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或许是被华语媒体错误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位欧盟国家元首。
比如前年,国内某媒体(人)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了默克尔演讲
(很遗憾,你们都被欺骗了!默克尔即没有"流泪",也没有发表"告别演讲")。
今天,又有人错误地(或恶意地?)解读/理解了默克尔演讲。不知道是故意为之,一时疏忽,还是另有原因。
5月27号,在以联邦德国首位总理命名的Konrad-Adenauer Stiftung基金会(简称KAS)举行了一次座谈会。
默克尔在今年7月1号开始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全称: Vorsitz im Rat der Europäischen Union,
简称: EU-Ratspräsidentschaft )一职,KAS特别邀请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表讲话。
在此,她用了十几分钟描述下半年的外交政策重点。中欧关系是首要重点(九月份在莱比锡举行中欧峰会),其次还有欧非关系(十月份举行欧非峰会)以及欧俄关系。除此以外,默克尔还谈到欧盟今后应该扮演或起到的角色以及与美国的利益跟价值观关系。
主持人是前国会主席Norbert Lammert(基民盟),现任KAS基金会主任。
三位嘉宾分别是
法国驻德国大使Anne-Marie Descôtes
墨卡托研究院主任Mikko Huotari
以及基民盟国会党团副主席Johann Wadephul(他也是德国国会安全与国防委员会主席)。
KAS座谈会,主持人与四位嘉宾
1
这位中文媒体人在观看默克尔演讲视频的时候可能把一个字听错了。
默克尔在一句话里说了“erkennen“这个词,但这位华语媒体人把它听成了“anerkennen“。
„erkennen"的中文意思是: ① 把...看清楚,清楚地看到,把...辨认出来,认出 ②
把...看透彻,正确估价,认识到 ③ 看出,断定
„anerkennen“的中文意思是: ①承认 ②赞同
于是,中文媒体就出现了“要有决心承认中国在国际机构当中占有的一席地位 (德语:"mit welcher
Entschlossenheit China einen Platz in der internationalen Struktur
beansprucht“)的说法。
这句德文的中文翻译本来就是错的。这句话里的Entschlossenheit是指中国行为的„坚决,果敢,坚毅“,而不是欧洲人要„有决心承认“。
更贴近原文的翻译应该是: „中国以何种决心在国际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 或„中国在国际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决心“。
有时候翻译得不精准是可以理解,也在所难免,但不可以跟原文背道而驰。涉及到某国家元首演讲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否则会很尴尬。
2
这句话的重点还包括两个但是。
第一: 这句原文前面还有更重要的一句:
„Wir müssen erkennen“,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而不是
„Wir müssen anerkennen“,我们必须要承认。
erkennen和anerkennen只相差两个字母,不仔细听,或许真的能听错,但意思则完全不同。假如小编理解有误,再加上自己德语水平有限,其结果就变成了有误导性的一句:
„要有决心承认中国在国际机构当中占有的一席地位“。
或许很多人内心深处渴望默克尔能所出这句话,把自己的愿望辐射或强加在她身上,但她毕竟没说过类似的话。我们更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不能不择手段地专门挑选自己想要听到的新闻。无中生有的事物都不是真实的。不能拿一些虚假的东西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
第二: 这句话还有下一句。„ …, aber wir sollen nicht nur erkennen, sondern auch
diese Herausforderung annehmen“。翻译成中文: „我们不能仅仅只是意识到,也要接受这个挑战。“
中文小编很投机地选取了这段话的中间一句,"巧妙"地忽略了上下文的关系。我无法证明小编此举是否可以为之,故意误导中国读者还是另有原因。答案只有他本人知道。
我能肯定的是,这种做法只会起到负面作用。不少大V仅凭这句谎言就开始对默克尔、德国或欧盟政治风向进行长篇大论的深度分析。虽然也获得10万+,无数点赞,但论证结果实际上都建立在一个美好的谎言上,丝毫禁不起现实的推敲。然而这些大V反而常常被视为具有高见的";专家"。这就好比一只半瞎的高级战狼带领全瞎的低级战狼拼命往前冲,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也不知道前面到底有多少坑。
