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30日,美国科学院公布新入选的院士名单,共有100名美国本土科学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学家入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当选的院士名单中,其中约40%是女性学者,创下了历年之最。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共有4位华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其中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高福以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当选外籍院士,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锁志刚以及洛克菲勒大学、HHMI研究员Jue Chen当选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成立于1863年的一个非盈利、非政府组织,与美国国家工程院与国际医学院一起组成了美国国家科学、工程以及医学院。截至目前美国科学院院士总产生2347名,其中约有487名为外籍院士。截止到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一共产生了大约2380名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接近485名外籍院士,他们中有190人曾获得过诺贝尔奖。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美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之一,不需要自行申请,基于在原创研究中所做出的突出且持续的贡献,新院士将由现院士在每年四月举行的美国科学院年会上投票选出。现阶段每年将会有100名国籍为美国的新院士被选出,与此同时,还会有最多25名的外籍院士被选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福
高福,图片来自国家疾控中心
高福,男,汉族,1961年出生,山西应县人。研究员,哲学博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
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86年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至2004年任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4年至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2004年3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至今任牛津大学客座教授。2008年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11年5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院长,2017年7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在包括Nature, Science, Cell, Lance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490余篇。任国际抗病毒联盟(ICAV)执委会委员;任《科学通报》杂志主编;共同创办Protein & Cell。任亚洲生物技术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曾获(日本)日经(Nikki)亚洲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2019年4月30日,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颜宁
颜宁,图片来自baidu.com
颜宁,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1996至2000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攻读本科,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施一公教授,从事细胞凋亡研究,2004年12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2005年获得由《科学》杂志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
2007年10月,在普林斯顿完成博士后训练后,受聘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当时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在清华大学的10年间,颜宁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致力于与重要疾病相关的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的系统研究,带领其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基础科研成果,包括解析了国际上攻坚几十年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以及具有重要生理和病理功能的电压门控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的三维结构,其中葡萄糖转运蛋白结构已经被国际经典的生物化学最新版教材收入。
2009年以来,颜宁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7篇,培养7名博士生,比全国99%的高校全校都要多;其研究成果在2009和2012年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2016年,颜宁被《自然》评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之一。
2017年5月7日从清华大学证实,颜宁已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该校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
所获荣誉:2011年8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获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2012年12月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年12月入选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5年2月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5年10月获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2017年3月15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颜宁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提名。
2019年4月30日,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哈佛大学教授锁志刚
锁志刚,图片来自harvard
锁志刚,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1985年锁志刚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力学系,之后赴美留学;1987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巴拉拉分校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199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终身教授;2000年受聘于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2003年7月任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2008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ASME J Electronic Packaging副主编、J Applied Mechanics 等期刊编委、ASME电子材料委员会主席等多个学术职务,发起和组织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作了百余次国际学术大会邀请报告和学术讲座。
研究领域:
在力学与材料科学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包括:界面断裂、电迁移、铁电致材料失效、纳米尺度的相分离与自组装、电子封装力学、薄膜力学等。
受教育经历:
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力学系
198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
198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9—199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拉拉分校任助理教授
1992—199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拉拉分校任副教授
1995—199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拉拉分校任终身教授
1997年7月至今,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终身教授
2000年,受聘于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2003年7月至今,任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荣誉表彰
1992年获美国总统奖
1994年获全美青年工程师金质大奖
1994年获德国红堡基金会红堡高级大奖
1996年获ALCOA基金会研究奖
199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委员会教学优秀奖
200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委员会教学优秀奖
2000年获计算机工程及科学国际会议Eric Reissner奖
2001年获全美机械工程学会应用力学奖
2019年4月30日,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洛克菲勒大学、HHMI研究员Jue Chen
Jue Chen,图片来自HHMI
洛克菲勒大学、HHMI研究员Jue Chen,2019年4月30日,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Jue Chen院士主要研究能够利用能量,传递溶质的蛋白结构。这些蛋白对于跨膜传输营养物质,或是传输身体所不需要的毒质有着重要作用。理解这些蛋白如何运作,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主动转运过程的基本机理。
转载:青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