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20天,离婚冷静期就要势不可挡地来了。
官方解释是离婚冷静期有助于减少冲动离婚,这是官方认为的好处。
显然,我认为这是放狗屁。
那要我说离婚冷静期有没有一点点好处呢?
也是有的,离婚冷静期的施行,有助于减少冲动结婚。
那些被父母逼婚之后,一时半会儿受不了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随便找个男人就去闪婚的姐妹,应该多少能冷静一下了。
因为离婚冷静期的存在意味着,你不结婚可能只是面子上不好过,但是结了婚,可能连命都没了。
有人可能会说,绝大多数人结婚了都很幸福啊,绝大多数夫妻离婚的时候也能好聚好散,你为什么非要盯着少数的极端案例不放呢?
我说姐们儿,你咋就那么自信,认为自己一定是幸福的大多数呢?
任何小概率事件,降临到你身上的时候,你遭受的伤害都是百分之百。
所以,千万不要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离婚冷静期的出现,使得你的试错成本呈变态级别地增加了。
虽然官方解释说,诉讼离婚不受影响,如果一方有家暴等行为就可以绕开冷静期起诉离婚,但是这条路也并不容易。
《新京报》在今年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均来看,30%的已婚女性遭受过家暴,国内女性平均在遭受35次家暴后才选择报警,而我相信,因为家暴而提出离婚的女性遭受过的平均家暴次数只会更多,因为在传统的舆论大环境里,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和离过婚的女性,都处于绝对的劣势,所以她们提出离婚时需要鼓起的勇气,远比报警更多。
在国内每年15.7万自杀的妇女中,有60%是因为家暴,而这个数据,势必因为离婚冷静期的到来,而呈现上升态势。
因为就算你手中有遭受家暴的证据,诉讼离婚之路还是难上加难。
我今天刚看到豆瓣生活组的一个帖子,楼主怀孕四个月被家暴,额头肿起一个大包,她当即报警和叫了120救护车,去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然而她想立案的时候值班警察从始至终都是一句话:「不能立案,你去法院吧。」
最后,派出所居然是以互殴的结论结案的,因为楼主被打的时候还手了,就不能被认定家暴。
而婆婆得知此事之后,只是不停地给受害者打电话让她原谅说谁都有脾气,还埋怨她不该报警,认为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而他们领证8个月,办婚礼2个月,家里的喜字都还没有撕掉,家暴的丈夫也并不是流氓文盲,而是医院里的大夫,典型的高知精英阶层。
楼主最终决定引产掉孩子并起诉离婚,并发出了灵魂拷问:「在我的额头被打成这样的情况下我都难以立案,我当时在派出所就发出了深深的疑惑,到底什么情况下婚姻内的女性被殴打才可以立案,打残打死???」
她的疑问并非毫无理由,请看这则几乎没有引起关注的新闻,南京女子小董长期遭受家暴,有多次的报警记录,连她的父母都被打过,小董早在2018年8月就以家暴为由提出离婚,但因魏某坚决不同意离婚而未获得法院支持。在第二次提起离婚诉讼后,小董被魏某当众残忍杀死。
男方家暴行为严重,婚前魏某就曾因小董割双眼皮便对她拳脚相加。婚后魏某还曾持铁锤、刀具在小区追杀小董。在庭上,魏某仍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公诉人问他为何不同意与小董离婚,他辩称「担心小董(以后)与其他男人生活在一起时,女儿遭到他人性侵害。」
还有河南商丘被丈夫多次家暴,不得不跳楼求生的小燕,致全身多处骨折,双下肢截瘫,如今还不能正常行走,但是幸好她还活着。然而就算小燕店内的监控录像里完整地记录了她被家暴的全过程,在小燕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时,却仍因为窦某不同意离婚而被法院要求两人私下调解,直到多家媒体介入为小燕发声,小燕才在跳楼一年后艰难地拿到了离婚判决书。
对一部分家暴男来说,暴力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也是他们控制欲的体现,一旦被控制者试图逃离,他们会认为这是对他们男性尊严的挑战,所以在他们的词典里,婚姻只有丧偶,没有离婚。
