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看天气!全球极端降水会越来越多

摄于21日清晨,航拍暴雨后的郑州市区。摄影:李东轩

7月18日傍晚开始,郑州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一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这一数值超过了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极值。截至21日下午,这一场强降雨造成河南全省120多万人受灾,因灾造成25人死亡7人失联。

而事实上,郑州的强降雨并非特例,这或许只是极端天气频发的一处缩影。过去一段时间,全世界许多地区都在饱受极端降水灾害之苦,而在气象学家看来,这一切都源于21世纪的气候变化,变暖的世界正是导致更多致命洪水的出现。

极端降水会越来越多?

答案是肯定的。

就在郑州开始强降雨的仅4天前——7月14日,西欧更遭遇特大降雨,造成历史罕有的灾难性洪水——德国向来为人称道的下水道排水神话亦被击垮;比利时内政部长Annelies Verlinden称:“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摄于20日傍晚6点,郑州路面积水,道路难行 摄影:李东轩

摄于21日清晨,路面交通正在持续恢复 摄影:李东轩

7月14日,德国天降暴雨,部分地区1天的降水量超过了往常整个7月的量,导致大规模洪水,多人死亡(摄影:ALEX TALASH,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

在德国西部,缓慢移动的低气压系统带来强降雨,导致灾难性破坏,多人丧生(摄影:DAVID YOUNG, PICTURE ALLIANCE/GETTY IMAGES)

7月16日的比利时,一名男子划船穿过被洪水淹没的居民区街道。德国和比利时出现严重洪灾,道路变成了水流湍急的河道,汽车被冲走,多处房屋倒塌(摄影:VALENTIN BIANCHI, AP IMAGES)

7月16日,洪水淹没荷兰的一个露营地(摄影:SANNE DERKS, GETTY IMAGES)

在瑞士,人们在人行道上搭桥,在被淹没的村庄广场穿行(摄影:URS FLUEELER, KEYSTONE/AP IMAGES)

据《世界报》报道,截至7月19日,至少有205人死于洪灾,其中德国166人,比利时36人,意大利、奥地利、罗马尼亚各1人。

西欧特大暴雨是否源于21世纪的气候变化?

而变暖的世界是否会导致更多致命洪水?

答案是肯定的......

这次降雨创下德国莱茵河流域的水量新纪录,这里也是洪水的主要发生地。在街道上只能乘船通行,房屋被淹没,莱茵河附近古堡的部分区域被冲走。

德国埃尔夫特施塔特,山洪暴发,卡车被挤到一起(摄影:MARIUS BECKER, PICTURE ALLIANCE/GETTY IMAGES)

而这一切,科学家们早就料到了。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气候学家Dieter Gerten说:“这并不奇怪,我们在气候模型预测中,已经看到了极端事件增加的情形与趋势。”然而,当Gerten在现实世界看到真实的洪水规模和强度时,依然感到无比震惊,他的家乡就在位于洪灾区的德国奥伯凯尔(Oberkail)。

德国舒尔村(Schuld)被洪水淹没(摄影:SASCHA STEINBACH/EPA/SHUTTERSTOCK)

德国舒尔村,毁坏的道路旁夹着一架钢琴(摄影:CHRISTOF STACHE/AFP via Getty Images)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可能从两个方面导致洪水:降水量增大和风暴移动速度变缓。

根据气象软件AccuWeather,上周早些时候,一个缓慢移动的低压系统给西欧带来了倾盆大雨。德国部分地区一天的降水量超过了往常整月的量。上周一,这个系统给伦敦带来洪水,此后向南欧移动。根据最近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的一项研究,携带大量降水的天气系统缓慢移动,导致欧洲降雨事件变得更糟。

在德国科德尔(Kordel),一座村庄被洪水淹没(摄影:SEBASTIAN SCHMITT, PICTURE ALLIANCE/GETTY IMAGES)

“我们认为,由于北极放大效应(北极加速升温),在夏秋两季风暴的整体移动速度会变慢。”纽卡斯尔大学的水文气候学家、研究著者之一Hayler Fowler说。南北两极变暖的速度是其他地方的2到3倍,而这种加速的变暖正导致急流变得很不稳定,即环绕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气流。

德国科隆区政府分享的一张照片显示,7月15日埃尔夫特施塔特-布列森镇(Erftstadt-Blessem)爆发洪灾。当地政府称,一些房屋倒塌,多人失踪(摄影:RHEIN-ERFT-KREIS,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

与上图同一地点,洪灾爆发前画面(图源:Google Earth/@BezRegKoeln)

当两极和赤道之间温差较大时,急流会更加强劲而均匀;但当两极变暖,温差变小,急流的速度会因此速度变缓。于是,高压和低压系统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变长——本来,Dieter Gerten估计此次西欧的天气3-7天就会有好转,但却持续几周时间了。

此外,强降雨是否能导致洪水也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之前的降水量、城市的发展,以及地形情况(比如该地区是否位于山谷)。但气候学家Dieter Gerten认为,这次洪灾之所以如此严重,还是因为极端降雨。

世界气候归因组织(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Initiative)断定,如果没有气候变化,太平洋西北部“几乎不可能产生”极端热浪。

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个家庭抵御酷暑。“几乎不可能产生”的热浪于6月席卷了太平洋西北部,它确实产生了,1300万人饱受酷暑(摄影:FREDERIC J. BROWN, AFP/GETTY)

温暖的空气会容纳更多水分,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时,水分子会凝结成蒸汽,集中在大气中。衣服烘干机和洗碗机的工作原理也是这样;更简单的例子——这也是为什么置于室温的冷饮表面会“出汗”。

而在自然界,气温每升高1度,

大气就能多容纳约7%的水分;

随着大气中的水分不断增加,

云层将带来更多降雨,

这就像欧洲上空的低气压系统

或者大西洋上的飓风一样。

暴雨和洪水造成重大损失,联邦技术救济署的一名成员正在德国火车站清理被洪水淹没的地下通道(摄影:SASCHA SCHUERMANN, AFP/GETTY IMAGES)

在德国阿尔维勒(Ahrweiler),洪水过后,一名男子在处理满地瓦砾。镇上至少6座房屋被洪水摧毁(摄影:THOMAS FREY, PICTURE ALLIANCE/GETTY IMAGES)

哥伦比亚气候物理学家Kai Kornhuber直言:“温度每升高1℃,降水极值就会变得更加极端。我认为,在未来还会发生更多类似事件。”

而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中进行观察,人类在近年间经历了更频繁的极端天气灾害。

第三方机构国际灾害数据库(EM-DAT)通过收录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保险公司、研究机构和新闻机构等多处来源,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了从1900年至今全球极端天气灾害的历史。不过考虑到统计口径、漏录瞒报等问题,尚有更多真实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未被统计在内。

近年来,国际灾害数据库收录的包括洪水、风暴、干旱、极端温度、野火在内的五种主要极端天气灾难事件总数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后,人类每年经历的极端天气灾难大多在300-400次之间,也就是说,在全球平均每天上演一场或大或小的极端天气灾害。

受灾人数在近几年有所回落,2017-2020年间,大约每年有1亿人因极端天气受到影响;而截至2021年7月,今年的受灾规模约在2000万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