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最完美垫底者!马拉松选手跑到天黑

运动场上发光发亮的不只是胜利者,超热血的落败选手亦可能名留青史!早前日本女跑手饭田怜在接力赛中骨折受伤,忍痛爬行交棒,展现运动员坚毅不屈的精神而受注目。其实早于半世纪,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马拉松赛事亦出现类似一幕,来自东非国家坦桑尼亚的跑手阿赫瓦里(John Stephen Akhwari),获封奥运史上“最完美垫底者”,远较奥运马拉松金牌得主更能振奋人心。

马拉松赛事长达42,195米,阿赫瓦里在完成近半路程时与其他选手发生碰撞,他肩膊受伤流血,右脚膝盖骨更移位,伤势相当严重。本应含泪退出赛事,但阿赫瓦里却忍痛拖着身躯,在赛道上边跑边行慢慢前进。当赛事颁奖礼完结了,天色已经全黑,会场观众陆续离去,大会才宣布有一名选手仍在跑,观众才急急赶回。最终阿赫瓦里在掌声雷动下,咬紧牙关完成赛事,更留下名言“我的国家不是送我到五千哩外来开赛,而是来完成比赛。”他虽未获奖牌,但其永不言败的精神却得到全世界掌声,成为奥运史最著名跑步运动员之一。

阿赫瓦里由天光跑到天黑,观众获知他仍在跑时,纷纷回到会场,向他送上最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伴随他慢慢跑到终点,场面热血感人。(Youtube频道“Olympic”影片截图)

1968年的第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史上首次于拉丁美洲举行,选址为墨西哥的墨西哥城,位处海拔逾2300米地区,空气稀薄不利运动员发挥,对跑手影响尤其严重,故一度引起不少争议。

50年前的运动科学水平相对落后,连欧美国家都对墨西哥城的高原气候苦无对策,遑论相当落后的非洲各国了。位于东非的坦桑尼亚当年是首次参加奥运,一共派出4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包括30岁的长跑手阿赫瓦里,他是住在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马扎罗山(Mount Kilimanjaro)附近地区的农夫,空闲时才会进行跑步训练。可惜就连被誉为“非洲屋脊”的训练环境,也无助阿赫瓦里于奥运上跑出好成绩。

赛事结果证明各国的忧虑不无道理,不少径赛运动员成绩都低于预期,而在马拉松赛场上,75名跑手中更有多达18人因未能适应其比赛环境而退赛。贵为非洲冠军级人马的阿赫瓦里,纵未有选择放弃比赛,但亦于开跑不久后便感到不适,慢慢堕后。

阿赫瓦里右脚膝盖骨移位,伤势严重,但他拒绝放弃比赛,只在简单包扎及治疗后便继续向终点进发。(Youtube频道“Olympic”影片截图)

阿赫瓦里眼看形势严峻,无惧抽筋的痛楚,决定加快跑速追赶领先的选手群,讵料却在接近赛长度一半(约21公里)的标距处时,因与其他跑手碰撞而倒地,阿赫瓦里不但肩膊被撞伤而血流遍地,右脚膝盖骨更移位,伤势相当严重。

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劝喻阿赫瓦里退出比赛,惟他却断言拒绝,经简单包扎及治理后再上赛道,其勇气获旁述员如此评价,“一把声音在他体内叫他继续,故他未有放弃”。此时包尾的阿赫瓦里已大幅落后于前一名跑手,其伤势更令两者的距离一直拉远,惟他却未有放弃,强忍疼痛,一瘸一拐朝着终点进发。

埃塞俄比亚跑手华度(Mamo Waldo)以2小时20分26秒完成比赛夺得马拉松项目的金牌,其他选手亦逐一越过终点。颁奖礼过后,天色亦已变黑,观众们都以为比赛完结而逐渐散去之际,没料到会场广播却宣布:还有一名选手仍在继续赛事!当时已是金牌选手冲刺后一小时。

观众获知消息后赶返会场,连摄制队亦派人在赛道寻找这位“最后的选手”,只见阿赫瓦里由天光跑到天黑,负伤的他虽已筋疲力尽,但仍咬紧牙关,步履维艰地缓缓前进。观众们看到如此情景均大受感动,均给予最热烈的欢呼打气,伴随他越过终点。

坦桑尼亚跑手阿赫瓦里在1968年奥运马拉松比赛受伤,他咬紧牙关完成赛事,其名句“我的国家不是送我到五千哩外来开赛,而是来完成比赛”,传颂至今。图为他于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情况。(视觉中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