之下,遨游山水,依托自然,心神与实景相融汇的艺术旨趣,以及遗貌取神的表现方式,从而使观者真正感觉到物我两忘,情景化一的至善境界。子明画家的妙悟性空才情勤奋,创造了令人感动的作品。其才思的宽阔,创新的聪慧,不仅让世界美好,也使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精髓走进了现代人类的精神空间。他的艺术作品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无与伦比的生命力与美丽。

       画家栗子明是一个思想丰富、才华横溢的画家,油画、中国画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先后在中国(含台湾地区)及美国等地多地举办各种画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及国外大型美展,并多次获奖,其中《治沙人》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延安颂美展中获一等奖,《夏收》获陕西省群星美展一等奖,《塞北三月》获陕西美展一等奖,国内外众多报刊都介绍过他的作品及艺术成就。2001年被陕西省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3年作为第三届中国油画陕西分展机构艺术委员会委员评委,现任陕西省榆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油画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尝云:“入佛界易,入魔界难。”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十年磨剑,锋自砺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千古文章根肺腑,一片冰心在玉壶。成绩得来不易,此中甘苦,今人感慨不已。

         画是心迹,若读自当以心,见一次作品,便是与他一次神交。相通之,一字即为多余;不通之,则万语千言又有何用?而作画人的意趣,一旦跳出被许多名言名作织就的樊篱,将自己的真性情水乳交融于自己的作品中,那作品就会闪动着灵性的光,是属于自己的为他人所不具有的灵性的光。文无定法,艺无定法,是技达高处的突破理论,看得出子明画家正在完成着自我的突破,正在寻找着观赏者的心境,从他的绘画中,我们可以触摸到这一次文化血脉的跳动,多年的努力,使他的绘画形成极具个人符号的景象,他的艺术实则上代表与传统主流息息相承的魅力,他的绘画说明了真正延续,必然是拓展的结果,相信凡是欣赏过他的作品的人,必可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享受,并体认到绘画上多种表现方式的可爱、可贵,他在西北大地默默辛勤地耕耘着,他的明天将是硕果累累,谨祝栗子明画家美国西雅图乐雅斋画廊画展成功。

(华州中华美协主席邓作列)



栗子明画家




栗子明画家与华州中华美协领导照于乐雅斋画廊



栗子明简介


《夏收》(局部)


《白泥房子》


《牧羊女》(局部)


《三月黄河》


《昐》


《冰河》


《红蜻蜓》


《陝北汉子》


《山水系列》


《家》


《塞北风情》(中国画)







 紫雨轩书院是一个集文、诗、书、画、影为一体的原创平台,拥有多名国内外实力派多元知名艺朮家、诗词名家及最受欢迎的游记达人等,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陶冶情操,雅俗共享,敬请大家关注!

每天零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长按二维码关注紫雨轩书院



作者文集链接


【多元艺术家邓作列 画集锦】

多元艺术家邓作列:“和而不同 中美建交四十年”之一

多元艺术家邓作列:“和而不同 中美建交四十年”之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