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关系降到冰点后拜登见普京 中国是关键议题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日内瓦湖滨的一座别墅内,美俄两国总统展开了一场长达数小时的闭门会谈。在会议开始前,两人共同在众多记者面前亮相,却拒绝回答任何现场提问。

拜登表示,这是两个大国间的一场讨论,“面对面交谈总是好过其他形式”。普京则说,他希望接下来的会谈“富有成果”。

正式会谈开始后,所有的记者就被请出了这间书房

美联社现场记者报道称,除了握手时,两名总统似乎在有意回避直视对方眼睛。现场有记者问拜登是否能够信任普京,但是拜登只是似是而非地点头;还有记者问普京是否惧怕正在坐牢的反对派人士纳瓦尔尼(Alexei Nawalny),俄罗斯总统未有任何回应。

今年2月,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拜登在一次媒体访谈中,将普京称作"杀人犯",引起了莫斯科方面的愤怒。然而就在这次风波之后不久,转机就出现了:美俄双方计划在中立国瑞士的土地上,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会谈。

德国波兹坦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克莱默(Raimund Kr?mer)认为,美国在寻求与俄罗斯实现关系正常化,而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拜登此次欧洲执行主要关注的优先目标,就是打造一个抗中联盟。不管G7峰会、北约峰会,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峰会,还有这次拜登与普京的会谈,都能看出这一点。"

美俄领导人这次会谈可能涉及的话题很多,从裁减军备协议,到乌克兰危机,再到叙利亚、伊朗、阿富汗问题,加上人权议题,包括俄罗斯对新闻自由和异议人士的打压,亲政府组织实施的黑客袭击,还有俄罗斯盟友白俄罗斯强迫客机降落只为逮捕异议人士的行为,等等。当然还有一个议题不会写进议事日程,但却早已经成为美国外交的重中之重,那就是中国。

平息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从而专心对付中国

就在拜登开启欧洲之旅前夕,美中关系发生了进一步的恶化:先是在G7峰会召开前三天,美国宣布有意和台湾签订贸易协定;次日,美国参议院又通过了一份法案,旨在科技领域与中国抗衡。而在峰会召开前夜,美国国防部长又下令五角大楼,在国防领域聚焦中国。

2011年,当时还是美国副总统的拜登和当时还是俄罗斯总理的普京握手

"拜登并不喜欢普京。他也不认为俄罗斯有什么非同寻常的战略价值。……但我认为,从美中关系的现实状况来看,我们可能不想和俄罗斯人之间有太多的麻烦",美国政治学者布雷默(Ian Bremmer)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

"和中国走得太近对俄罗斯没有好处"

自从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之后,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就越走越近。西方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直接导致俄罗斯所接收的外国投资直线下降。而通过转向中国来弥补这一损失的策略,只是部分取得了成功。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多年停滞不前,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累积。

俄罗斯希望能够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分得一杯羹。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正在修建,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先进武器也在运往中国,而这些武器装备都是中国从西方国家那里买不到的。"俄罗斯在中国构建军事卫星防御体系提供支持,但在这方面也十分谨慎。毕竟俄罗斯人也不希望中国人直接抄袭自己研发的军事技术,然后在相关领域变得不再依赖俄罗斯。"

德国绿党政治家、智库"自由现代主义中心"(Zentrum Liberale Moderne)创始人福克斯(Ralf Fücks)认为,让普京和习近平走得更近的,是两个人在威权主义方面的共同点。"一个新的威权大国国际体系事实上已经存在,自由主义民主政体乃至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是它们共同的对手。俄罗斯面对中国的感觉更多是畏惧,而并非将中国视为一个战略伙伴。"

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的北美研究学者维多利亚·茹拉夫列娃(Victoria Zhuravleva)指出:"和中国走得太近,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种危险。"她认为,对于俄罗斯来说,美国可以成为制衡中国的力量,而俄罗斯则可以"在两个大国之间寻求平衡"。

拜登的难度系数更高?

美国智库卡特尔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刘亚伟表示,通过对中国社交网络的观察,他发现中国学术界对于拜登和普京的会面感到越来越不安。"我认为拜登决定会见普京是一个相当明智的策略,这给中国一些人带来了焦虑。"他强调,美国发现同时应对两个敌人--俄罗斯和中国--是相当艰难的,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分而治之"。

不管怎样,俄罗斯和美国之间关系还是分歧占据主导地位。在乌克兰问题以及人权问题上,双方基本上不可能达成某种共识。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普京来说,单纯接到拜登的会面邀请,就已经是他在内政领域可以加分的成绩了。而俄罗斯媒体自然也会将这次会谈描述成"对俄罗斯大国地位的肯定"。

说到底普京是没有什么可以损失的。而拜登却必须明明白白地阐述自己对俄罗斯的立场,指出莫斯科所犯的错误,这样才能给自己的政绩加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