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确诊210万,美国65万,英国破10万

截止至2020年4月16日(周四)英国时间14:00,全球确诊案例突破210万例,死亡人数达到137053人。英美两国死亡人数已经占到全球疫情死亡人数的15%。

过去三个月,相信很多人都对正在发生的疫情,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都有着深刻的经历和体验。特别是海外华人,可以说是过山车一般的感受,从上半场为亲人焦虑,到下半场为自身焦虑,到现在,期望不要有加时赛的焦虑。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 马里奥 普佐 《教父》
本文是一个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海外华人的真实体验和真实感受,同时也是自我对疫情认知的一个过程,希望能帮你更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从而更好地生活。

1、对群体免疫的解读很多

人对于群体免疫的政策是持有罪大恶极的批判心理的。认为英国、德国所推崇的群体免疫政策是典型的资本主义魔鬼思想,牺牲一大批人来保护本国的精英,保护本国的经济,是任由疫情宰割的被动防疫思想,滑天下之大稽。

包括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嘲笑鲍里斯,群体免疫政策把自己给送进了医院,虽然侥幸不死,但是也算恶有恶报!这种观点很常见,但是如果真的独立思考,仔细研究英文的信息和内容,你一定会发现:英、德政府的 “群体免疫” 是直接躺倒吗?“群体免疫” 是战略,而不是战术!

1.群体免疫是一个科学指导概念,而不是应对方法:这个科学概念是由英国首席科学顾问瓦伦斯爵士(PatrickVallance)和德国病毒学家柏林Charite医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所提出来的一个科学理念。

顺便说一下,这两位在英国、德国的地位就如我们国家的钟南山一样,属于泰斗级别的专业人士。而且是纯粹的科学家思维,在提出战略的时候完全是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 简单来说“群体免疫是战略层面”,而带口罩、勤洗手属于战术层面。面对疫情,只有战略对了,战术才有真正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真正的保护人类不受到新冠病毒的伤害和影响。

2. 在没有疫苗之前,新冠病毒是不可能被“人为消灭”的:去看看十几年前发生SARS的医学研究,再看看目前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你会发现人类对新冠状病毒的了解少之又少。

3. 在没有疫苗之前,新冠病毒和人类会长期共存:听起来很可怕,但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这次,新冠病毒之所以这么流行,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病毒和人体的结合能力太强,是SARS的20倍,太适应人类了。

4. 新冠病毒的变异性极强,即使疫苗出来,也有可能已经发生新的变异:目前看到很多自媒体报道有疫苗问世,甚至有些地方省级电视台报道,但实际进入临床应用,产生效果的报道,一个都没有。

5. 群体免疫是终极战略目标,而且是终极疫苗出来之前,唯一的解决方法:因为新冠病毒基本传染系数R0是3,所以感染全体人口的2/3之后,也就是60%-70%人口获得群体免疫,病毒就无法传播了。(R0是3,一人传染3人,如果其中2个都早已经是感染了,那剩下只能感染1个,R0就衰减到1以下了)

6.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已经意识到群体免疫的重要性,特别是近期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出现了无症状携带新冠病毒的诸多案例,进一步验证了,群体免疫战略的正确性。

2. 关于疫情的数据分析死亡率

截至3月3日WHO估计死亡率为3.4%,截至2月20日的中国死亡率(全国3.8%,武汉5.8%,其他地区0.7%)欧洲方面德国目前是进行了大范围的测试,所以数据相对较为准确,目前是2.6%。欧洲地区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截止到今天的数据是:13%。 美国数据来看,截止到目前的数据是:4.3%。

英国由于中央政府的政策还没有达到大规模检测数据无法准确得出,但是从总体来说,应该和德国差不多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在疫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死亡率或者恢复率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数据不够完整而且不够准确。

2009年的H1N1大爆发就是一个例子:早期死亡率预估被夸大了10倍以上。即使在流行病爆发的10周后,各国间的估值也相差很大,在0.1%到5.1%之间。

但是,当整个爆发结束后,整理所有病例档案并统计时,实际的H1N1病例死亡率要低得多,仅为0.02%。死亡原因各个国家统计死亡人数的时候,根据死亡原因的计算方法不一样而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根据英国和意大利的统计数据来看,90%以上的最终死亡者死亡原因都是由于本身携带其他基础病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新冠状病毒并不是完全的致死原因,那些由于新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他疾病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才是真正致死的原因。德国著名病理学家、法医波舍尔教授经过解剖发现,汉堡汇报的44位死于新冠的患者,没有任何一个完全是由于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原因。但是,新冠状病毒给人体免疫系统带来的巨大伤害,患者本来就携带的各种基础病决定了他感染后的病情发展轨迹。“死于新冠的人,大多本来不久就会离世?”

