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野象渡江回"家":时隔17月 投放象食近180吨

云南野象“旅行团”到哪儿了?

几个月来,这群离家旅行的“庞然大物”成了名副其实的顶流网红。它们的一举一动自带天然的“综艺感”,就连平平常常的吃饭、散步、睡觉也吸引着大家的目光,靠实力毫无悬念地圈了一大波人类粉丝。

这场让全国无数人牵肠挂肚的连续剧,终于迎来了关键性转折:8月8日20时8分,14头北移亚洲象依次缓缓走过151.62米长的元江大桥,安全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

经过17个月、1300多公里的漫长迁徙,它们终于开始平安地向适宜栖息地回归。

迂回迁徙1300多公里,北上象群跨越半个省

这一趟远门,对于象和人都不容易。

2020年3月,一个平常的日子,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这群野生亚洲象离开了“老家”。

监测显示,该象群由成年雌象6头、雄象3头、亚成体象3头、幼象3头组成。这一队拖家带口的象群一路北上,在去年12月进入普洱市墨江县,他们还增加了一头象宝宝。

由于象群中有一头象的鼻子曾受过伤,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给它们起了“断鼻家族”的外号。

今年4月,这个家族从墨江县前往玉溪市元江县觅食后,有2头公象在元江离群,回到了植被丰富的墨江,开启了每天上山吃吃东西,中午热了游游泳,晚上下山溜达的“神仙生活”。

剩下的15头大象继续前行,进入玉溪市峨山县境内,并一路北上。它们迁徙近500公里,相继途经玉溪、红河、昆明3个州(市)8个县(市、区),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

对于象群如此罕见的长距离北迁,专家一度担心这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旅行。

所幸,在柔性干预技术手段的引导下,象群在6月3日掉头向南,离开昆明市沿着宝夕公路进入夕阳乡。

截至8月8日,云南召开发布会称,北移的15头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目前,“断臂家族”在玉溪市元江县红河街道附近林地内活动,距离普洱市墨江县26公里。

投放象食近180吨,柔性干预技术助象回家

这是6月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拍摄的负责堵路的渣土车队。

据悉,自亚洲象北移以来,多名野生动物、信息通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了安全防范和助迁工作。他们边工作,边研究,边应用,过程中留存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成果数据。

“云南省森林消防、各地公安队伍、电力、通信等部门,以及电子设备和电信企业等给予了强有力的技术和团队支持,充分验证了我国强大的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也为完善动物监测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提供了参考。”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说,在防控技术方面,还创新性运用亚洲象迁移线路预判、布控与投食相结合的柔性干预技术,为今后缓解“人象冲突”乃至“人兽冲突”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为引导象群,减少人象潜在冲突,云南省共出动警力和工作人员2.5万多人次,疏散转移群众15万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吨,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象可以平平安安走上回家路。

不过,在大象一路“逛吃”的旅途中,也免不了淘气“肇事”。仅仅在40余天内,“断鼻家族”就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截至8月8日,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承保公司受理亚洲象肇事损失申报案件1501件,评估定损512.52万元。

醉酒打架还躺平,“象”往的生活长这样

野象“旅行团”迁徙的路上,也留下了许多萌萌的瞬间,为我们全方位上演了一场“象”往的生活。

途经村庄时,大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对于“断鼻家族”来说就是免费的自助餐。大象饱食一餐后,又会慢慢悠悠地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

在这期间,调皮的小象们难免“状况不断”:先是一只年幼小象因豪饮了近200斤陈酿,“醉倒”在峨山县大维堵小寨组,直接睡过头而脱离了象群;又有一只不小心玩塌了猪圈,尝试和小猪“社交”却用鼻子打小猪;还有两只干脆在泥地里“打架”,被网友调侃,“全国都知道你俩打架了”……

吃饱喝足后,象群的“超萌睡姿”也在网络上刷屏——象群集体躺着睡觉,3头大象将1头小象紧紧护在中间,小象醒来后发现自己被卡得动弹不得。网友纷纷评论,“像极了小时候挤在父母中间睡觉的自己。”

如今,这个野象“旅行团”已经平安找到了适宜的栖息地。尽管这次“离家出走”的原因仍然是个谜,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原本的栖息地可能难以承载象群家族所有的成员,未来亚洲象的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