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迫降航班引欧美众怒 中国恐难独善其身

近日,白俄罗斯迫降瑞安航空航班抓捕该国反对派头面人物普罗塔塞维奇(Roman Protasevich)一事点燃了欧美阵营的熊熊怒火。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警告称明斯科方面此举将引发严重后果,而早在拜登发出“制裁警告”之前,大洋彼岸的欧盟已经率先开启了连环打压模式。

在迫降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欧盟各国领导人就达成一致,要求所有欧盟航空公司绕开白俄领空,同时禁止白俄航空公司进入欧盟领空,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公开宣布将立即冻结向白俄提供3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

在欧盟整体“义正辞严”的回应之下,以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为代表的“反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急先锋表现得尤为亢奋:在波兰,一场针对卢卡申科当局“劫机”罪行的司法调查在第一时间启动。

在拉脱维亚,该国外长与里加(首都)市长合力编导的国旗闹剧,导致了拉白两国之间出现了互相驱逐外交官的政治拉锯。立陶宛和爱沙尼亚虽然没有与卢卡申科当局发生正面碰撞,但却是在呼吁欧盟集体抵制白俄方面声浪最大的。

2021年5月24日,华沙,当地民众在欧委会驻华沙办公室前举行示威,要求明斯科方面释放被捕的反对派人士普罗塔塞维奇。(Getty Images)

与欧美阵营气势汹汹的“逼宫”相比,得到俄罗斯力挺的卢卡申科当局也毫不示弱。后者目前仍然照常执行对普罗塔塞的调查程序,据最新消息,受到欧美与白俄“双重关照”的这位反对派头面人物已经认罪,并表示将配合卢卡申科当局的后续调查。

而作为卢卡申科当局的强力后援,莫斯科方面也毫不犹豫地为前者站台撑腰——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洛娃(Maria Zaharova)借2013年美国跨境迫降航班搜捕斯诺登事件,痛批欧美阵营的双标。

2021年2月22日,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俄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左)与白俄总统卢卡申科(右)举行会晤,双方此前围绕去年白俄总统大选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经历似乎已然烟消云散。(Getty Images)

不难看出,围绕此次白俄“迫降暴走”事件发生的种种喧嚣背后仍然是当下俄美地缘对峙的难解死局。

在这一死局之下,一个在欧盟内部——尤其是部分中东欧国家内部,某种不那么显眼,却又确实发生的趋势是其业已系统成形的“反俄政治正确”正在外溢到对华政策领域,以至于在一定程度的“反华默契”。

这一点在波罗的海三国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在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有着某种宗教般狂热的三国执政精英看来,与“历史宿敌”俄罗斯日益走近,且文明体系与西方迥异的中国无疑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另一重大威胁。

在这种认知模式之下,波三小近来的一些“反华暴走”就不难理解了——爱沙尼亚反复炒作中国间谍威胁以及立陶宛高调退出17+1机制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更有甚者,即便在类似意识形态狂热程度远逊于波三小的波兰与捷克,上述“外溢效应”同样会通过某种相对隐晦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一点从近来两国在引进中国疫苗上的无疾而终一事可见一般。

可以预见的是,在中俄同盟与美国的全球地缘拉锯持续紧绷的情况下,部分中东欧国家这种从“反俄”外溢到“反华”的政治趋势仍然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持续下去,而如何平衡好其中的利害关系正是中国当下必须直面的新挑战所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