比如离婚后被前夫多次纠缠、威胁复合,最后被烧死的拉姆,她曾晒过离婚证说「感觉自己安全了」:
还有云南昭通彝良的翁小娟,在和丈夫一同前往民政局离婚的路上,被丈夫抱起从高架桥上扔下,由于伤口被河水污染,全身多处骨折的她伤口久久无法愈合,有可能需要截肢,此前以为即将拥有崭新生活的她,多次在病床上哭求哥哥不要再救她了。
翁小娟这个案子,我之前看过非常详细的报道,令人气愤的要素过多,所以多说几句。
她今年才22岁,丈夫唐达松30岁,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最大的孩子8岁,这意味着,唐某和她发生性关系的时候,她还是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
翁小娟因为家境贫寒辍学,打工时认识了唐某,当时认为唐某对她好,就跟他结婚了,婚后唐某一直不让她出去工作,而是在家照顾孩子和给一大家子人做饭和打扫卫生,而且婆婆还总是挑剔她觉得她做得不够好,她跟唐某要点钱给孩子买奶粉和衣服也非常困难,还常常遭受唐某的家暴,所以她萌生了自己出去打工的想法。
外出打工之后,翁小娟发现靠自己也可以养活自己和孩子,她找到了离婚的底气,于是向唐某提出离婚,唐某做了三件事:1、坚决不同意离婚;2、到处宣扬翁小娟出轨,所以才要离婚;3、狮子大开口向翁小娟勒索高额赡养费。
在多次协商后,唐某假意与翁小娟达成了离婚条件,将翁小娟从杭州骗回家,在前往民政局的路上,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在接受采访时,翁小娟回忆起自己恢复意识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听到病房的护士在讨论她「是因为搞破鞋才被丈夫整成这样的」,躺在病床上的她对着记者虚弱地重复自己离婚的理由:「感觉生活太难了,没办法继续过下去了,我在他们家一句话都说不上。」
还有更多类似的杀妻案,我就不一一枚举了。
谭维维的新歌《小娟》里,唱出了拉姆和小娟们的共同遭遇:
所以,离婚冷静期的好处在于,让结婚成为一件更私人、更深思熟虑的事,那种看到别人结婚就着急交卷的心态,可以停止了。
我从来不反对婚姻,因为我相信爱情,可是现在有太多女性,不是因为爱情走入婚姻,而是因为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走入婚姻,这样的冲动结婚,只会拉低自己的幸福指数,别妄想言情小说里「先婚后爱」的桥段会在现实中发生,结婚前培养不出爱情,结婚后面对鸡毛蒜皮的现实生活,就更难了。
我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很多在父母逼婚压力之下快顶不住的姐妹们冷静冷静,也可以转发给死脑筋的父母们看看,到底是你们在三姑六婆面前的面子重要,还是你们女儿的生命和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重要?
再举个例子让父母们清醒一下,南京一位36岁的女副主任医师相亲的微信截图被搬到了虎扑,结果遭受到了铺天盖地的恶意嘲讽。
这么优秀的女性,在相亲群和虎扑男眼里,职业学历职称收入的优势通通不重要,只看年龄身高体重外貌,他们要的只是个生育机器。
就因为她没结婚,她的父母就把她扔在相亲群里任这些猥琐男挑挑拣拣,比起旁人的侮辱,父母的这种处理打折蔬菜的心态,更让人心寒。
何必呢?
如果担心女人老了没结婚很可怜,建议他们可以去看下《梦想改造家》最新的一期,五个成都的老姐妹相约一期养老,她们到处考察之后在丽江古城买下一栋老宅,改造之后成为了每个人的dream
house,我看了都非常羡慕,更羡慕的是五个阿姨那种没有被婚姻家庭折磨的笑脸和自由。
如果有父母认为你就算死了也没事,起码得先结个婚,那么你又何必在乎这种父母的感受呢?明显他们根本不爱你,不把你当人看啊!
说到底,婚姻生活和单身生活各有优劣,并没有高低之分,不存在什么不结婚就低人一等的情况,一个人更不会因为没有结过婚就不完整了。
相反,轻率地陷入婚姻生活,往往会消耗一个人的生命力,使其囿于家庭身份而不能实现自我价值。
而这种消耗,对男女都是一样的,所以这篇文章我也不仅是在为女性发声。
最后,尽管离婚冷静期有了这种让结婚更冷静的「好处」,但它本质上依然是不合理的,历史不应该开倒车。
让我们复习一下邓大姐的话:离婚如果加上很多条件,恰恰给有封建思想的人一个控制和限制离婚自由的借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