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病人看专科长期排长龙,苦不堪言,政府应认真寻求解决之道。港府近日提出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其实只是缓兵之计,但仍要考虑多方配合,才能渐见成效。
目前公营医院的医生流失问题严重,其中以顾问医生为例,2018-2019年流失率高达一成,之后两年分别为7.7%及7%。现行要培训一名专科医生须时十二年,况且资深专科医生经验难得;即使香港两间医学院增加培训本地生名额,也未能立竿见影,难以弥补资深的人才资源。全球正在处于争夺医护人才之际,本港应想尽办法吸引医生专才来港。
现时本港免试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后在升职或专业训练也受限制,尚未能提供强大诱因促使医生人才回港;即使有海外来医生来港也有流失离去的情况。因此,港府除了提出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也要做好挽留人才的多项措施。
团结香港基金近日发表报告,题为《增加人手纾病患久等 优化制度聚环球优才---- 总结非本地培训医生在港执业的深度访谈》。基金会建议,本港应增加对专科培训投资。现时非本港培训医生不经考试途径来港,最高只能担任副顾问医生的职位,令他们的晋升受限。政府应善用人才,让非本地培训医生与本地同侪一样,享有相同的晋升机会。故此,不同专科应增加顾问医生及副顾问医生的职位名额,令有能力的医生得到提升,增强医生的上进心,提升医疗水平。
现行年轻的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之后,在港难以接受专科训练,令回港发展构成障碍。医管局在确保本地医科生培训之时,也应向非本地培训医生提供综合合约,以便他们继续专科训练。政府应授权医专向相关的分科学院分配培训名额,尤其让香港永久居民优先受训。此外,医专就非本地专科资格的认可及其他分科学院的入学条件,应予清晰的公开发布,作有系统和统一管理,令非本地培训医生能够得知自己资历认可的程度,如有感不足,也可获得培训,自我提升。
与此同时,政府应考虑设立一个独立的专科认证机构,成员包括国际专家,专门负责审核,并认证可纳入香港专科名册的专科培训课程及资历。政府可考虑改组直属医委会的教育及评审委员会(EAC),承担该任务。
有投诉指出,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行医,受到非客观或人为因素而未能获得适当培训及升职。事实上,香港可参考英国例子,来自国际的医科生与本地医科生均获得同等训练待遇,所有培训职位均以申请者的能力作取录准则。
总的来说,本港病人看病,动辄要排队以年计,并不可接受。病人面对疾病之苦,应该病向浅中医;可是,现时由于医生不足,导致病人排长队,病情易受耽误而恶化。面对人口老化,港府须予以正视,增拨专科资源,改革体制,是当务之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