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德国女孩怒呛瑞典环保少女 你站哪方?

对于活跃在各大气候论坛的瑞典环保少女,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她跟特朗普的互怼骂战也让人啼笑皆非。

她的2019年可以说是相当的辉煌,一名默默无闻的16岁女孩罢课闹环保,然后参加联合国峰会,怒对川普,登上《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那句“Howdareyou!”

曾刷爆了各个社交平台。

峰会结束后,特朗普在推特上转发了一条格里塔获选《时代》年度人物的推文,并写道,“格雷塔必须解决她的愤怒管理问题,然后去和朋友看一场好的老电影!冷静点,格里塔,冷静点!”

关于格蕾塔的新闻可以说是霸屏了整个2019,但也因此招惹了许多非议。不少人都表示她不过是个被人利用的小孩罢了。连格蕾塔的父亲都表示,自己并不支持女儿罢课选择。

而格蕾塔甚至指责没有认真对待气候问题的父母是“极大的伪君子”。

最近,一位19岁的德国博主公开怒怼环保少女通贝里,引来大批网友围观。

德国少女塞布特·娜奥米(NaomiSeibt)2000年出生,妥妥的“00后”,金发碧眼,五官精致,气场很强,据称智商高达157!

她16岁便完成了高中毕业,比一般人早了两年,科学、技术、化学和物理皆能无师自通。每年,她都会参加德国最有名的比赛JugendForscht(简称Jufo,是一项在科学技术领域选拔德国优秀青少年的比赛),并多次获得奖项。

她跟通贝里一样口齿伶俐,在油管一经亮相,就引发无数网友关注,每条视频点击量都破万。

一开始,娜奥米只是在自己的视频里时不时谈论一下关于气候的看法。

“气候和环保都是目前人们最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但是,我不想让大家因此恐慌,而是应该去思考如何应对和解决。”

简单来说就是:气候危机是应该关注,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被高估了。罢课游行只能带来恐慌,没有实际意义。

娜奥米最近发布的几个视频,

直接开始PK格雷塔了。

“我希望你能真正思考。”

她在视频中说道:

“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哦,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气候变化而毁灭,事实上,从现在到未来的12年,我们都会完好的生活着,或许那时候,大家已经开始用iPhone18在拍照了。”

“但近来,我们一直在被一种气候警告主义思想洗脑,它告诉我们,人类正在毁灭地球,破坏自然,动物会灭绝,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没有未来。”

“当然啦,我相信他们的出发点都只是因为对气候变化的担忧,但真的没必要用这样激进的方式来引起大家的恐慌,让孩子们认为是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亲手毁掉地球,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做的是了解气候背后的科学,冷静去思考和分析呀!”

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认为气候变化问题迫在眉睫,在公开场合批评各国领袖没有好好应对,又发起罢课等等一系列方式,希望人类警钟长鸣。

而娜奥米却认为气候变化论是一种反人类的意识形态,气候本身不需要保护,碳排放和全球变暖之间并没有紧密联系,主流科学家关于气候变化预测无非是一些令人生畏的言论罢了。

在视频中,她还模仿通贝里的名句称:我不希望你们恐惧,希望你们思考。

于是“Anti-Greta”一词应运而生。

谁才是真正的网红少女?

那么问题来了,谁更有信服力呢?

有趣的是,不仅娜奥米自己,还有人也把她形容为反格雷塔的少女(anti-Greta),她也借此成了那些对气候变化持怀疑论人士极力推崇的网红人物。

例如,被认为是美国最具影响力之一的保守派智库“哈德兰学会”(HeartlandInstitutethinktank)就是典型的气候变化怀疑论组织。

“哈德兰学会”会长泰勒表示,娜奥米是自由市场与气候变迁现实主义的绝佳发言人,现在她已经被美国哈德兰学会聘用。

哈德兰学会(HeartlandInstitute)上个月聘娜奥米做代言人,推出“娜奥米vs格雷塔:我们该相信谁?”

娜奥米还将同川普一起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顺便发表演讲。

盛顿邮报在推特转发的关于娜奥米的报道下面,很多人慷慨激昂的抨击她,场面一度失去控制。

“我不想看一个不相信科学的油管博主。为什么要支持呢?”

“如果你反对拯救地球,那你就不是支持人类。”

网友对她的看法褒贬不一,部分支持者更多的是认为,我们现在缺少这样勇敢的年轻人。

“勇于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无论任何时候都很坚强,拥有自己的态度是多么自信啊。佩服,关注你啦!”

“勇敢的女孩!佩服你。看到我们的年轻人没有认输真好。”

网友表示这阵势,像极了两帮大人争论不断,各自派出两个小孩出来演戏作妖,不过是个工具人罢了。

也有人说这波我站德国少女,因为养眼!

德国少女和瑞典少女,你站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