我之前曾看过次类似事件。某德国华语公众号小编大言不惭地写道,„她跟德语很棒的中文编辑正确地捕捉到作者背后的用意“。事实是,他们仅仅是因为德国作者用了一个词(„radikalisieren“,极端化),就天马行空地意淫出一个结论:
„德媒严厉批评香港愤青,德国力挺中国“。
针对这次默克尔演讲,小编的手法有相识之处。于是,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公众号的标题上都写着„默克尔力挺中国“、„默克尔拥抱中国“
„重磅!默克尔力挺中国:欧洲人需要承认中国的领先地位“等等。
默克尔在视频里想表达的意思是:
仅仅知道中国在做什么是不够的,还要积极接受这个挑战。
但很多中国读者看到的却是:
欧洲人需要承认中国的领先地位。
假如仔细看默克尔演讲上下文,里面根本就没有„承认"这个词。这是小编一厢情愿加上去的。
3
假如以这句话为出发点,默克尔后面还讲了另外相关的话。我们可以把上下文的范围再扩大一点。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默克尔这番讲话的深层含义。
她紧接着还大致说道: „德中(或欧中)未来的关系不仅仅限制于贸易总额或协议关系“、
„为了能够维护欧洲价值观和利益,只能通过建设性和批判性的交流和对话“。
我没看出来默克尔在“拥抱"中国。
德国总理在这次讲话中还强调: „我们不能忘记,欧洲不是中立体。我们是西方政治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维护自己的价值观。“ 以及
„欧盟是西方利益共同体可依赖的伙伴。“
我还是没看出来默克尔在“拥抱“中国。
她对欧盟角色的定义是:
„作为世界的“稳定锚“(Stabilitätsanker)"
这似乎也不是"拥抱"中国的表现。
4
默克尔在演讲中说到,中欧在很多地方还有很大差异(此处省略几个关键词),但不应该成为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障碍。
美国虽然是欧盟最重要的伙伴,但默克尔并没有选择站队(实际上默克尔做出了选择)。默克尔的选择比较隐晦,也比较灵活,保留了不少余地。她没有义无反顾地站在美国这一边。适当的时候也会说不(但不包括这次拒绝特朗普邀请,去美国参加六月底的七国峰会)。
在价值观(如各种自由)和安全与国防政策方面,德国绝对会站在美国这一边。在经济问题上,默克尔绝对不会孤立中国。要不然,欧盟也不会花七年时间(今年是第七个年头了)想跟中国达成投资协议。
在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之间没有一个标准的公式。每次都会按照实际情况重新衡量。
默克尔比较务实。她知道什么是可行,什么是不可行的。默克尔也深知,如果今后不想成为强国之间的游戏球,只能先让自己团结和强大起来。对此,她也在此次演讲中多次提到,并相信,疫情后的欧盟会变得更强大。这也能局部解释,为何德国愿意改变以往的坚定立场,跟法国共同提倡5000亿欧元复兴欧盟经济倡议(欧盟最终拿出7500亿欧元的方案)。欧盟的强大取决于这位"不情愿的大师"。欧盟当下需要一位有作为的德国。
5
很多人或许希望看到默克尔(或欧盟)跟美国决裂。德媒也对欧美关系表示很担忧。其实,说到底,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受美国总统一人的影响。近期有一份名为The
Berlin
Pulse的调研显示,德国人对美国的看法有80%取决于美国总统。当奥巴马2008年出任美国总统时,有超过70%的德国人看好美国,之前只有40%的德国人看好小布什。现在只有略超过30%的德国人看好特朗普的美国。假如今年11月或四年后出现个奥巴马2.0呢?欧美又会进入蜜月期。
默克尔此次也多次强调,欧美关系是欧盟(或德国)安全政策的主要支柱。前不久有两条没有被华语媒体所关注的新闻。
1.)社民党党团主席建议,撤离所有美国驻德国的核弹头。此举遭到基民盟压倒性的反对。德国知名历史学家Heinrich August
Winkler(他也是社民党党员)在《法兰克福汇报》上撰文,严厉批评社民党的这种幻想。前社民党总理施罗德也表示批评。
Heinrich August Winkler
2.)疫情期间,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在减低军事开支,因为真的没钱。德国是世上为数很少还增加(最起码媒减少)军费的国家之一。《南德意志报》有一篇报道写道,国防部今后准备投资1300亿欧元(但没有具体说在什么时间内)。国防部部长AKK准备向美国购买一百多家战斗机。(注:
很多欧洲国家一半以上的军事开支都属于人力成本。德国的军事设备也应该更新了。大家可能都还记得关于德国军界的笑话:
飞机不能飞,坦克不能开,当兵的没新衣服等)
结语:
我并没有刻意打击某些人的玻璃心或自信心,只是想把默克尔演讲的真实内容分享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与思考。此外,我还综合了近期的相关新闻,把它们跟此次演讲相结合。希望能起到部分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把完整视频的链接放在文章下面。懂德语的朋友们可以自己观看。如果不愿意信任我的读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