在德国,新冠病毒死者的平均年龄为80岁,86%的死者都是70岁以上的老者。在英国,2010-2020年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是60万人左右,剑桥大学的戴维·斯皮盖尔哈特爵士指出,每年有近10%的80岁以上人士死亡。这个数据,与目前80岁以上死于新冠的比例几乎完全相同。

根据年龄组划分的比较图,蓝色为平均男性死亡率,黄色为平均女性死亡率,红色为新冠状病毒死亡率,从上图中会发现80岁以上的男性死亡率与新冠状病毒带来的死亡率接近重合。

3.我们的恐惧来自哪里?

大量的实时数据更新,让我们每天看到危险恐惧是一种复杂情绪,是面对潜在/正在发生的危险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应激反应。适当的恐惧可以帮助人们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如果对常人不怕的事物感到恐惧,或者恐惧体验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远远超出正常范围,则会给人们带来困扰。

由于新冠状病毒的强大传播性以及媒体的关注度,导致了我们每天都在主动和被动中不停的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等等各种各样的给大脑带来不停刺激的信息导致形成一个惯性的应激反应。

目前,全球统计数据因为新冠状病毒疫情而引起的死亡人数达到了13万7千人,但是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宏观的全球数据统计会发现:每年因为心脏病,中风,包括车祸而引起的全球死亡人数是以数百万计的。

2、全球每年有80万人自杀,每一秒,Twitter都有人告诉全世界他们想死,你有关心过父母、爱人和朋友的心理健康吗?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的《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2450万,癌症死亡病例960万。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全世界的癌症病例数可能会增加60%,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增幅可能高达81%。为此你做好预防了吗?

4、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数据表明,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达60万,而且抢救的存活率只有不到1%,重要原因之一是绝大多数人不会心肺复苏术,你因此而进行专门学习了吗?

5、 每年全世界车祸死亡人数超过120万,是整个伊拉克战争死亡人数的十倍。你有注意你的驾驶安全和交通安全吗?

6、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流感,每过5-10年便会有一次流感大流行,你有注意保护好自己,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吗?这些危险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比新冠病毒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大十倍、百倍,更应该多加防范。但是我们习惯了,我们麻木了,没有关注、没有聚焦、就没有恐惧。

2. 各种媒危言耸听的标题党

英国轻症患者不被医院收治?不被收治的原因之一是不想把NHS整垮,因为事实证明大多数轻症患者,只需自我隔离,不去医院自己可以自愈。比如:查尔斯王子、《阿甘正传》主演汤姆汉克斯及其妻子、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夫人,以及很多体育界的明星等等,几乎都是轻症患者自我康复的例子。

美国真的是人间地狱吗?英国真的是停尸房停满了吗?

美国的情况至少从英文本土主流媒体上没有看到。

英国目前数据统计显示,整个英国的重症监护室的收治率只是80%的饱和度。英格兰中部的南丁格尔医院已经可以使用,但是根本还用不上。目前的死亡人数相比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也不大。 更何况,美国提供救济人士的免费三餐并且发放各种经济补助。

英国也一样,基本上全民都能领到不超过2500英镑每月的政府财政补助。政府发钱,社会安定,大家都安安心心的在家里当宅男宅女。 超市里从最初的少量缺货,到现在的全部装满,要什么有什么,只不过大家为了避免公共场合感染而选择尽量少去超市。

3.各种被放大的负面新闻大部分中国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还是更习惯阅读和观看中文信息。 大部分中文媒体目前仍然愿意寻找西方国家新闻中的丑陋和负面新闻,简单的标题翻译,简单的数字解读生产出来的文章,带着十分明显的倾向性观点和报道充斥着社交媒体。

