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不止哥特塔尖和玫瑰花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起火。据法国媒体报道,巴黎警察局表示起火原因很有可能与现场的修缮施工有关。大火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烧毁。2019年4月15日晚18时50分许,巴黎圣母院塔楼起火,一小时后火情迅速蔓延(4·15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

当地时间2019年4月16日上午,大火扑灭,火灾持续14小时。虽然塔尖坍塌,但是所幸玫瑰花窗没有受到损坏。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从中世纪至今,历史烟雨风云来来往往,可是这座教堂却屹立于此,除了哥特塔尖和玫瑰花窗,你还知道什么呢?

 Littérature · 文学

除了文学大亨维克多·雨果的知名小说《巴黎圣母院》(Victor Hugo, Notre-Dame de Paris),热拉尔·德·内瓦尔(Gérard de Nerval)在他的诗集《小颂歌集》中也描写了巴黎圣母院。

奈瓦尔(1808年5月22日—1855年1月26日),中学期间就写诗和讽刺小剧本,十九岁时就将歌德的《浮士德》等德语著作翻译成法语并出版。他出版的诗集有《小颂歌集》等;小说有《安婕丽嘉》等。他也和大仲马等人合作或单独写过剧本,但均无多大成功。

保罗·克洛岱尔(Paul Claudel,1868-1955年),是法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外交官。


保罗·克洛岱尔作为法国天主教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大部分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感,创作了许多诗剧、诗歌和宗教与文学的评论。他在十九世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初次到中国上海的时候只有两岁。他在自己的作品Ma conversion中说,当他来到圣母大教堂时,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启示”«révélation ineffable»击中了: «en un instant mon cœur fut touché et je crus». (“在那一刻我的心被触动了,我相信。” )

路易·阿拉贡(Louis Aragon),法国诗人、作家、政治活动家,年轻时学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陆军医院服役。

1920年弃医从文,成为超现实主义派作家。1930年访苏归来后成为共产党人,在文学创作上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他在其著名小说《Aurélien》中描写过巴黎圣母院:

«Qui n’a pas vu le jour se lever sur la Seine / ignore ce que c’est que ce déchirement/ Quand prise sur le fait la nuit qui se dément / se défend se défait les yeux rouges obscène/ Et Notre-Dame sort des eaux comme un aimant».

Peinture · 绘画

与巴黎圣母院有关的最有名的作品就是《拿破仑的加冕》( Le Sacre de Napoléon)。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国画家达雅克·路易·大卫(又译“达维特”、简称“大卫”)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巴黎卢浮宫,它是画家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画家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

《自由引导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画面中展现了巴黎圣母院的正面装饰。

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画面展示的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