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中国游客在境外入关时被索要小费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还会酿成肢体冲突,给游客行程造成很大影响。为什么过关小费只盯中国游客?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近日,中国驻多地总领馆支招:拒绝勒索小费,注意留存证据,采取合法手段理性维权。
现状
中国公民在国外
屡被索要 " 小费 "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有游客在岘港入境越南时遭海关人员索要小费," 不给小费会被单独拉到一边扣押护照 "。仅今年 7 月以来,就有多名游客反映在越南出入境时被要求在护照中夹带 10 元人民币,或直接将现金给海关人员。
△ 视觉中国供图
如果有人不配合交小费,越南海关工作人员就会通过喝水、打电话、上厕所等方式进行拖延和刁难。即使等待过关的队伍已经排成了长龙,他们照样不紧不慢。
某些国家的海关工作人员向中国游客索取小费,近几年时有发生。其中,越南、柬埔寨、巴厘岛、墨西哥等中国游客常去的旅游目的地情况较为严重。
过关时玩手机
可能会被抓小辫子
某些国家的边检人员向过关游客索要小费时可谓花样百出。有的会直接开口要钱,甚至会用中文说 " 小费,10 元,20 元 " 之类的,有的表现则很神秘,在过关时低声说 " 小费 ",或者做一些手势来暗示,但具体不说金额,让你看着来。
还有一些边检人员会想方设法 " 花式 " 要小费,比如 " 你的护照有问题 "" 你的签证不清晰 "" 你的出入境章像假的 " 等,这时候其实就是在暗示 " 该掏钱给小费了 "。
还有些情况,边检人员会抓住游客的一些小辫子,然后夸大其词。比如现在很多人都离不开手机,在排队过海关时也继续玩,有些人甚至还兴奋地拿着手机在海关柜台前拍照。在这种情况下,边检官员是有权要求暂时查扣手机,待手机内容查验清楚后再还回。但有些地方的边检人员会拿这个当借口,暂扣手机,然后回头跟游客索要小费,给了小费之后才会拿回手机。在这种情况下,入境者通常会很被动,毕竟手机的价格比起小费贵多了,很多人就会想着赶紧给钱了事。
反思
花钱买平安,中国游客更容易被盯上
无论在哪个国家,当地海关边检人员向游客索要小费都是违法行为。
业内人士认为,索要小费的现象之所以频繁发生,伸手要钱的东南亚海关固然难辞其咎,但部分中国导游为了省事,甚至会提前知会游客准备好小费,方便快速过关,久而久之,当地的边检人员就把中国游客当成有机可乘的肥肉。
很多国内旅行社在其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为了不影响带团,不会因某个没有交钱的旅客被扣留影响整个团队的行程,有的旅行团领队甚至直接建议中国游客准备好零钱,即使有时在边检还没索要时就主动递交。
正是因为一些中国游客 " 花钱买平安 " 的心态,逐渐造就了不正常的旅游 " 惯例 "。
另外,持有白本护照或者护照上出境记录比较少的游客会被重点盯上,因为显示了这名游客出境经验较少,比较容易给小费。
支招
遇导游 " 劝导 " 交费可投诉
△ 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的 " 支招 " 页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除了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发布过拒绝缴纳 " 小费 " 的提醒以外,其他部分东南亚国家也针对海关收取小费一事,在暑期旅游旺季到来时发过相似提醒。
中国驻印尼登巴萨总领事馆 7 月 12 日在网站上给到巴厘岛旅游的同胞支招,称中国总领馆将继续与巴厘岛政府有关部门协商合作,共同打击勒索 " 小费 " 的敲诈行为,同时提醒游客,如遇移民官员勒索,应不急不躁,不卑不亢,拒绝给 " 小费 ",并记下对方胸牌上的名字,记住事情发生的准确时间和柜台号;注意当面检查入境章是否有问题;提供真实情况和确凿证据;不要听从导游要求主动交 " 小费 " 的所谓 " 劝导 ",并投诉此类旅行社和导游。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也曾发布消息表示,入出境时如遇口岸官员索要小费,设法保留证据,如旅行社工作人员要求游客向柬口岸官员交纳小费,游客应向国内旅游部门投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