4. 各种可耻的传闻谣言

△女王确诊

△鲍里斯去世

△美国华人买抢防止黑人抢劫

△美国万人坑

△英国老人放弃治疗

△意大利情侣放弃治疗

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虚假信息和谣言,但是却还是有很多人乐此不疲地在社交媒体上疯狂的传播,并配上开心的祝福。

4.如何克服恐惧,面对疫情?带来恐惧的往往是未知的事物,未知会放大情绪,从而放大恐惧感。 增加对未知的事物和认知,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恐惧。

独立思考:任何一个新闻出来,一定要仔细找到出处,并且最好回到英文的原文去理解。

选择信息:对信息的来源要有一个基本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是说大机构、大媒体的信息就一定准确,而是说小媒体,特别是今天的自媒体不准确的概率会比大媒体要高很多。类似英国太阳报这样的花边小报消息,不看也罢。放松心态:心态很重要,当时的心态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的分析和判断。 面对疫情更要放松心态,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大的全景。疫情是不分种族,不分阶层的,在人人平等的情况下,普通人相对政要、官员,要更安全,至少在英国、美国是这样的。 锻炼身体:新冠病毒目前仍然是没有疫苗的,而且在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有,所以,应对疫情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强自身免疫力,不断提高自身抵抗能力,也能够帮助克服恐惧。

5.我对疫情的思考是什么?

1、疫情目前趋势已经很清楚了,我的判断是5月底以前,或将会结束。不用太关心疫情数据的变化,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成为政府数字里的一份子。

2. 美国,英国,德国能否控制,战胜冠状病毒?

如果英美德这三个国家无论处于什么动机和目的,一定能够研发出针对新冠状病毒的疫苗,时间问题而已。
这三个国家拥有世界最顶尖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英国的生物医学技术和研发能力,克隆技术的发源地,全球生物科技的圣地,一个阿斯利康一个葛兰素史克就可以秒杀其他制药企业。

3、不用太关心疫情是哪里来的,这是科学家和政客的事情,一时半会不会有结果的。

4、中国很强大,英国也不差,要对中国和英国都有信心;

美国,我觉得更加不会有问题,特朗普虽然说话不靠谱,但各州有各州的法律和传统,他们抛开了特朗普的话,加紧抗疫,最出名的就是纽约州州长科莫,各州对人民负责,毕竟美国仍然是地球表面最强大的国家,无论在财力、物力还是科技方面。

5、这次疫情,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保护好自己是核心关键。群体免疫也好,集中控制也好,到最后只有疫苗才是真正解决这次疫情的方法。

6、疫情当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疫情全球得不到控制,无论对中国、美国、英国、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济的下滑,供应链的调整,种种问题,疫情之下,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7.疫情带来的有危机,同时也有机会,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待。

8. 英国的经济短期来看,肯定有影响和冲击,但是长期来看,不是伤筋动骨的损害,损害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大萧条、二战、金融危机等全球性灾难,加上现代社会强大的生产和物流能力,一旦病毒被控制,我想,我们不用为英国能不能满血复原和进一步发展而发愁。

9. 珍惜身边人,珍惜眼前人,珍惜那些珍惜你的人。

10. 英国政府疫情期间所犯下的错误,一定会有说法,这个需要后期法律诉讼,需要工党的紧咬不放,我们做不了什么,保持关注就好。

11. 生活中,一定还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次是疫情,下次有可能是其他的,不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事情发生,如果改变不了社会,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以适应这个社会。

12. 赚钱很重要,在哪里都是一样,有钱才能有底气抵御疫情,抵御外界一切不可预知的风险和危险。疫情过去,要更加努力赚钱,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疫情感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死亡率是3%,但是如果一直没有存款,没有收入来源,死亡率有可能是100%。

13. 不要和三观不同的人去争辩:三观不同,认知不同,环境不同,都很有可能对同一件事实产生不同的判断。

14.疫情面前,没有胜利者,成败留给历史来判断,谁的作业比谁的作业要更好,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客观、公正判断。时间,是检验一切的真理。

6.写在后面

"A pessimist sees the difficulty in every opportunity; an optimist sees the opportunity in every difficulty."悲观主义者从每个机遇中看到困难,乐观主义者从每个困难中看到机遇。放松心态,勇敢面对

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我们坚信,这场持久战,最终将取得胜利,现在需要做的是

保持良好心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社交活动

加油!抗疫必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