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执行中美贸易协议?美媒揭更多细节

中美两国在宣布达成了备受瞩目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中国将如何完成有关承诺?美国媒体12月18日披露更多细节,包括考虑不经香港转运进口美国商品。

彭博社12月18日报道,对于中国将如何按照达成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承诺,在未来两年中将自美进口规模,更多细节正在浮出水面。

这份协议尚未正式签署,其中包括每年采购400至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部分分析师怀疑该采购规模是否可行。

彭博社引述不具名的知情人士称,为了达到这一数字,中国政府计划通过取消或豁免对乙醇的贸易战关税,重启其采购。

中国也在考虑改变贸易渠道,将目前途经香港的贸易转移到中国内地的港口。此举可让每年大约100亿美元进口自美国、通过香港转运的商品直接计入内地的贸易账户,从而提高进口规模。美国不把通过香港转运而进入内地的贸易规模计入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另一位知情人士称,中国领导层正在审慎权衡如何处理经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因为此举将进一步冲击本已低迷的香港经济,并可能令当地的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与此同时,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12月17日表示,中国在第一阶段中美贸易协议中对美国农产品、制成品、能源产品和服务的采购细节将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

莱特希泽在接受霍士新闻频道采访时概述协议中的中方采购计划,"这些都将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但未就书面协议何时公布给出更多细节。

莱特希泽认为,与中国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是"完全可以执行的",并预计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将增加一倍。

不过,很多专家站在美国立场认为,刚刚签署的第一阶段中美贸易协议的赢家是中国,而非美国。 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一方面美国答应取消拟加征的关税,减半部分已加征的关税,而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中国并未承诺减免对美实施报复加征的关税。另一方面,中国在补贴和强制执行措施等问题上没有退让。

美国制造业联盟主席斯保罗(Scott Paul)认为,减免关税意味着美国放弃很多筹码,同时回避了最有意义的贸易问题。

《纽约时报》称,该协议的经济效益似乎是以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川普为迫使中国接受协议而征收的关税,多数经济研究发现,与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相比,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税负担更重。批评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让步,把胜利送给了中国的强硬派。警告这可能会导致一场更持久、更棘手的贸易战,以及中国对经济改革的强硬抵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