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关闭,海鲜工厂再爆发群聚感染

在高喊复工的情况下,全美肉品和海鲜行业者也开始试图恢复正常运作。

伴随着复工,受感染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当地卫生部门7月23日公布,阿拉斯加西沃德市一家鲑鱼加工处理工厂爆发群聚感染。

事发海鲜工厂为OBI Seafoods旗下的鲑鱼加工厂。根据调查显示,厂内约共让人有260名职员,其中部分非该市居民,

其中,96名员工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阿拉斯加州政府卫生部透过声明表示,已经对厂内所有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员都将转往大城安克拉治隔离与治疗。

除了上述鲑鱼加工厂外,近日还有一艘从阿留申群岛抵达西沃德市的渔船,被验出船上85名船员感染新冠病毒,所有人员也同样被转移至安克拉治医治。

另外,阿拉斯加首府朱诺另一家海鲜工厂近日也传出疫情。各国的肉品工厂也好、海鲜工厂也罢,全球各地类似市场、工厂都曾爆发过大规模疫情,有专家分析,因为工厂低温,人数密集,往往是疫情爆发关键。

为什么这次海鲜工厂又中招了?

有专家分析,这些发生聚集性疫情的环境,几乎都离不开同一个环节——冷链运输。低温,恰恰是新冠病毒喜欢的环境。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在4℃合适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能维持中等稳定,在-60℃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有专家认为,病毒“不怕冷”的特性,解释了为什么几次病毒都在冷藏食品较多的海鲜市场被发现。

另一方面,疫情在农贸市场和肉类加工厂出现聚集性感染,和其本身的工作环境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肉类加工厂和一些食品厂已成为病毒的温床。这是因为流水作业程序让工人无法保持社交距离,为保证疫情期间正常加工能力,工人只能带病上岗。

她强调,从食品市场开始暴发,提示风险最大的是食物处理环节的食品产业从业人员。入口之前的捕捉、贮运、贸易、宰杀、剖洗、烹饪等环节是风险所在。同样,在农贸市场内工作的商户也面临着类似问题——工作人员手接触到被污染的产品,再擦鼻子揉眼睛,就会被感染,市场内密集的人流更加速了疫情的传播。

这就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是不是有可能传播来源就是一个感染者或者被污染的食品,而海鲜市场的环境给它造就了快速传播的机会。

这样看来,海鲜市场一类的场所,或许只是一个巨大的病毒“中转集散地”。对此,阿拉斯加流行病学专家麦克劳克林(Joe McLaughlin)表示:阿拉斯加渔业已经发生三次大规模群聚感染,令人联想起美国本土的肉类工厂群聚感染事件,强调工厂应有所警惕,并进行全面筛检,大家也应该继续保持警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